注册
400 071 1689

考前必看一:2019河南省考面试热点

2019-07-17 17:04:2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河南省考必看:六大面试热点》

  面试热点一:落实垃圾分类

  【热点回顾】

  在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前, 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违反条文的垃圾处置单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针对个人违反该条例相关条文的情况,可处以人民币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该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

  【重要意义】

  实行垃圾分类的意义:

  其一可以减少垃圾。在瑞典等发达国家,进行填埋的垃圾只占该国垃圾总量的百分之一,而在我国填埋的垃圾高达百分之九十,占用土地上万亩。可见通过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分门别类交给相关企业、单位去处理,将会有效减少真正垃圾的数量。

  其二可以节省资源。把使用过的商品回收分解加工变成原料,就可以使之循环使用,可有效的减少对树木、石油、矿产等资源的依赖。

  其三可以避免污染。垃圾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有些垃圾还具有有毒有害性,处理不当都是环境杀手,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通过垃圾分类,这些物质可以集中到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有些有毒有害垃圾经过处理后还可以变废为宝。

  【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一些宣传措施流于形式,没有深入人心。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具体的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尚未普及,普通民众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垃圾分类的自觉性有待培养。

  二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在不少人眼里,垃圾分类是将“扔垃圾”这件小事“复杂化”,如果没有相应的硬性约束和有效监督,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初期难以实施。

  三是缺乏完善的操作流程和配套设施。垃圾该如何分类、运输、储存、处理以及回收利用,需要整套的规范流程。然而,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作为公共设施的垃圾桶和垃圾箱,尚未进行分类或者分类简单(仅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附近也没有相关的投放说明,如此一来,民众即使有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也无法实现分类投放。同时,不少工作人员在处理垃圾时,也未按垃圾分类的要求严格操作,有的甚至将原本已经简单分类的垃圾。又重新混合在一起,最后导致回收利用的人工成本大幅,垃圾分类成效甚微。

  四是相关企业起步晚,专业人才少,技术水平低,运营资金不足。垃圾处理的设备设施价格不菲,若是投入大而收益甚微,或是盈利周期太长,势必影响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难以推广。

  【提出建议】

  第一,做好垃圾分类,离不开科学管理。

  垃圾分类投放,才能投放更,也才能更好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科学管理当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如,以“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全链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为垃圾找出路;在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上创新,向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分放“绿色账户”;实施发电、沤肥、回收与粉碎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小区的分类投放点都安排居委会工作人员开袋检查、现场指导;垃圾运输车辆“亮出身份”,标识要醒目,并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管理;居民可通过电话监督举报。……这样的美丽实践正在神州大地不断开展,值得学习并借鉴。

  第二,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

  要杜绝民众随手扔垃圾的坏习惯,养成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的好习惯,要加强日常宣传引导,比如编制并投放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或一些方便市民查询垃圾分类信息的小程序,让民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并便于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让他们自觉加入改善环境的行列。在以教育引导唤醒根植于公众心底的环境意识的同时,还应讲求方式方法,赏罚并举。如,上海、厦门、西宁、广州等近30个城市出台了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了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关方责任。

  第三,做好垃圾分类,须强化垃圾分类产业链。

  政府要制订垃圾分类相关企业的扶持政策,逐步培育形成垃圾分类产业链,不断完善壮大垃圾分类产业市场,使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鼓励和引导相关企业加强对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如造纸业、金属制造行业、塑料以及其他化学材料工业企业,利用垃圾生产建筑材料、回收稀有重金属等。同时政府要做好监管工作,防止企业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面试热点二:管好校园手机

  【热点回顾】

  新学期即将开始,然而刚刚过去的假期,却让不少沉迷手机和电脑的孩子尝到了苦头。据报道,儿童成为春节后医院眼科的就诊“主力”,某三甲医院眼科就诊人群中,超65%为儿童,原因多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用眼过度。在这一背景下,要不要在校园禁用手机,再次引发讨论。

  【利弊分析】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应该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

  其利,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学生借由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及时完成,在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其弊,也清晰可见。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园里的“低头族”,分散了注意力、干扰了教学秩序、影响了视力和身心健康。更为严重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政府举措】

  正是因为看到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另一面”,去年8月,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山东等地也出台相关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种种举措,都是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所做的努力。与此同时,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进行柔性引导。

  【提出建议】

  首先,学校方面,学校和老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使用规范等,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

  同时,积极使用各种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中“抢”回来。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提醒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与保护职责。

  其次,家长方面,家长应身体力行,既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垂范者,也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不缺位,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

  再次,社会方面,广大APP开发者和互联网平台要以最大的责任心提供优质内容,让学习软件与程序更有趣、更有益,同时,相关市场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督、审查和惩戒的力度,让劣质软件失去市场,远离孩子的纯净世界。

  教育之难,难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以教育的维度来思考校园中的智能手机问题,需要在局部禁止的基础上,多些关怀的温度和智慧的力量,让未来一代在拥抱未来智能化数字世界的同时,也能拥有明亮的双眼和美好的心灵。

