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文章阅读

2020-07-02 14:29:3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9---22题

  你曾经在白天看过星星吗?当你蹲了太久又起身太快,或者刚好被球场上飞来的足球砸中脑袋,那你就看见过或经历过“眼冒金星”的感觉。这个现象有个学名,叫做“压眼闪光”。

  你也许发现了,看见“金星”跟看见别的东西不太一样;即使你闭上眼睛,冒出来的星星也不会消失不见,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盲人们虽然看不见,却同样会有“眼冒金星”的感觉。这是因为控制双眼闪光现象的是大脑的初级视皮层(俗称作VI区域)。这个区域即使在久经数十年后依然不会受到损伤。

  既然失去视觉的人不会丧失“看见”金星的能力,那能不能利用这一点人恢复视觉呢?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莱特。希姆博士带着这个念头,对压缩闪光开始了新的搜索。

  对于人的压眼闪光现象已有过不少研究,可以的是我们看到的“金星”大致是星星散散分部的点或小圆形,比较暗,白色或彩色都有,但这些有限的了解距离找到视觉恢复方法的目标还差很远,探索过程中较多实验无法直接在人体实行,所以寻找适合的动物作为“替身”很有必要。

  恒河猴算是实验的常客了,在压眼闪光的研究中心,它也是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它们的视觉系统与人类相近,且初级视皮层面积大,无沟回,便于定位和操作,想要继续人类视觉恢复的研究,就先要再恒河猴上进行较为透彻全面的了解,过去的一些研究已经把恒河猴的视野向“金星”出现的位置和初级视皮层对应神经元位置定位,刺激V1的什么位置产生的“金星”会出现在哪里,尽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

  但只知道位置还远远不够,想要利用“金星”就像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些重要信息,恒河猴看到的金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希勒此次研究的主题。

  假如猴子会说话,这个问题就好办多了,但鉴于我们和这灵长类的亲戚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想知道金星的具体特征就需要依靠精巧的实验了。

  希勒对猴子进行了特殊的训练,使它们在视眼中出现两个点时,目光会移向更大、更亮的点,这个巧妙的训练方法,和猴子目光的移动方向,成为判断“金星”特征的利器。

  在这个实验中,猴子的视眼会出现一个光点(对照点),接着对照点下方会出现一个光点(实验点),如果猴子的注视方向没有变化,说明实验点比对照点更小或者更暗,如果猴子的目光下移,则说明实验点比对照点更大或者更亮。

  通过插入恒河猴V1区域的电极刺激,产生不同大小的“金星”,让它们判断大小。猴子先生在重复70多次实验后,“告诉”实验者们“金星”的大小约为9-26角分,(衡量视眼中光斑半径的单位),并且改变电流大小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大。

  这组实验中,猴子的视眼正中心会预设一个很小的光点(对照点)。而电板激发产生的光点(实验点)在对照点下方,在实验中视野的背景颜色会不停改变。当背景颜色与实验点颜色不同时,猴子可以看到实验点,于是会一直盯着实验点看。一旦视野背景颜色与实验点相同,实验点讲消失,猴子的目光便会上移,看着中心的对照点,每当这时研究人员就会知道激发产生的光点的颜色就为当前的背景颜色。

  同样经过70多次实验后,研究者发现“金星”其实色彩多变,但总体而言,颜色比较暗淡,都是不饱和色,包括灰暗的粉色,蓝色,绿色,黄色等。不单调的色彩对于视觉恢复是个大好消息,假如技术研发成功,盲人们大有可能看到一个色彩还算丰富的世界。

  1.1.根据上文,用猴子来进行实验的的原因不包括______

  A.很多实验无法在人体中进行

  B.猴子的视觉系统与人类相近

  C.猴子的初级视觉层与人类相同

  D.在猴子身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研究成果

  1.2.关于猴子眼中的“金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改变初级视觉层的刺激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大

  B.经过训练,猴子能准确的指出金星的大小和颜色

  C.金星颜色多变,但颜色暗淡

  D.猴子产生“金星“的原理与人类相同

  1.3.对于“压眼闪光”治疗盲人的研究速度,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

  A.尚处于理论假设阶段

  B.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C.已开始临床应用

  D.在动物身上已经实现,等待人体实验。

  1.4.根据上文,用“压眼闪光”来治疗盲人的工作原理是

  A.修复盲人的视网膜

  B.让初级视皮层代替视网膜

  C.让盲人直接看摄像机的图像

  D.让盲人感知到闪光显示的图像。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在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亡其载体,灭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是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读书、授业等),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论著、设计等)。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视的最新理论。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我们运用欧姆定律,也无须向德国支付专利费用,等等。这些都表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质。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

  2.1.

  “消费”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 )。

  A.物质的耗费

  B.精神的耗费

  C.使用

  D.既是物质的耗费又是精神的耗费

  2.2.

  “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分别所指的是( )。

  A.消费者和物质产品

  B.人的头脑和书籍资料

  C.运用知识的人和精神产品

  D.读书、授业等和论著、设计等

  2.3.

  本文的论题是( )。

  A.科学劳动不同于一般劳动

  B.知识使用价值的特点

  C.必须重视知识的使用价值

  D.消费知识的过程是脑力劳动的过程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C

  解析: C项无中生有,根据第四段和第五段,可以得出ABD。

  1.2.答案: D

  解析: 依据“改变电流大小对“金星”的大小影响不大”,说明A选项正确。依据“当背景颜色与实验点颜色不同时,猴子可以看到实验点”和“猴子先生在重复70多次实验后,“告诉”实验者们“金星”的大小约为9-26角分”说明B选项有合理性。依据“研究者发现“金星”其实色彩多变,但总体而言,颜色比较暗淡”说明C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A

  解析: 根据“假如技术研发成功,盲人们大有可能看到一个色彩还算丰富的世界”这句话中所使用的“假如”“可能”等词语可以看出,目前只是依据动物实验的一种假设。因此答案为A。

  1.4.答案: D

  解析: 依据文章中“不单调的色彩对于视觉恢复是个大好消息”一句可知,治疗盲人的关键点在于此。加之之前猴子的实验中也着重强调了“闪光点”,因此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文章首先指出“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接下来对这两种“消费”进行比较和说明,在最后一段作者点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由此可知,“消费”在本文中并不是“耗费”的含义,而是特指“使用”。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由文章首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生命载体”指读书、授业等,而“非生命载体”则是论述、设计等。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第一段通过比较物质产品和知识在“消费”上的不同,说明了知识的使用价值具有再生性特点;第二段通过比较物质产品和知识的属性的不同,说明了同一种知识在使用上,具有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的特点;第三段表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由此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点。

  A、D项未抓住文章主体词“知识的使用价值”,C项对文章主旨进行了引申,不合题干要求,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