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阅读理解5题

2020-06-23 11:21:3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1.

  应该提倡甘于寂寞,寂寞给予人类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经受寂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意义上,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 )。

  A.一个人不聪明不要紧,但要耐得住寂寞

  B.在人的一生中少不了寂寞

  C.应该提倡甘于寂寞

  D.耐得住寂寞的人就有成就

  2.

  一间坐满了观众的剧院突然发生大火,争于逃生的观众都渴望从有限的紧急出口中尽快逃出去,但当所有人挤成一团时,必然会因为相互拥挤和彼此践踏而影响逃生速度。在这种紧急情境下,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大家同时采取合作策略,按照规则有序通过紧急出口。

  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主要是( )。

  A.当事人不合作既会损害自身利益也会损害他人利益

  B.利己策略往往无法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C.维护自身利益是需要与他人合作和付出代价的

  D.合作策略比利己策略更有利于实现当事各方效用的最大化

  3.

  有人说,中国的养生领域现在几乎就是个空白,这话没错。但正因为这一领域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才需要有关部门更加关注,才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才需要更为严格的监管。但从张悟本们前赴后继层出不穷的局面看,我们的有关部门似乎放松了对这一领域的监督与管理,而是听之任之,只要不被媒体曝光,那么管你是真中医还是伪中医,管你是小学毕业还是大学毕业,管你学历与资历有没有造假,都可以不闻不问。监管标准的缺失以及监管力度上的虚张声势,显然促成了越来越多的张悟本式的人物加入到养生领域之中,因为通过前几个例子,有些人足以感受到,这一领域的监管制度与规则不过是农夫田间的稻草人,徒有一个吓人的外表,明显缺乏威慑效仿者的功能。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 )。

  A.中国的养生领域缺乏标准的行业规范

  B.对于中国养生领域的监管缺乏威慑功能

  C.监管标准的缺失以及监管力度的虚张声势,是养生领域发展混乱的重要原因

  D.媒体的曝光是对威慑养生领域“伪权威”的重要武器

  4.>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A.揭示了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B.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C.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

  5.

  不论动机多么伟大,不论出于多么善良的心地,想要改变一个人,哪怕只是改变一个孩子,都是徒然的,如果他并不理解这种改变。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A.人是很难改变的

  B.没有善良的动机就不能使人改变

  C.孩子和成人一样不容易改变

  D.只有当人自己理解改变时他才会改变

  答案与解析1.答案: C

  解析:

  根据提问中的“中心思想”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提出主旨“应该提倡甘于寂寞”,然后具体阐述了寂寞对人的思想、事业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此来论证作者的提倡是正确,所以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即为第一句,C项正确。文中并未谈论“聪明”,A项五中生有,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太过,“耐得住寂寞”为有成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

  根据提问“主要”一词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问题,接着提出了在这种情况下的解决方法——合作,即合作策略比利己策略更有利于实现当事各方效用的最大化。解决方法为阐述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A、B项错误,材料阐述“合作策略”,而非“利己策略”和“不合作”。C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到“付出代价”。

  3.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叙述的是两部分内容,分别是选项A、B,也就是选项A、B均以偏概全,可排除。选项D仅是对材料一句话的概述,同样是以偏概全,当排除。正确答案为选项C。

  4.答案: B

  解析: >文段通过将乌托邦作品与反乌托邦作品进行对比,着重突出反乌托邦作品的主题、内容与之存在差异,故阐述的主体是反乌托邦作品,确定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的题干是“改变一个孩子是徒然的”,而得出这个结论则是由“如果”引导的重要条件,即如果不理解这种改变,那么任何情况下想改变一个人都是徒然的。D项是这段话的同义替换,故选D。

  A项没有指明难以改变的前提,过于空泛,不能准确地解释文段;B项“没有善良的动机”并不是不能使人改变的必要条件;C项未抓住重点,材料只是用孩子来强调改变的困难性,并未将其与成人作对比。

  故正确答案为D。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