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文章阅读

2020-02-12 11:37:1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现在由90%的人过于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于营养的理解,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营养问题没多大危害,顶多胖点瘦点”的水平上,事实上因为营养问题导致身体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失去生命的大有人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患者、死亡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12年7月卫生部发布的报告称。我国慢性病确诊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比重升至85%,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而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方式错误,食物营养不均衡。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目前高发的慢性疾病,甚至乳腺癌、前列腺癌、肠癌等常见癌症,很多都与营养问题密切相关。很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绿叶蔬菜,各种杂粮薯类等天然食物的安全性过于担心,同时又被各种低营养价值的零食甜点、油炸食品等所诱惑,造成膳食中营养素和保健成分摄入不足,能量和脂肪摄入量过剩,这是很多日常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如果不改变膳食结构,仅仅依赖一两种保健品,很难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癌症和慢性病的效果。

  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也会是自身安全性的饮食。一方面,减少高度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多吃杂粮、薯类、蔬菜等,合理控制鱼肉蛋奶的数量,能减少积蓄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并减低很多毒物的吸收率和致癌作用。另一方面,合理的营养能够保障人体的解毒功能,人体在污染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营养不均衡的人,在污染条件下更容易受害。以镉大米事件为例,我国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南方人,每天的饭桌上都少不了米饭。但为了减低镉超标大米对健康的影响,主食应尽可能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特别是单一来源大米)的依赖。不要餐餐吃米饭。杂粮、豆薯等来自不同产地,即便富集污染,特性也不同。混吃可减少同种污染物长期蓄积的危险,还能改善营养均衡。

  膳食内容越丰富多样,受一种污染物蓄积毒害的风险就越小;各种营养越均衡,身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例如,人体一旦缺钙,镉、铅等二价有害金属的的毒性作用就会增强。粗粮、豆类、蔬菜、水果中的各种膳食纤维,都有利于排除重金属、

  作为一个普通人,虽然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很难把握在个人手中,但营养均衡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改善营养均衡,既能预防衰老和疾病,又能减少污染危害,是我们在不安全世界中找到生存之道的关键所在。

  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营养师制度,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可靠的营养指导。遇到营养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去咨询,只能在网上或报刊上搜索一些相关的只言片语作参考,然而这些信息未必能够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常会造成误解甚至误导。在各种未经验证的信息互相矛盾时,他们更是无所适从。对于这种状况,本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建设方面的责任,现如今却由“民间科普人士”自发地对民众作营养知识宣传,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民众对营养知识的个体化需求。

  1.1.

  下列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慢性疾病的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B.别让营养不均衡害了你

  C.不必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D.我国需要建立营养师制度

  1.2.

  关于实现营养均衡的方法,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B.保健品的食用要多样化

  C.不要相信网络、报刊上的营养知识

  D.食用不同产地的主食

  1.3.

  下列关于导致我国普通民众出现营养问题的远一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营养问题导致后果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B.不懂得导致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物营养不均衡

  C.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蓄积性环境污染物的摄入量大

  D.缺乏相应的营销师制度,常常被网络或报刊上的只言片语所误导

  1.4.

  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过于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是出现营养问题的原因之一

  B.不安全食品对营养不均衡的人危害更大

  C.丰富的膳食结构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D.营养越均衡,身体的解毒能力就越强

  1.5.

  下列最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营养问题会导致身体的健康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B.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严重后果

  C.政府在宣传营养知识方面责无旁贷

  D.民众要通过多种渠道,营养知识水平

  科技对学术进程影响巨大,影响中国学术进程的科技活动,有三个重要的关键点,一是纸的发明,二是印刷技术的普及,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古籍数字化为其中之一)。前二者对学术的巨大作用已被历史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左右学术的趋向也初露端倪。

  不过,人们在认识科技与学术的关系时,往往关注积极方面。比如人们认为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文学的繁荣;汉末魏晋时期纸张取代简牍极大地促进了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雕版印刷的积极作用也被充分认识。两末时期的刻书最大限度地促进了教育文化传播,并且作为一种产业加速了商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都市文化的布局,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不讲或少讲并不等于存在,事实上早在北宋,苏轼等人已经开始思考印刷流行对文人的影响。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对此问题,叶梦得亦颇有体悟。其《石林燕语》指出刻本书籍广泛传播后的两个弊端:一是读书人育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二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刻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

  感知数学化与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样,虽然也对学术有的负面作用,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逆转。根据历史经验预测数字化进程,可能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字化感知最终取代纸本书籍,二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从历史来看,纸书取代简牍,印刷取代抄写,都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改进的支持,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比如纸张起初很稀有,只有特权阶层才能享用,随着技术改进、成本降低,纸张才逐渐普及。二是因为观念的变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末魏初重简轻纸,对粗糙的纸张并不认同,纸的应用往往与俗文化连在一起。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替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刻本取替写本则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之后方才完成,均完成了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设想,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比如电子出版得到认可,电子文献征引获得“合法性”,各种电子书籍和电子商品全面普及等等,均需漫长的时日。

