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文章阅读5题

2019-10-15 14:19:0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尊敬的宋楚瑜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隆重举办第一届两岸民间菁英论坛。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大批海峡两岸的知名 学者、企业家应邀与会,共同探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筹划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此时此地,群贤毕至,胜友如云;此情此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胡锦涛总书记,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今年以来,两岸炎黄子孙融通中华民族的聪慧睿智,融化半个多世纪的坚冰,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的大门。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率团来大陆访问,新党主席郁慕明也在抗战胜利60周年这样一个历史时刻率团来大陆访问,为两岸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春天的气息。那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一个个珍贵的镜头,极大地促进了大陆乡亲对台湾同胞所愿所想的了解,有力地疏解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隔阂,其影响之大、感人之深,在两岸关系史上前所罕见。特别是胡总书记分别与连主席、宋主席进行的正式会谈,取得了重要成果。无论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还是共产党与亲民党达成的“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通则双赢”的共同体认,都体现了双方对“九二共识”的坚持和对谋求两岸共同发展、追求中华民族振兴的共同责任,向世界显示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彼此分歧,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架构,得到了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激活了一个建设性进程”,“打开了一扇两岸和平机会之窗”。时至今日,两岸交流的新局已开,尽管前路未必平坦,但播下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长,为两岸关系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我们举办这届论坛,是落实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与宋楚瑜主席会谈公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与亲民党深化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活动。近4个月来,我们和国民党、亲民党一道,积极努力地推动落实各项共识,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凡属大陆单方面可以做到的事项,均在逐一落实。7月间,大陆方面宣布进一步便利台胞往来措施,简化台湾居民入出境和居留手续。自8月1日起,台湾水果准入品种从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措施。9月1日起,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执行与大陆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并设立台湾学生奖(助)学金。近日,台湾4家航空公司飞往欧洲、东南亚的客货运输定期航班,经批准飞越大陆空域。国务院台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关于支持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为大陆台资企业专项安排了为期5年、额度为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10月1日将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以方便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福建、山东、四川、黑龙江等地已设立或正在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两岸农业合作营造新的平台。同时,凡属需要两岸双方协商落实的事项,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大陆方面已经宣布,希望两岸民间行业组织尽快就两岸客运和货运包机问题、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问题展开协商。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的准备工作也一直在进行。我们希望,台湾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尽早实现台湾同胞尤其是孩子们的这一美好夙愿。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每一项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认真兑现,决不失信。我们这样做,只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就是尊重台湾同胞,为台湾同胞办好事。我们为此而努力的步伐,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和遭逢诬蔑而停顿

  >古语有云:“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当前,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中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积极因素有所增强,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 ① )严峻而复杂。激进“台独”势力仍在加紧进行“台湾正名”、“公投制宪”、“独立建国”等分裂活动。台湾当局也没有放弃“台独”立场,( ② )大肆鼓吹分裂主张,蓄意挑起两岸对抗,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种种迹象表明,“台独”分裂势力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危险性( ③ )存在,“台独”分裂活动( ④ )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⑤ )是两岸同胞当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当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1.1.>根据文意,以下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政党交流的影响之大、感人之深,在两岸关系史上前所未见

  B.共产党与国民党、亲民党达成的共同体认,都坚持了“九二共识”确定的原则

  C.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新架构,必将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舆论

  D.两岸交流的新局已经打开,虽然前路不平,但是种子总会生根、发芽、成长

  1.2.>演讲中不属于大陆单方“已落实”的事项是( )。

  A.简化台湾居民入出境和居留手续,便利台胞往来

  B.台湾水果准入品种从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

  C. 台湾4家航空公司飞往欧洲、东南亚的客货运输定期航班,经批准飞越大陆就业

  D. 实施修订后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方便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

  1.3.>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①仍然 ②继续 ③依旧 ④仍将 ⑤仍然

  B.①依然 ②依旧 ③依然 ④仍然 ⑤依然

  C.①依然 ②并且 ③依然 ④仍然 ⑤仍然

  D.①仍然 ②公然 ③依旧 ④仍将 ⑤依然

  1.4.>根据文意,以下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演讲用“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描绘了2005年两岸上关系的良好局面

  B.文中从商业往来、教育平等、政策支持和促进就业等几方面,列举事实说明大陆为促进两岸关系作出了积极努力

  C.文章用古语“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外御其侮,莫如弟兄。”说明两岸关系应该亲如弟兄

