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防治土地荒漠化

2019-10-14 15:35:23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背景链接】

  “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地人为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漠景观,造成了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地质问题。严重的问题是“全球沙漠化仍在蔓延”。

  2019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推进,成功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新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实践,不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荒漠生态系统治理和民生改善相结合的道路,而且塑造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治沙精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提出观点】

  土地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土地荒漠化,必须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自然恢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面加快荒漠化防治步伐,打造多元共生的荒漠生态系统。

  【综合分析】

  自然因素: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上升空气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纵、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影响危害】

  荒漠化威胁人类生存。据统计,世界上有21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居住在沙漠或者干旱地区之中,因为沙漠和旱地也有它的经济价值,世界上50%的牲畜生长在沙漠和干旱地区的牧场中,44%的可耕地为旱地,而且干旱地固存了全球46%的碳。

  荒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每年消失的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的粮食,威胁着大约100个国家的10亿多人的生活;每年由于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绿色关系人类福祉,关系全球未来。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的任务十分繁重。总体上看,我国仍然缺林少绿、生态脆弱,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4;沙化土地面积达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全国近40%的贫困县、近25%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久久为功,不断推动荒漠化防治事业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对策】

  一要全面保护。保护好沙区天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全面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对大江大河源头、风沙源区、草原退化沙化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措施,逐步把沙区自然生态系统全面保护起来,促进自然植被休养生息。全面落实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等制度,严厉打击沙区毁林开垦、违规采矿及建设等活动,对破坏沙区植被和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加大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好沙区的每一寸绿色。

  二要科学治理。荒漠化治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用科技手段,让自然演化过程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林水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立足沙区实际,大力发展雨养林业、节水型林业,坚持以水定林、以水定绿。科学营造林草植被,大力推广乔灌草结合、混交造林、低覆盖度治沙等模式,着力增强荒漠化治理的科学性、多样性。

  三要绿色惠民。绿色发展必须有生态资源作支撑,沙区的林草资源既是生态之基,也是财富之源。防沙治沙要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承担起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充分利用沙区光热资源充足、物种资源多样、土地资源广阔等优势,积极发展以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以及生物质能源、沙漠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让沙区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促进治沙兴林惠民。

  四要全民参与。多年的实践证明,荒漠化防治最大的力量在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奉献。必须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荒漠化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建设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探索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荒漠化治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加大治沙精神、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力量爱绿植绿护绿,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五要全球共治。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要积极履行国际公约,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金、两个技术”,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借鉴分享各种先进技术与治理模式,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沙源治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打造合作新亮点,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