  2.1.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很少将学术与政治环境联系起来

  B.没有比纸和印刷更重要的发明了

  C.科技进步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D.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却鲜少提及

  2.2.下列哪项属于科技对学术的消极影响?( )

  A.纸张的发明和应用促成文化普及

  B.两宋刻书作为一种产业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C.印刷术的推广促进教育文化传播

  D.刻本流行使得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

  2.3.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苏轼的观点?( )

  A.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B.世既一以板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者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C.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D.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双斜。不用文人愁纸贵,淡黄遍种瑞香花

  2.4.下列哪项与最后一段的内容不符?( )

  A.数字化古籍最终可能取代纸本书籍

  B.成本降低是纸张取代简牍的重要前提

  C.纸简替代在明清刻书产业全面兴隆后方才完成

  D.电子文献合法征引是电子文本取代纸本的必要条件

  2.5.文章接下来最有可能探讨的是( )。

  A.古籍数字化有无必要

  B.古籍数字化对学术的影响

  C.科技对当代文化传播的新影响

  D. 纸本与电子文本共存时代的特点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文章分别论述了营养不均衡的危害以及营养均衡的好处,在最后倡导大家要坚持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并通过对当前问题的揭示呼吁政府建立营养师制度,全篇围绕营养均衡的话题展开,文章的标题应与内容一致,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与文章话题不一致,可以排除。

  1.2.答案: D

  解析:

  根据文章第五段最后一句“杂粮、豆薯等来自不同产地......还能改善营养均衡”可以知道,食用不同产地的主食可以是营养均衡的方法之一,所以本题选择D。A项出现在原文第三段的最后一句,与营养均衡无关;B项在原文中没有出现;C项出现在原文最后一段,“不要相信报纸”相较于原文“未必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经常导致误解”,说法过于;所以A、B、C三项可以排除。

  1.3.答案: C

  解析:

  从文章第一段可以得知A、B两项正确;通过最后一段内容可知D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指出,营养均衡可以避免视频安全问题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并在程度上减少蓄积性污染物的摄入,并未说明后两者是人们出现营养问题的原因,所以选择C项。

  1.4.答案: C

  解析:

  A项出现在文章第一段;由文章第五段首句“营养不均衡的人,在污染条件下更容易受害”可知B项的表述正确;通过第五段最后一句“合理营养能够保障人体的解毒功能”及第六段第一句“各种能力越均衡,身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就越强”可知D项表述正确;C项,“丰富的饮食结构”能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危害,但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所以本题答案为C

  1.5.答案: A

  解析:

  文章论述的主要围绕人们的营养问题对人体的危害展开论述,所以本文的核心观点为A项。食品安全问题为本文的大背景,并非论述重点,排除B项,文章最后一段确实提到了政府在营养问题中的责任,但并非点明问题,而是要求政府给予民众营养指导,仍是在围绕营养问题展开论述,政府职责并非全文重点,所以排除C项,D项为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发散,过于片面,可以排除。

  2.1.答案: D

  解析: 通过此空出现的位置和逻辑分析可知,应起到总结全段的作用。本段核心在于,强调了“印刷技术流行对文人的消极的影响”,换言之,也就是D项所说的“科技对学术的负面作用”,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2.2.答案: D

  解析: 根据第二段“科技与学术的积极关系”可知,A、B、D项在此范围内。只有D项,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表述的是“消极影响”。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2.3.答案: A

  解析: 根据第三段信息“苏轼认为,书籍多且易得,反而使记忆力衰退……读书人诵读灭裂,和苏轼的担忧相同”可知,苏轼的观点是:书多反而让文人不喜欢读书了(诵读灭裂)。A项强调的科举之士(文人)束书不观是对其观点的准确反映。B项强调的“讹谬者”与C项强调的“缮写模勒”都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强调的第二个弊端:“刻本流行后,其据以刊刻的抄本反而不被重视,导致讹谬之处无法刊正”,而此观点与苏轼观点不一致。排除B、C。D项“轻于蝉翼薄于纱,栏画乌丝整又斜”强调的是“纸张非常好”,与苏轼观点无关。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2.4.答案: C

  解析: 根据最后一段信息“但最终纸张的轻便廉价等好处慢慢为人接受,逐渐取代简牍。纸简取代的完成约在魏晋时期……”可知,C项偷换时态,是在“魏晋时期”而非“明清之后”。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2.5.答案: D

  解析: 本篇文章后半部分论述的核心为“电子文本全面取代纸本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结语推断题的做题原则“话题一致,理顺逻辑”可知,接下来讲述的核心应与“电子文本与纸本的关系”相关;从逻辑上讲,上文既然谈到了“电子文本取代纸本需要漫长的过程”,那么接下来就应该是“二者共存的时间段内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