  D.文章重点对台湾当局仍在加紧进行“台湾正名”、“公投制宪”等分裂活动提出严正批评

  科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体”“用”同一,不可分割。科学精神是求真、创造、批判和坚持的精神,[a]便具有深刻的人文[b]。

  百年来,中国急切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在经济建设中“技术至上”的倾向日益强化。重“用”轻“体”,科学日益丧失形而上的“道”的地位而走向形而下的“器”。我不赞同[c]时下[d]中国[e]社会的[f]“科学主义”的批评,中国的科学基础总体上还很薄弱,不能不加分析地将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引进中国;但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技术至上”的强化、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也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这种相通并非仅仅工具手段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体”的沟通,“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存在,人的关怀。中国社会正努力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实现,更要在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原则、人生取向等思想文化领域中实现。中国社会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更要追求现代性。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互动,将为这种转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2.1.

  [a][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自身 意义

  B.自身 意味

  C.本身 意味

  D.本身 意义

  2.2.

  “对于”应填入第二段的位置是( )。

  A.[c]

  B.[d]

  C.[e]

  D.[f]

  2.3.

  文末所说的“现代性”是指( )。

  A.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互动

  B.“体”与“用”的统一

  C.思想文化方面的“现代化”

  D.使科学恢复“道”的地位

  2.4.

  对文中“体”与“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B.人文精神与科学主义

  C.民主思想与科学技术

  D.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2.5.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学”包含“体”和“道”

  B.东、西方的“科学主义”不同

  C.重“用”轻“体”倾向应引起重视

  D.应高度重视科学、艺术的相通互动

  >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著究竟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说,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过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齐孙子》。《吴孙子》就是一直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

  唐宋以后,有人对《孙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此书源于孙武,却完成于孙膑;也有人认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不但怀疑《孙子兵法》其书为伪,甚至怀疑孙武、孙膑为同一人。

  孙武与孙膑是否同为一人?他们各自是否都有兵书留世?此谜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考古发掘中被解。1972年,临沂地区偶然发现一座汉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105枚)、《孙膑兵法》(232枚),这批竹简经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细,两端平整,无刀削痕迹,系先用锯锯成而后锉磨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及各式符号的运用等,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

  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带给世人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还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孙膑兵法》十六篇。经 整理分析,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大约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竹简本《孙子兵法》计2300余字,现存内容与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处不同点,十分值得研究。

  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该书整理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共十五篇;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这些实物证据揭示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腕兵法》确有其书。

  3.1.>唐代杜牧对《孙子兵法》的观点是

  A.现存版本是根据原著缩减而成的

  B.是由多位作者合著而成的

  C.是后人以孙膑的名义写成的

  D.前部分由孙武完成,孙膑完成后续成书工作

  3.2.>关于《孙子兵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曾经失传上千年

  B.班固称其为《吴孙子》

  C.作者生活于战国时期

  D.魏晋之后的史书中已无相关记载

  3.3.>银雀山汉墓竹简不能用来证明:

  A.《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

  B.司马迁相关记载的可靠性

  C.《孙膑兵法》是否确有其书

  D.孙武、孙膑是否为同一人

  3.4.>根据本文,确定银雀山汉墓竹简年代依据的是:

  A.书写文字

  B.陵墓特征

  C.陪葬物品

  D.简册特征

  3.5.>最适合本文的标题是:

  A.银雀山汉墓整理出土大批竹简

  B.银雀山汉墓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C.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的发现和破译

  D.20世纪的考古大发现——银雀山汉墓竹简

  21世纪,富人与穷人的健康问题将空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疾病的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消除卫生发展的障碍》报告指出,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各国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在全球的死亡青年和儿童中,半数以上是罹患①了诸如艾滋病、疟疾、肺结核、麻疹、腹泄②和肺炎等传染病。仅1998年一年,这些疾病在全世界就夺去了1100万人的生命。以艾滋病为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病毒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沿③,逐渐( )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目前,在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能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一些国家的成年艾滋病患者已超过其总人口的1%。据不完全统计,截止④2000年底,全世界有22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3610万人正忍受艾滋病的折磨,艾滋病毒已跨越国界,任何希望把艾滋病挡在国门之外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利于某些疾病的传播。曾经a只限制b在世界c某些地区发作的登革热和疟疾现d正在向新的地区扩散。因为在过去15年中,北部许多地区变得更加潮湿和温暖,使蚊子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滋生,疟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许多疾病的全球化将成为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

  4.1.

