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7黄委会事业单位考试必备:哲学专项练习五

2017-04-07 11:44:24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主动性

  2.  人们通常用“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来表示只顾眼前,从哲学上说,这部分人违背了(    )。

  A. 发展的观点    B. 静止的观点    C. 全面的观点    D. 矛盾的观点

  3. 把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A. 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 混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 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条件下相互转化

  D. 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4.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5. 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A. 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 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 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 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 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3. 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 因地制宜        B. 掌握火候         C. 注意分寸        D. 适可而止

  4.  下列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5. 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

  A. 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 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 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 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A项表述违背了唯物主义理论。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事物和现状,还可以追忆过去的事情,并能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测未来。这是意识的能动创造性,与题意不符,B项不当选。意识的主动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与题意不符,D项不当选。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的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  A    本题考查发展观。“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比喻一个人只顾眼前,没有远见。从哲学上讲,这样的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违背了发展观。A项正确,故选A。

  3.  C    本题考查对立统一规律。题干中,把垃圾看成“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废弃物和资源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双方,在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待事物。C项正确,故选C。

  4.  D    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不同于认识的特征,认识也体现自觉能动性,也有社会历史性,但是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所以“仅是知道”并不能成功,只有“做到了”才能成功,这就是差别,D项正确。ABC在题干中都无体现,且都不是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特点,故选D。

  5.  B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吃、喝、穿、用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若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谈不上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而这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同时,劳动群众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D    本题考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观点。马克思指出,唯物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所讲的批判的和革命的含义就是从与否定的统一、生成与灭亡的统一、现实的暂时性和发展的永恒性的统一上来理解和对待一切事物,促进新旧事物新陈代谢,推动世界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ABD符合题意。C项否认量变,是与唯物辩证法观点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观,不当选。故选ABD。

  2.  BCD    本题考查新事物的含义及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这是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新事物从出现的时间来看产生于旧事物之后。但新出现的事物不是新事物。A项表述错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是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BCD表述均正确,故选BCD。

  3.  BCD    本题考查坚持适度原则。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只有掌握“度”,掌握决定事物的数量界限,我们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度的辩证原理要求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所谓“适度”,其基本含义是主观的认识和行为必须同客观事物的度保持适合。俗语所说“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划清界限”、“过扰不及”、“适可而止”,讲的都是要“适度”。因此,BCD正确。“因地制宜”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不当选。故选BCD。

  4.  CD    本题考查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区别。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能靠人的理性思维来把握。AB揭示的是事物的现象,隐藏在现象背后、决定现象表现的本质区别是万有引力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CD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故选CD。

  5.  ABC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并不否认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其他因素的作用。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的结果。题干中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是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作用是双向互动的。题干中的观点认为“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题干中的说法认为“马克思主义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显然歪曲了上述观点。因此,ABC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严重歪曲的表现。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但题干观点的歪曲错误不在于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起到了哪种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BC。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