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0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试题:大学生就业向中小城市“回流”

2010-09-28 09:05:2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2010河南公务员面试热点试题:大学生就业向中小城市“回流”

  一、“大学生就业向中小城市‘回流’”问题的背景:

  在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近来出现了大学生“回流”的现象。一些跳出农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把户口迁回农村,愿望还很迫切。同时,鉴于一些大城市“蚁居”的大学毕业生们生存多艰,有媒体也谆谆劝告,并以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与其在大城市“死磕”,不如把自己的青春安放在谋生容易的中小城镇,或者农村。

  二、观点提炼:

  大学生“回流”新现象,一方面说明乡村在发展,农村户口比以前有了更多“含金量”;但另一方面,也反衬出“聚集效应”之下,大城市也出现了就业难、居不易。

  现阶段,大城市成活成本是高,但机会较多、保障相对完善,仍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首选。我们常说,要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最终希望在于城市。但是,这个“城市”,并非几个大城市;同样也可以说,要缓解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资源、就业和生活压力,功夫也应在“城”外,即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切实推进城镇化,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另外,众多大学生希望在大城市工作,就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有其盲目性与不合理性,但从心理学与社会现实角度而言,又有其合理性——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有梦想,都想在事业发展上拥有一片广阔的空间,相对应的是,大城市确实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因此,推进大学生去基层、去中小城市、去中西部工作,是一种现实合理性,但就个人选择而言,我们还是应该在户籍、人才流动、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给他们保留充分“想象”的空间——如果在基层的发展不如预期,还是可以选择重新回到大城市的。概而言之,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机制应该更透明,更润滑,无论第一步选择在哪里工作,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是一样的。

  问题:

  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向中小城市“回流”的现象?

  参考资料:

  核心句汇:

  ① 小城市小地方大空间大作为

  ② 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做好“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工作

  ③ 大学生就业向中小城市“回流”是梦想与现实残酷斗争的结果,也是生活成本、就业压力和个人价值博弈的良性结果。

  ④ “逆城市化”理论:就是说城市发展到阶段,当各种城市问题与压力出现时,会出现城市人口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的现象。由早先的大城市情结到如今务实地转战中小城市,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转变类似于“逆城市化”理论。

  ⑤ “鲶鱼效应”:就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在这里,就是鼓励大学生回到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创业氛围,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回流”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大学生就业向中小城市“回流”是近段时间出现的新现象,也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在梦想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作出了理智的选择。

  大城市的高消费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挤压着他们的生存空间,而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应地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放弃大城市的虚拟生活,选择中小城市实实在在的创业机会,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小城市小地方大空间大作为。特别是国家及地方政府各种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和有效实施,更为这种良性“回流”创造了环境。大学生回流不仅仅是人口、劳动力的“回流”,更是知识、技术、消费理念的“回流”,无疑会在中小城市形成新的创业和就业氛围,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认清自身处境,发挥个人优势,积极投身当地的经济建设,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

  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关键是要充分运用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构建起人才回流中小城市及农村的机制。既要发挥好“市场导向”作用,又要运用好“政策扶持”作用。保障制度的长期性、连贯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