  ①②③④没有错别字的一词是( )。

  A.罹患

  B.腹泄

  C.蔓沿

  D.截止

  4.2.

  文中括号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演变

  B.演进

  C.演绎

  D.演化

  4.3.

  文中a、b、c、d四个词中不可删的是( )。

  A.曾经

  B.限制

  C.世界

  D.现

  4.4.

  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 )。

  A.艾滋病的传播是无情的,其扩散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B.在无情的艾滋病世界中,是没有我们和他们之分的

  C.艾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是目前最危险的敌人

  D.各国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阻挡艾滋病的传播

  4.5.

  本文支持的观点是( )。

  A.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传染病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杀手

  B.地球气候的变化使传染病的扩散成为日益严重的现实问题

  C.疾病的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健康紧密相关

  D.病毒和细菌严重地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 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5.1.

  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5.2.

  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5.3.

  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5.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是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5.5.

  文中[ ]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段比较长,难度较高。D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结尾处“时至今日,两岸交流的新局已开,尽管前路未必平坦,但播下的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长,为两岸关系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A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其影响之大、感人之深,在两岸关系史上前所罕见”,“前所罕见”与“前所未见”不是一个概念,A选项偷换概念。B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无论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还是共产党与亲民党达成的‘两岸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通则双赢’的共同体认,都体现了双方对‘九二共识’的坚持”,B选项曲解文意。C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建立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架构,得到了两岸同胞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C选项表述错误

  1.2.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文段比较长,难度较高。定位演讲的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凡属大陆单方面可以做到的事项,均在逐一落实”,紧接着用了几个分句来具体说明落实的事情。A选项对应原文第三自然段“7月间,大陆方面宣布进一步便利台胞往来措施,简化台湾居民出入境和居留手续。”B选项对应原文第三自然段“自8月1日起,台湾水果准入品种从12种扩大到18种,并对其中15种水果实行进口零关税措施。”C选项对应原文第三自然段“9月1日起,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执行与大陆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并设立台湾学生奖(助)学金。近日,台湾4家航空公司飞往欧洲、东南亚的客货运输定期航班,经批准飞越大陆空域。”D选项对应“10月1日将正式实施修订后的《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以方便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原文是未然状态、表述中变成了已然状态。D选项属于偷换时态的干扰选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3.答案: C

  解析:

  >定位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二个空白处前说的是“台湾当局也没有放弃‘台独’立场,”空白处后面说的是台湾当局“大肆鼓吹分裂主张,蓄意挑起两岸对抗,阻挠两岸关系发展”说明这里需要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C选项中的“并且”表示并列,且其他空白处填入后符合文意。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A选项中的“继续”、B选项中的“依旧”、D选项中的“公然”都不能表示并列关系,因此可以同时排除

  1.4.答案: D

  解析: >A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说完这句话后,紧接着后文就具体描写了“今年以来,两岸炎黄子孙融通中华民族的聪慧睿智,融化半个多世纪的坚冰,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的大门。”A选项表述正确。B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的具体内容,也是正确的表述。C选项对应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完这句话后,紧接着从正面讲述两岸同胞的骨肉情深;又从反面讲述目前一些台独分子的可恶做法。最后提出共同努力迎接美好明天的号召,C选项正确

  >文段的最后一段,提到台独分子做的一些分裂活动,仅仅是对客观现实的一个描述,且后文也提到了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号召之意非常明显,没有批评批判之意,所以D选项中的“批评”一词表述不准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1.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自身”是指亲自、自己,强调非别人或别的事物;“本身”是说以自己为本位,强调事物在表述中的本体地位。文章主要讲述的是科学精神,第一个空格内应选择“本身”。

  “意味”指的是含蓄的意思,也可指情调、兴趣或趣味;“意义”指价值、作用。此处的“科学精神”应具有人文方面的价值,而非人文趣味,所以第二个空格应选“意义”。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由后文的“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可知,前文中的应该是“中国社会的‘科学主义’”,由此才能形成对应。所以,“对于”应该放在“中国社会”之前,即[d]处。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

