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申论范文精选:构建信用社会,提升社会文明

2020-02-13 14:18:05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在今天,无论是投资置业、贷款理财,还是市场交易、职业准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信用紧密结合在一起。所谓“人无信不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于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乃至人与制度之间的信用体系,也从来都不限于个人道德或操守的层面,而是事关世道人心、国家治理。所以说,只有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才能社会文明与和谐。

  信用社会的建设需要注重教育宣传。诚信道德的培育是社会信用从外在约束走向内在自律的过程。正如“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样,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才能培养出守信之人。美国从幼儿园起就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在日本,“诚实”是很多学校的校训;德国则更加重视家庭中的诚信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可见,诚信教育早已成为世界潮潮流与趋势。对此,我国也要发挥宣传教育在构建信用体系的基础性作用,弘扬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发挥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利用媒介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信用文化资源,激活传统文化中的信用文化资源,传承文化、传递守信文明。

  信用社会的建设需要完善立法与制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的监督作用对于信用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维护社会信用,不仅需要教育宣传,还需要对失信行为依法惩戒。当前,假冒伪劣、抄袭成风等行为屡禁不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违法成本过低,出现失信行为,“罚款了事、失信继续”的情况较为多见,因此人们对于守信的敬畏荡然无存。对此,应加强法治建设,严厉打击造假、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于失信者,依托信息平台公布其失信记录,不仅对其施加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而且限制其经济社会能力。通过法治的强制性,公众对守信的敬畏,对失信的警惕。

  信用社会的建设需要引入数字化技术。在陌生人之间大范围、大规模、大频率的交往中,如何避免大数据“杀熟”、遏制“刷单炒信”,都需要信用机制来打破信息的不对称,而数字化对于机制构建不可或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自上线以来,覆多个领域,信息收集超过259亿条;将碎片化的惩戒失信制度串成线、连成面、织成网,形成体系化,使得大到拒不履行生效民事判决,小到地铁逃票,都能被纳入信用体系之中,最终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可见数字化平台对于失信监督的作用是巨大的。以此,要继续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打破了信息孤岛和部门藩篱,以此构建更加完善的信用体系。

  信用不仅仅是个人私德与品行,也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稳定有序的基础。一个珍惜个人信用的社会,就会拥有蓬勃向上的活力,成为社会良好运行、国家优良治理的润滑剂。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久久为功,只有将教育、法治与数字化融合,让诚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让社会更文明。

  在行测片段阅读题型中,主旨观点题一直是做题过程的难点内容,在我们解决此类题型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文段的话题,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对文段的内容进行的分析,了解每一句话的内容去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更好的确定选项。此次通过一种文段的行文脉络给大家说一下一个文段可以如何通过文段确定选项----“因果”关系的文段。

  1.公平教育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先决条件;没有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平性就没有底线,形成不公平的社会。若要成功推行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将会是重点。不过,若社会阶层固定化,农村居民将不能成为城市人,经济甚至是社会将无法转型,穷者愈穷,社会鸿沟将带来冲突和危机。因此,在城镇化顺利展开的同时,教育配套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公平教育让内地每个学童面对平等的机会,这样城乡差距才能缩小,缔造一个更公平的未来社会。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人口城镇化是解决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途径

  B.教育配套需要与人口城镇化同步进行

  C.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

  D.城乡差距需要能让每个学童都有平等就读机会

  参考解析:B选项。文段中首先描述了公平教育与公平社会的关系,紧接着描述成功推行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的重点,最后文段进行总结,城镇化展开的同时,教育配套改革必须同步进行,紧接着继续强调公平教育能够缩小城乡差异实现社会公平。所以文段的围绕内容“在城镇化顺利展开的同时,教育配套改革必须同步进行”进行表述。故答案为B选项。A选项脱离了“教育配套改革”的话题,故排除;文段是在城镇化背景下所进行的描述,C选项同样没有涉及到相关话题;D选项跟题干的主要内容无关,故排除。

  2.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风险,但却远远低于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游、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当于对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 )。

  A.揭示出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剖析货币国际化的现实途径

  参考解析:A选项。文段其实很清晰,首先引出话题“国币国际化”,然后分别通过“老百姓”和“政府”两个角度说明了货币国际化的好处,最后通过因此进行总结,许多国家都走向国际化这个事实结果。那么我们会发现此时的结果是在描述一个客观事实情况,所以作者重点想要表述的是货币国际化产生的原因,故答案为A选项。

  通过两道题的梳理,我们会发现当我们阅读文段之后,能够看到文段以“因”与“果”的形式进行描述时,如果“果”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结论时,我们直接概括结果就可以;如果“果”是一个客观事实时,我们需要找到产生此结果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