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据 们说,从解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30倍。把它们和船上探测获得的大比例尺海洋图加在一起,科学家们便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不同地点的海洋深度。
这些海底图还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数百万年来地球板块是怎样移动的。这些海底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的史密斯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桑德威尔一起绘制的。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史密斯说,这些海底图上有山脊、海沟、火山以及可能蕴藏着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地。如果利用船上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可能要花125年才能完成。他说这些海底图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
这些信息,由于曾被美国海军在有战略意义的海域用于潜艇导弹制导,所以10年来(截止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海军和欧洲航天局公布这些解密数据)一直列为保密内容。
1.1.
本文最主要的信息是( )。
A.美国公布了一批销密的卫星数据
B.史密斯和桑德威尔掌握了绘制海底图的最新技术
C.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海底详图被整理出来了
D.卫星对海底的测量既迅速又详尽
1.2.
第二段最后一句“改进”的对象指的是( )。
A.气候模式的洋流模型
B.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
C.影响气候变暖的模型
D.气候、洋流和流量的模型
1.3.
新的海底图有许多用处,对此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进了石油和矿产的探测方法
B.可用于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
C.清楚显示地球板块怎样移动
D.了解不同地点的海洋的深度
1.4.
根据本文,科学家通过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是( )。
A.对海底特性的测量
B.对海面和海底的观测
C.对海浪相撞做推断
D.对引力变化进行测算
1.5.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比过去的海底图详尽得多
B.利用船上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耗时长
C.随着科技的发展,船上控测已没有多大意义
D.卫星测量的海底图可以清晰地显示数百万年来地球板块是怎样移动的
公文,以其规范的体式、法定的效力,以其体现意志的团体性和所产生作用的强制性,对写作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从公文语言的逻辑性、严密性、准确性上考虑,一般注意区分其与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学语言的区别。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或者即便使用了,也是在一种潜意识中使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让我们试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模糊性,从语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的模糊性两个相对应上来看模糊语言的实质。 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概念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比如:“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全军上下努力完成”等,其中修饰“前进”的“奋勇”和修饰“完成”的“努力”,本身在客体上就是模糊性。如果在此把它精确化:全国人民用多快的速度前进,全军上下用多大的力去完成,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问题在于语言上的精确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同时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这同样是模糊的相对应,只是客体变成了实际需要。比如:“领导一再强调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引起一些人的足够重视。”其中修饰“强调”的“一再”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这里强调的频率是完全可以精确化的,三次、五次、甚至一百次、一万次,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强调”的频率,而是要反映“强调”的重要性。这样,“一再”就比其他任何能确指的频率在表述效果上都更有力。
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比如:“队伍于某日凌晨三点以后在张家口以南集结。”“人到得差不多了,开会吧!”这里的“凌晨三点以后”“张家口以南”和“差不多”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范围概念,而在这里所需要的却是一个确定的时间和范围概念。[a]。再比如:“这件事发生在大约10年前的某一天。”其中,“十年前”其本身在客体上是模糊的东西,而在表述过程中的“某一天”却把它精确化,这是客体上模糊和表述过程精确化的相对应。无论是哪一种对应,都是反映客观事物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模糊现象。这种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要避免的。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两种对应。即客观上的模糊、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客体上的精确、实际表述需要的 和表述过程中语言概念的 相对应。否则,便是语言模糊。
2.1.
关于公文“模糊语言”的实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语言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
B.模糊语言是指客观事物模糊与语言内涵外延模糊相对应,从而表述事物的准确性
C.模糊语言是指从表象上看是精确的,但实际上是模糊的,即语言上的精确而所对应的客体是模糊的
D.模糊语言是指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语言在表述效果上都更加有力
2.2.
下列对“语言模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模糊”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
B.“语言模糊”是指为客观事物和表达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
C.“语言模糊”是指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性与表述过程的模糊性相对应
D.“语言模糊”是指某些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特殊需要在表述上模糊
2.3.
最末一段划线处的四个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模糊 模糊 精确 精确
B.精确 精确 模糊 模糊
C.模糊 精确 模糊 精确
D.精确 模糊 精确 模糊
2.4.