  定位原文,“中国社会正努力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这种转变要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实现,更要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实现。中国社会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更要追求现代性。”其中的“现代化”指的是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现代化,而“现代性”则指的是思维方式、价值原则、人生取向等思想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体”是指事物的根本,“用”说的是事物的具体措施,两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A项正确,文章第一句话“科学包括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体’‘用’同一,不可分割”明确点出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其他三项中说的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无法体现“体用”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项说法错误,根据“我不赞同时下对中国社会的‘科学主义’的批评……将西方社会的非现代化和非科学化思潮引进中国”说明东西方的“科学主义”是相同的。

  A项表述正确,由文章第2段“重‘用’轻‘体’,科学日益丧失形而上的‘道’的地位而走向形而下的‘器’”这句话可以推断得出;C项说法正确,在“但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技术至上’的强化、人文精神失落的倾向,也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警惕”这句话中可以找到依据;D项表述正确,由文章最后一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 A

  解析:

  根据原文“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可知,对《孙子兵法》的观点为“在原本上削减而成”,对应选项为A。

  3.2.答案: B

  解析:

  根据原文“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可知,本题选B。

  3.3.答案: A

  解析:

  根据原文“这些实物证据揭示了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可知,B、C、D均有提及,而A项“《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并没有提到,所以不能用来证明。选A项。

  3.4.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这批竹简经过刮削、烤制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可知,评判年代的标准有2个:“样式”与“内容”,归纳即“简册的特征”,所以选D项。

  3.5.答案: B

  解析:

  文段结构层次可分为两部分:关于《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作者的问题、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证据。可知文章核心意思就是:银雀山汉墓竹简证明了孙武与孙膑的存在及二者的关系,选择B。

  4.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

  “腹泄”应为腹泻,“蔓沿”应为蔓延,“截止”应为截至。A项没有错别字,故正确答案为A。

  4.2.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逻辑填空题。

  定位原文,可知空格所在的句子主要是说艾滋病逐渐发展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选项中,A项“演变”意为变化发展,符合语境。

  “演进”指逐渐的进化;“演绎”指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指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B、C、D三项均与语境不符,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3.答案: A

  解析:

  由提问可知,词语可删表明删除该词语后,句子不会改变原意。选项中,“只”和“限制”是同义词,“现”和“正”是同义词,“世界某地区”中的“世界”范围过大,无实际价值,因此B、C、D可删除,不会改变句子的意思。但A项“曾经”不可删,它表明过去和现在的一个对比,删除之后会改变句意。

  故正确答案为A。

  4.4.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文章首先指出疾病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接下来以艾滋病为例,点明艾滋病逐渐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划线句子主要是强调艾滋病的全球化扩散趋势是难以阻挡的。A项对该句的理解最为全面。

  B、C项均未提及艾滋病扩散的问题,因此排除;D项强调的重点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偏离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4.5.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文章第一句话就表明了全文主旨,即“21世纪,富人与穷人的健康问题将空前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疾病的全球化意味着人们健康的相互依存。”接下来,文章引述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消除卫生发展的障碍》报告并以艾滋病为例,对该观点进行了论证和支持。C项符合文意。

  其他三项表述片面,没有抓住主体词“疾病的全球化”,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B选项是文中的的一句话>“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也是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故正确。文中第二段开头就提到“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并非无法解读,故A选项错误。C项“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测绘成功,只不过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故应该是达不到90%,错误。D项在文中的第二段最后一句提到,蛋白质的研究是最难攻克的难关,而不是唯一的一个尚未攻克的,故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题干要求理解的是“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D选项中提到的仅仅是不同人类的差别与关系,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所以D项错误。ABC选项可以直接从材料得出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ACD三项几乎都是原文,可以找到出处,B项中偷换了概念,是“跟踪”而不是“控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跟踪未必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控制程度过于。故正确答案为B。

  5.4.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A项中提到的“自由的人”是>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造成的,理解错误,无法得出该结论。其他选项都可以从材料得到。故正确答案为A。

  5.5.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成语填空题。原文前面已提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人与“那些跟人类相似度不大”的物种还“共享无数基因”,那么,人与“跟人类相似度很大”的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就不足为奇了。故A项“不足为怪”符合语境。B项顺理成章: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文中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结果,不正确;C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太过于;D项见怪不怪:见怪异现象而不惊异,“与哺乳动物更为相近”不是一个怪异的现象,反倒是一个更令人接受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A。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