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2021-02-22 16:54:0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关于基因是否应该申请专利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基因是天然的遗传物质,并非人工产物。有关基因的序列和功能的知识都是科学[a],而不是[b]技术,按惯例是不能申请专利的,故“基因专利“既不合理也不合法。严格的说,“专利保护的只是DNA序列的应用,而不是序列本身”。

  在生物经济时代,基因不是金钱但胜过金钱。洛克菲勒大学有一条肥胖基因,售价高达2000万美元。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必竟只有6万到10万个。每有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于是,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特别是我国的基因资源,被国外常常是无偿的掠夺,丧失知识产权,连当事人也不知情。因此>,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1.1.在[a]、[b]处恰当的词语是( )。

  A.发现 发明

  B.发现 发现

  C.发明 发明

  D.发明 发现

  1.2.

  在文中四个加下划线的词中必须修改的是( )。

  A.授予

  B.谴责

  C.伦理

  D.必竟

  1.3.下文四个划线的句子中语序不当的是( )。

  A.人们为了专利而抢夺基因

  B.被国外常常是无偿的掠夺

  C.连当事人也不知情

  D.我们只有参与竞争去争取

  1.4.不属于人们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的原因是( )。

  A.经济利益

  B.基因数量有限

  C.伦理观念

  D.基因专利获得认可

  1.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基因是否应申请专利,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B.“基因专利”目前还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

  C.“基因专利”导致人们去抢夺有限的基因

  D.为保护我国的基因资源,我们应参与竞争

  2.1.

  关于“118号元素”的理解,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照元素周期表排序规律,118号元素可归入惰性元素一族

  B.118号元素是由许多钙一48离子高速轰击而来的

  C.在一般条件下是难以得到118号元素的

  D.研究小组在实验的一次轰击中获得了3颗118号元素原子

  2.2.

  下列对118号元素原子的“衰变链”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衰变过程中,118号元素先后共释放出3颗阿尔法粒子

  B.118号元素最后变成了两颗大小差不多的其他原子

  C.在衰变过程中发现了116、114和112号元素

  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阿尔法粒子其实就是氦原子

  2.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118号元素的发现在程度上证实了“稳定岛”假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B.118号元素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它的存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C.研究人员认为的稳定区域可能会在114~118号元素之间

  D.118号元素即将得到承认和命名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在交换中都会因为“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而知识却在交流中“给了别人,自己仍然有”。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亡其载体,灭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消费”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是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读书、授业等),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论著、设计等)。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电知识,家庭主妇的“消费”,仅在于开关电视机;科学家的“消费”则表现为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视的最新理论。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我们运用欧姆定律,也无须向德国支付专利费用,等等。这些都表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质。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

  3.1.

  “消费”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 )。

  A.物质的耗费

  B.精神的耗费

  C.使用

  D.既是物质的耗费又是精神的耗费

  3.2.

  “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分别所指的是( )。

  A.消费者和物质产品

  B.人的头脑和书籍资料

  C.运用知识的人和精神产品

  D.读书、授业等和论著、设计等

  3.3.

  本文的论题是( )。

  A.科学劳动不同于一般劳动

  B.知识使用价值的特点

  C.必须重视知识的使用价值

  D.消费知识的过程是脑力劳动的过程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 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民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

  4.1.

  下列关于“热污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4.2.

  下列有关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造成了水生生物缺氧直接受损

  B.热污染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已被事实证明了

  C.1965年,澳大利亚流行脑膜炎的根本原因是工厂排放的热水,使变形虫大量繁殖,进而污染了水源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

  4.3.

  下列有关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面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由于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炎热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以后,全球气温将发生重大变化

  4.4.

  根据原文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

  A.发展高科技,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减少人口,减少能量消耗

  C.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D.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4.5.

