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1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峡 不应遗忘的遗产

2011-08-12 17:48:5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三峡:不应遗忘的遗产

  一、背景链接

  长期从事文化遗产研究的重庆文化遗产学院院长谭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三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聚集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三峡工程建设已步入正常运行和全面收获期,虽然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已取得成绩,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却呈明显滞后之态。

  二、 分析

  谭宏认为,三峡“非遗”保护工作滞后的客观原因在于,在三峡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严格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上。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均在三峡工程开工10多年后出台,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在被纳入三峡工程前期的抢救与保护范围。

  谭宏忧虑地说,当前,三峡库区非遗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会受到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三峡工程建设改变了库区人民曾经拥有的共同生活习俗的社会环境,以及原有的文化生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以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为例,重庆市从2005年开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三峡库区所涉及的区县共普查到项目1000余个,数量占到全市普查总数的近50%。2006年到2008年间,重庆市先后建立第一批、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三峡库区区县被列入市级名录的项目只占了市级名录总数的30%;三峡库区区县进入国家级名录的项目有6个,仅占重庆市国家级名录项目的21%。

  由于缺少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整理、抢救与保护,三峡库区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川江号子是三峡库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尼罗河船工号子”“伏尔加河船夫曲”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船工号子。随着三峡水库的全面建成蓄水,江面变得平坦和通畅,机动船取代了过去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

  一些 学者认为,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是长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亟待开发利用。他们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力度,使其焕发生机:

  加快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源普查,通过对三峡库区非遗的普查、认定、分类,以图像、文字等形式系统发掘整理非遗档案,建立非遗名录体系和数据库,绘制三峡库区非遗资源分布图。努力为那些由于水库淹没而迁移的民间社群,寻找出保存语言、风俗习惯、艺术和工艺的方法。将三峡库区非遗抢救和保护纳入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整体规划和保护。

  注重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利用。在探索保护非遗过程中,要以全球视野为框架,催活文化产业圈,创新地方产品,使生产地的“区域性”特色和消费方式的“全球化”运作有机结合,为文化遗产的原生形态向经济形态的转化提供新的思路,探索转换的过程模式。要把库区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变成文化资本,形成文化产业,进而促进库区生产方式转变。

  培养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人才。从机制上,三峡库区各区县应该尽快建立起独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以确保库区非遗保护工作真正有人抓、有人管。

  拓展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融资渠道。在非遗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三峡库区非遗保护工作的投入,设立专项的非遗保护基金。政府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全、确保基本保护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应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非遗保护领域,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促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和产业化进程。

文章关键词: 2011 河南公务员 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