下列各例句中,属于语言模糊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指挥家汤沐海在欧洲一些很有影响的音乐节上频繁演出
B.海水深度在200米的大陆架,蕴藏的石油有1500亿吨,占地球已知总储量三分之一
C.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以南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D.过去十年中,日本对外投资大幅转向东亚,投资中日元贷款比重很大,在日元长期升值的背景下,这会加重偿债负担
2.5.
文中[a]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这就是语言概念和外延的模糊性与表述需要模糊性的相对应
B.这就是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
C.这就是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的确定与过程的模糊性的相对应
D.这就是客观上的模糊性与语言上的精确性相对应
2.6.
下列选项中对于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注意模糊语言的应用
B.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大量使用模糊语言
C.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避免语言模糊现象
D.模糊语言是公文写作中应当加以重视的语言概念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全文第一段提到“>从解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30倍。>”可知实际上,本文就是在强调卫星在测量方面的优越性即又迅速又详尽,D选项描述准确,其他三项都不是文章的最主要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词语理解。原文中“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将定语去掉,找到宾语即可只有B项是最全面的。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最后一段的时间描述来看,“(这些信息)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在前,“新的海底图” 在后,所以新的海底图没有“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的作用所以B项错误。从文中第二段可以推断出选项A、C、D选项表述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中第二段第三句话指出,“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这说明,“对海浪相撞做推断”是科学家通过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文中并未直接说明卫星测控可以替代船上测控。而文中第一段提到“>从解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30倍。把它们和船上探测获得的大比例尺海洋图加在一起,科学家们便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不同地点的海洋深度。”可见是卫星探测和船上探测的结果加在一起,科学家才能更清晰的了解海洋的深度。>所以C的表述有问题。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第一段“如果在此把……问题在于……”一句,可知C项只是为了证明“模糊语言”的特点而举出的反面的例子,并不是“模糊语言”的实质,所以C项错误,当选。
A项是“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一句的同义替换;B项是“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一句的同义替换;又根据第一段最后举出的“一再”的例子,正说明了表述上的模糊实际上比其他任何确指的语言在表述效果上都更加有力,所以D项也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D项“为了特殊需要”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所以错误,当选。
A项是文章第二段第一句话的同义替换;B、C项表述的是“语言模糊”的主要特点,也是文章句子的同义替换。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选择。
材料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这两个概念。由最后一句“否则,便是语言模糊”可知,四个划线处所在的两个分句描述的是“模糊语言”的概念。再根据材料可知,模糊语言的特点是“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的模糊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据此前两个划线处和后两个划线处各自应呈对应关系,排除A、B项。同时,客观上的模糊与否和实际表述需要的模糊与否也构成相对应,第一个划线处应填“精确”,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语言模糊”的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C项“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内的公海”的表述,范围概念模糊,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的是一个准确的地点,这里易产生歧义。此种表述属于“语言模糊”特点的后一种情况,故选C。
A项“频繁”修饰“演出”,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里演出的具体次数是可以精确的,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演出”的次数,而是要强调“演出”的场次之“多”,“频繁”的表述就比其他任何确指的次数更有力,材料在介绍“模糊语言”时指出“有的事物在客体上并不模糊,而为了满足某一种特殊需要在表述上要模糊”。可知A项属于“模糊语言”。B项表述都精确,不存在模糊。D项“大幅”、“很大”构成模糊,然而表述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增幅”、“比重”的具体数值,而是强调其增幅和比重之“大”,可知D项也属于“模糊语言”。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语句填空题。
根据a处之前的句子“这里的……都是极其模糊的时间……而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时间……”可知,客体上和实际表述需要是确定的,而表述的过程却是模糊的,C项表述了此意,应放入空格处。A项“表述需要模糊”错误;B、D项表述的意思正好与文意相反。故正确答案为C。
2.6.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B项中“应大量使用”在文章中并没有提出,属于主观臆断,所以错误,当选。根据“但常常却容易疏忽模糊语言的运用……而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模糊语言”可以推断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当注意模糊语言的使用,并且对“模糊语言”的概念加以重视,所以A、D项表述正确;根据“这种现象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是要避免的”可以推出C项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文章阅读
上一篇: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逻辑填空5题
下一篇: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语句表达5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