  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B.“热污染”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

  C.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

  D.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

  一般来说,癌细胞进行转移会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侵犯,此时癌上皮细胞会松开癌细胞之间的连接,使之“重获自由”而能移动到其他地方;二是“内渗”,此时癌细胞穿过血管或淋巴管的内皮进入循环系统;三是“外渗”,此时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会穿过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到达其他组织;最后就是这些癌细胞的新大陆移民,在其他组织当中繁衍形成转移的恶性肿瘤。

  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最近,美国一家研究所发表了与癌症转移早期相关的研究结果。

  首先他们使用目前技术领先的徽阵列技术对会转移的老鼠乳癌细胞的基因表现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Twist。这个转录因子在胚胎发育的某些过程中,肩负若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而类似的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塑情形在肿瘤转移的时候也会发生。

  他们发现,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被阻断了Twist表现的癌细胞的转移程度会降低,在循环系统中的癌细胞数目也有减少的现象。另外,人类乳癌之一的侵犯性小叶癌当中也观察到Twist抑制了钙黏附素E的表现。

  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转移,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型态发育的基因,导致相关程序的启动,从而获得可怕的转移能力。

  未来在临床上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避免肿瘤转移;或者可以藉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并给予适当的化疗。

  5.1.

  >研究人员主要研究的是(  )。

  A.癌症转移的侵犯内渗阶段

  B.癌症转移的繁衍阶段

  C.癌症转移的外渗循环阶段

  D.癌症转移的形成阶段

  5.2.

  >关于Twist,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A.引发细胞移动及组织重组

  B.抑制某种细胞黏附作用

  C.降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D.引起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5.3.

  >所谓“经过循环系统之旅洗礼的幸存者”,指的是(  )。

  A.完成了“内渗”的残存癌细胞

  B.抑制了癌细胞“内渗”的淋巴组织

  C.阻挡了癌细胞“外渗”的血管组织

  D.完成了“外渗”的多余癌细胞

  5.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A.与胚胎发育相关的转录因子引起癌转移

  B.科研人员找到了可以阻止癌症转移的基因

  C.Twist在胚胎发育和癌细胞转移中表现相似

  D.筛检人体基因可及早发现癌症

  5.5.

  >文章内容可以概括为(  )。

  A.科研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B.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路径

  C.癌症转移可在早期就被发现

  D.发现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A

  解析:

  “基因的序列和功能的知识”是本来就存在,不是人类新开发出来的,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发现”;“技术”是人类的发明创造出来,第二个空用“发明”更合适。因此,正确答案为A。

  1.2.答案: D

  解析:

  “必竟”中的“必”是必然、的意思,不符合文意,应改成“毕竟”,“毕”这个字有究竟,到底的意思。故选D项。

  1.3.答案: B

  解析:

  阅读四个选项,只有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常常是被国外无偿的掠夺”。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C

  解析:

  文段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已有2000个‘功能已知的基因’被授予专利。这样,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是有限的,必竟只有6万到10万个。每有一个基因获专利,就等于少了一个基因”,可以得出A、B、D三项内容。因此,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B

  解析:

  文段中“受谴责的‘基因专利’便获得公认,迫使人们改变原来的伦理观念,不得不参加‘基因争夺战’”,可以看出人们对“基因专利”的认可。因此,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A项正确,由“按照元素周期表排序规律,118号元素排在氧气之下,归入惰性元素一族”可得出;B项正确,由“他们利用回旋加速器两次将许多钙一48离子加速......这种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为118,原子量为297”可得出;C项正确,根据研究小组对118号元素制造过程的说明可推知;D项错误,由“他们利用回旋加速器两次将许多钙一48离子加速,用来轰击人造元素铜一249,从而制造出3颗新原子”可知一次轰击无法获得3颗新原子。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这种原子首先释放出一颗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阿尔法粒子,衰变为已知的116号元素。然后再度释放出一颗阿尔法粒子,衰变为114号元素,接着更进一步衰变为112号元素,112号元素最终裂变为两颗大小差不多的其他原子“可知A、B、C项正确。D项错误,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阿尔法粒子是氦离子,带正电。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正确,根据”他们的这一发现不能立即投入实际应用,但它可以让研究人员更加接近理论物理学家提出的'稳定岛'假说“可得出;B项错误,根据“稳定岛”假说,118号元素有可能会存在更长时间,“它的存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过于化;C项错误,文章并未具体提出稳定区域的范围;D项错误,该观点无法从材料推出。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文章首先指出“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接下来对这两种“消费”进行比较和说明,在最后一段作者点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由此可知,“消费”在本文中并不是“耗费”的含义,而是特指“使用”。故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由文章首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生命载体”指读书、授业等,而“非生命载体”则是论述、设计等。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第一段通过比较物质产品和知识在“消费”上的不同,说明了知识的使用价值具有再生性特点;第二段通过比较物质产品和知识的属性的不同,说明了同一种知识在使用上,具有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消费者”来说,用场各不相同的特点;第三段表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由此可知,文章主要介绍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特点。

  A、D项未抓住文章主体词“知识的使用价值”,C项对文章主旨进行了引申,不合题干要求,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1.答案: C

  解析:

  >此题 是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B、D错误;“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所以A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C。

  4.2.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段中提到“>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而D选项中,写的是“>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原体中提到的是“一些微生物”而不是“所有微生物”。

  >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 B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B选项中,文中说的是“上升气流减弱”,而并非“空气流动减弱”,所以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这句话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应是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重视了以后才能制定控制标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C项是最全面的概括。

  >故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废热而并非工业废水,所以A错误;“热污染”最先影响的是水生生物,而并非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主要受害者应是人类,>所以B错误;文中并未说明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而只是说还没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是在偷换概念,所以D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A

  解析:

  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章主要讨论关于癌症转移机制的问题,即发现了Twist基因,阐述了其转移的生物学原理。材料中第二段“此前这方面的研究都是将癌细胞注射入循环系统中,如此便缺少了与侵犯和内渗作用相关的基因研究”,“缺少”表明新的研究补齐了此前的欠缺,即对“侵犯”和“内渗”作用的研究。B、C、D“外渗”、“转移”、“繁衍”均不是“早期相关的研究”,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5.2.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关键词Twist在第三段中提及“肩负若引发细胞移动以及组织重组的任务”,故A项表述符合文意;第四自然段“Twist会使由钙黏附素E所调控的细胞黏附作用失效,产生上皮细胞的上皮一一间质转化”一句可知B项、D项表述也符合文意。

  C项表述有误,Twist的作用是癌细胞的转移能力,而并非降低。故正确答案为C。

  5.3.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第一自然段就提到了通过内渗之后的癌细胞会继续外渗,也就是完成了“内渗”的残存癌细胞的意思。B项表述有误,并非是一种淋巴组织;C项表述有误,并非是血管组织;D项表述有误,并非完成“外渗”,而是完成“内渗”之后的癌细胞参与“外渗”的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5.4.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第五自然段中“可能是由于唤醒了身体中沉睡已久的、负责胚胎早期型态发育的基因”一句,可知这一推断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并非确定性结论,因此A项表述过于和,不符合文意;B项也是同样的错误,由文中最后一段“也许能开发药物以抑制Twist这类基因的表现”一句可知B项表述过于,并非已经找到的意思,也不符合文意;C项表述有误,文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语句,因此属于无中生有;D项表述正确,通过文中最后一段“或者可以藉由筛检这些基因.及早发现肿瘤的未来走向”一句得出。故正确答案为D。

  5.5.答案: D

  解析:

  此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中一直围绕与癌症转移相关的转录因子Twist进行论述,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D项。A项表述过于泛化而没有针对性;B项表述在文中并无具体论述,没有讨论如何阻断癌症转移的途径;C项表述也不妥,并非重点讨论癌症是否能够在早期被发现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