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儿童触网低龄化给我们带来的反思

2018-07-02 15:54:34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背景链接】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网络虚拟世界走进我们的生活,小网虫们越来越多,很多儿童过早的成为“屏奴”。近日在某单位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慰问活动中,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纸条上写着:“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我想要一个可以打王者荣耀的手机。”这张“小纸条”随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再次让儿童低龄触网这个话题重回公众视野,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讨论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第四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 亿,其中学生占25.4%。某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23%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上网30分钟以上。在7岁组,24.2%受访儿童研究过网游攻略,61.0%曾自主下载游戏、视频和音乐;8.5%有网购;14.4%在网络上发布过图片、视频或文字,甚至有4.7%表示拥有粉丝。这些数据无不显示儿童“触网”已呈低龄化趋势,甚至一些儿童的网络技能已全面反超家长。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通知强调,要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工作制度,并指导学校加强对校园网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

  【综合分析】

  互联网时代,即便是成年人也难以抵制网络的诱惑,更何况是自制力偏弱的未成年儿童,另外家长因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或者直接在孩子面前“示范导向”,以及儿童自身对网络的好奇心等也是造成“触网”低龄化的原因。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很大挑战,同时也给网络安全提出严竣问题。

  网络对儿童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让儿童更早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打开通往无远弗届的未知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也容易让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等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容易对儿童的正常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和干扰。

  该不该让孩子过早“触网”,是一个值得商榷探讨的课题。一方面,网络为孩子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过早“触网”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发育,还极易使孩子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也不乏一些未成年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而步入歧途。显然,儿童“触网”低龄化问题已不容忽视,而如何降低过早“触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网瘾危害】

  一是危害身心健康。久看屏幕视力下降,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引发紧张性头疼、心血管疾病,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甚至有导致死亡的危险。网络成瘾对儿童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是导致学习下降。网络侵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完全没有精力顾及学习和读书,沉溺虚幻世界,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成绩下降明显。

  三是影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过多地接触互联网,必然会减少他们人际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性格的发展带来深层次的影响。

  四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势必会给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少儿带来负面影响。

  【产生原因】

  一是游戏产业发展迅猛,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终端向手机倾斜,手游异军突起,以更加迅猛的势头进入人们的生活,其效果相较于电脑游戏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新局势,相关部门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有待加强,针对实名制注册、游戏内充值或者消费服务、游戏画面血腥暴力等问题的处理存在漏洞,后期监督整改不到位。

  二是学校网络教育缺失。与当前儿童上网人数剧增形成对比的,存有学校网络教育的缺位的问题,学校未能与时俱进引入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法律常识,没有及时地教学生去辨别信息真伪、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以及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等,学校教育的单一化、空洞化,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与高压,从而在虚拟世界释放压力、舒缓情绪。

  三是家长没有以身作则,缺少和孩子沟通。家长在监护、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儿童网络素养,防止儿童染上网瘾方面,肩负不可推卸责任。而日常中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孩子自然也要通过网络“找寄托”。

  四是孩子自身未形成正确游戏观。儿童网络安全意识普遍不高,缺乏基本自制力和辨别力,往往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不足,且过度上网,网络欺凌、骚扰等也容易对其心理造成伤害,甚至长期关注不良信息会诱发违法犯罪风险。

  【相关对策】

  一是儿童安全上网须社会各方齐抓共管。1、国家有关部门全面地推行网游实名注册制,并对网游设立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涉及不良内容网游的监管惩罚力度。 2、互联网企业以及各互联网平台,加强对网游广告的管理,严格审核网游的推广信息和推广场景,不让孩子们坠入不良商家的“网游陷阱”。3、内容生产商也要做到严格自律,网络游戏等文化产业应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社会文明发展。4、为起到警示效果,呼吁全体网游运营服务商能够在某个时段暂停服务器运行,各大网络平台能够主动屏蔽网游内容和游戏链接。至少在儿童节这一天,让孩子们暂时远离网游,享受一个健康阳光、简单快乐的节日。(院士呼吁)

  二是家长正确引导,以身作则。面对儿童低龄触网现象,不应该一味地“堵”,应该想办法“疏”。家长们日常能放下手机,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陪伴,和他们共同感受真实生活的阳光与精彩,更不要把随意打网游作为儿童节的“礼物”。

  三是学校加大网络安全教育。随着儿童接触互联网的现象越来越普及,学校教育也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加大网络安全教育,增加媒介素养的教育内容,引导未成年人理性看待互联网内容,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拒绝不良信息和不适宜未成年人的游戏、视频等。并且,要增加各类课余兴趣活动,让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学校和教师应当增加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变“线上说教”为“线下沟通”,减少未成年人不必要的触网时间。