面试热点三:治理高空坠物

  【热点回顾】

  近日来,高空坠物事件接连发生。6月16日凌晨,深圳被高空坠窗砸伤的5岁男孩庄某航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6月19日下午,南京市东宝路时代天地广场上,一名10岁的女孩被不知从楼上哪层“飞下来”的不明物件砸中倒地,头部血流不止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原因分析】

  在高空坠物伤人事件中,人为造成的案例并不鲜见,如住户随意从高空乱扔垃圾废弃物,也有小孩往楼下扔东西玩耍,由此引发严重后果。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建筑物质量引起的,如广告牌、玻璃幕墙,安装不牢被风吹落等等,这涉及临街建筑的建安等级问题。

  【提出建议】

  首先,高空坠物案件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必须强化处罚措施,让高空抛物者付出沉重代价。

  一是只要发生高空抛物伤人事件,就要进行彻查,努力找出肇事者,不能简单依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让整栋楼的业主对伤者共同赔偿。

  二是惩治高空抛物,不能以是否出现伤亡情况为标准,只要是高空抛物,不管是否有人员伤亡,都应该令抛物者付出代价。

  三是高空抛物的处罚力度,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比如新加坡的做法,向高空抛物者开出巨额罚单,外加时间的社会服务。即便是不懂事的孩子高空抛物,也不能逃脱处罚,因为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据此,倘若发生孩子高空抛物现象,其家长也应接受同样严厉的处罚。

  其次, 从法律上加以威慑,让人们严格自律之外,技术手段也不可缺。

  一是鼓励高楼加装摄像头,对于随意高空抛物的行为绝不放过,不管有没有发生后果,要发现一起就处罚一起,人们纠正陋习,养成文明好习惯。

  二是从建筑规划的源头入手,对临街高楼进行管理。比如,有的国家出台规定,高层建筑物的窗户只能向内开;在一些城市,有的地方临街的窗缝连胳膊都伸不出去,极大地减少了高空抛物的可能;有的地方则规定,阳台必须加装防护网。

  此外,有必要从行业法规角度,整体建筑质量等级,并在规划设计及建设时融入生命至上的理念,最大程度确保建筑质量,同时,要明确和强化维修责任。可以说,这是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从源头上筑起防范高空坠物的安全防护网。

  再次,要加大公共安全管理投入。杜绝和防范高空坠物,存在提前发现难、举证难、责任划分不清等难题。在安装监控设施的基础上,加大治安巡查力度,加强对小区的无缝隙管理,确保一旦发生高空抛物,能够发现、取证。

面试热点四:整治校园贷

  【热点回顾】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校园贷乱象的报道屡见不鲜。校园贷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完成学业和创业,但一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降低贷款门槛、隐瞒高额利率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而陷入“高利贷”陷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消极影响】

  不良校园贷存在很多“挖坑”现象。有的平台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滞纳金、违约金,大学生贷款购物,最终却要偿还相当于贷款本金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息或者滞纳金。有的平台使用非法手段催收欠款,比如诋毁名誉、骚扰恐吓、威逼抵债等等,给借款学生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政府举措】

  针对校园贷乱象,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整治打击力度。2017年,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然而,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校园贷也改头换面,披着培训贷、美容贷、租房贷等“马甲”继续危害校园。

  【提出建议】

  我们应当看到,大学生超前的消费观念和创业需求是校园网贷平台发展的背景条件,对于大学生正常的金融需求应当给予保护和支持,打击重点应当是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设计,补牢制度围墙,丰富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产品,从源头杜绝校园贷。

  首先,高校应当加强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教育。大量学生受骗暴露出学生防骗意识、法律意识的淡薄,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安全教育的薄弱。分析一些案例不难发现,不少大学生发现自己落入高利贷圈套时,没有在寻求法律的,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也说明,亟须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教育,引导他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其次,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彻底解决校园贷乱象必然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持续加大监管打击力度。金融监管部门、网贷平台、学校以及公安机关可以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可疑人员、可疑问题及时预警,实时监控校园贷平台的发展运行,保护学生远离违法黑手。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征信系统,要求贷款平台实时上传贷款人信息资料,及时堵塞监管漏洞,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监督。

  最后,应当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法律。目前,我国刑法并没有与高利贷直接相关的罪名,与之相关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高利转贷罪。建议在刑法中设立相关罪名和罚则,以此加大对高利贷的制约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充分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作用。

面试热点五:微信群减负

  【热点回顾】

  不久前,广东香洲区正式印发《香洲区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其中规范香洲区直各单位、各镇街等单位微信工作群、新媒体账号管理是28条措施之一。包括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发言要有内容不得随意刷屏,原则上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因专项工作组建的微信群在结束工作后应及时解散等。

  【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单位都组建了工作微信群,这对于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很多人都喜欢通过微信群来安排工作,但是这也带来一个严重的负面现象,那就是微信群泛滥,进而导致基层人员工作负担层层加重。

  政府部门规定:“一个单位只建一个工作群,非工作时间不发布工作信息”,这些规定不仅是对微信群等社交工具使用的规范,也是对基层的切实减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和现实价值。