  四是孩子要广泛培养兴趣爱好,树立正确游戏观。家长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远离电子产品,积极参与舞蹈、绘画、健身等活动寓教于乐,多读好书,多接触大自然。

  【权威论述】

  “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对损害少年儿童权益、破坏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言行,要坚决防止和依法打击。”

  ——2014年, 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讲话

  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高频金句】

  1、随着儿童数字化技能成长迅速,“数字代沟”逐渐形成。这给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很大挑战,同时也给网络安全提出严竣问题。

  2、一个硬币总有两面,育儿中的互联网,本质上也是怎么使用的问题。然而,互联网是个太新的东西,几岁开始接触电子产品更好、接触的时间多长为限、接触什么内容比较好、哪些需要限制哪些不需要,都没有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前例可循。

  3、对于汹涌而来的信息和新的生活方式,很多家长并没有准备好,但还是要用尽全力去拥抱这种新的状态,没有指路人,只能靠自己摸索。

  4、触网低龄化不是猎奇趣闻,也不不好,只是需要每一个身为父母的人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案例拓展】

  澳大利亚: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投入,成为该国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投入近9000万澳币,约合4亿多人民币的资金,来推广互联网安全计划。澳大利亚中小学都设有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青少年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到如何安全上网,而在校外,还有一些社会公益团体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进行宣传,鼓励青少年在上网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学校名称和住址告诉网友。

  英国:

  英国政府在全国发起了一项新的在线服务,学校为家长提供让儿童为成年后生活做准备的相关建议和技巧。

  新的在线服务被称为“家长信息”(Parent Info),将为家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其从生活点滴中发现儿童自我伤害的迹象及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使其在虚拟世界中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理财能力。此外,这项在线服务也会为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敏感问题方面提供支持和增强其信心,为他们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方面提供。

  【相关范文】

  儿童“触网”低龄化需正视不漠视

  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3岁玩微信,7岁会网购,14岁网络技能已全面超过父母。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活动——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上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当前儿童“触网”低龄化的现状。(9月24日《广州日报》)

  这是一则读来令人惊叹却又不惊讶的新闻。惊叹在于,儿童“触网”低龄化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不惊讶在于,这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不仅是家庭的标配,也是社会的“第二空气”,越来越多儿童接触网络、从中找寻属于他们的快乐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谁都不想落后于时代,谁也不想被时代所冷落。在如今卖菜大妈们都能熟练运用微信、支付宝功能的语境下,恐怕不会有哪个家长谈“网”色变,设法隔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更多的家庭想必是,积极地教会孩子掌握电子产品的操作技法和上网的基本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触网越早、用得越好,家长反而感到越欣慰。因为,这是孩子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表现。也的确,孩子们从网上能够学到知识、心智。所以,不乏有许多家长,将孩子3岁玩微信、4岁看电影、7岁会网购,努力晒出成就感、炫出自豪感。

  但对于这一现象,应当正视不抵触,却不能漠视而放任。俗话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情也都该有个度。孩子毕竟是孩子。几岁、十几岁的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样具有较强的辨别力自制力,而网络世界色彩缤纷、乐趣无穷的另一边,也是鱼龙混杂、风险暗藏。对于网络世界的诱惑力,别说是孩子,就是很多自制力稍差的成人都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可想而知,孩子们特别是幼童们又怎会不逃脱网络的“负面影响”?孩子视力下降、迷恋网络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信息、被网上欺诈等现实案例比比皆是。

  无疑,儿童“触网”低龄化需要一个负责任的监护,让他们有选择性地浏览信息、使用功能,控制他们触网的“度”,防止为不良信息所影响、不法分子所侵害,也防止从小就染上“网瘾”。这是家庭、校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但有句话说的好,监护再负责,也成为不了孩子的影子。很多时候,孩子并不能领会“慎独”的深邃含义。所以,除了家庭、校园和社会的监护,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从小就知晓“网络有风险、上网需谨慎”,让他们懂得自我保护、学会自我监护。一句话,儿童“触网”低龄化,网络素养教育不能是“低洼带”,甚至空白区。

  普遍性问题,更好地是制度化解决。显然,靠一些零敲碎打的网络素养教育,效果恐怕不会理想。在儿童“触网”低龄化的新形势和大背景下,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课本,即便是幼儿园、学前班都该有这种制度安排和教育“标配”。这不仅是形势和责任所需,更是社会和家庭的呼唤。为的就是,让正在触网或即将触网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系统化、针对性的教育,提抓紧补上网络素养这一课,让他们有更强的辨别力自制力选择力,能够在规范学网、适度触网、科学用网中趋利避害,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触网的孩子们,不能没网络素养教育的“标配”。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现实问题,加快研究论证步伐,跟紧儿童“触网”低龄化新形势,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一起为孩子们网中成长撑好“保护伞”、握好“方向盘”。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