  【原因与影响】

  导致微信群泛滥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单位工作千头万绪,就建立不同的工作群来方便各项工作,这就导致一项工作一个群,造成微信群过多过乱。另一方面,微信群也与官僚主义不无关系,所谓一道将军一道令,很多领导通过成立微信群来彰显对工作的重视,维护自己的权威。

  因此,微信群泛滥不仅是形式主义的产物,也是官僚主义的体现。基层干部自然轻视不得,也不敢退出,只能被裹挟和绑架。这种局面增加着基层干部负担,也违背着设立初衷。给基层干部带来很多困扰,比如,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更有一些微信群在非工作时间发布工作信息,更是增加着工作负担,让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合理性分析】

  “原则上一个单位只建一个群”,我认为这项措施或许不可能实现。简单限定微信群数量,显然不足以有效减轻基层公务员的压力。众所周知,行政职能系统内部属于典型的科层制架构,职能分工、层级结构都很分明,这种“区分”会延伸到线上,并最终体现为微信工作群等网络社群。惯例是,在统一的单位群之外,大概率会有所谓高管群、骨干群、部门群、小组群等。这些群的产生都有的合理性、必然性,并不应该一股脑都定性为“形式主义”。

  【弊端分析】

  事实上,基层人员之所以对工作微信群叫苦不迭,并不完全是因为微信群数量太多,而是微信群这种形态,彻底模糊了传统工作方式的固有边界和“防火墙”。首先,有了微信工作群,上班与下班不再严格区分,员工得随时在线、即时响应、实时办公;再者,微信群也使得原有的“科层阻断”机制失效。加之各级管理者在群里怒刷存在、层层加码,压力最终都转移到了基层一级。在微信群打几个字就可以安排任务,这种低门槛、低成本的沟通方式,诱导了一系列轻率的、本不必要的工作指令。微信工作群所带来的便利,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工作决策本该有的严肃性。而这其中许多都是低效、无效的劳动。

  【提出建议】

  作为一个技术工具,微信工作群本身是中立的,无所谓好与坏。为基层减负,控制工作群数量只是治标,更重要的,还是系统梳理和确立移动互联网时代行政办公的工作范式。什么是正式的工作指令,什么是领导的个人看法?什么是迫切的工作义务,什么是额外的新增任务?凡此种种,都必须严格区分和差别化对待才是。一个规范化的微信工作群,必须有严格的信息发布门槛,以及关于信息分级响应的成熟方案才是。说到底,只有事前明确游戏规则,基层科员才不至于整日被工作群弄得焦头烂额。

  此外,还需要加强监管和考察,这就需要建立机制,配套措施,比如,将微信群的管理和使用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实施定期考核,制定相应的处罚问责机制,通过这些措施来形成规制和倒逼,确保微信群少而精,规范高效运转,成为工作的帮手,而不是负累。

面试热点六:再治高价彩礼

  【热点回顾】

  在部分贫困地区,娶媳妇的彩礼钱高得吓人,已成为群众心病。记者在甘肃庆阳、平凉等地调查发现,近年来当地在治理高价彩礼上频频发力,取得了成效,但矛盾并未根除,群众对挤压彩礼攀升空间的呼声依然很高。

  【消极影响】

  “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够女方金耳环。”有的农村家庭为了能凑够高得吓人的彩礼钱,将所有积蓄花完后还欠下一屁股债务, 甚至将买种子、化肥的钱都花光,导致正常的农业生产资金都无着落。

  在一些地方,高价彩礼越来越高,其增幅远高于农民收入的增幅,成为农民再次致贫、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力开展脱贫攻坚的当下,农村高价彩礼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要把移风易俗纳入脱贫攻坚的范畴,祛除农村不良风俗,坚决防止高价彩礼吞噬扶贫成果。

  【提出建议】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是根本。有效遏制高价彩礼现象,推动移风易俗,转变思想观念是根本之策。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群众婚俗习惯的教育引导,他们摒弃婚礼陋习, 降低高价彩礼,引导青年树立新时代、新风尚的婚姻观。地方政府还要组织开展持家理财方面的宣传、培训,教会农民群众如何算账过日子,改变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的风气。

  第二,制定村规民约是基础。风俗习惯不会自己与时俱进,需要制度来加以引导和推动。遏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需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以高价彩礼问题为导向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社会治理。制订村规民约要广泛集纳农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增强群众基础。要由德高望重的农民群众执行村规民约,把村规民约的威严逐渐挺立起来,使高价彩礼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让村风为之焕然一新。

  第三,党员干部带头是关键。在群众心中,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干部就是一个标杆。村、乡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地抵制高价彩礼现象,摒弃陈规陋习,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从自己做起,主动引导好子女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及时劝阻、制止高价彩礼现象,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带好头,好风气就会在农村蔚然成风。

  扭转农村高价彩礼不良习俗、改变陈规陋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定能取得移风易俗的良好效果,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

文章关键词: 河南省考面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