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备考指导:如何运用案例型材料写文章

2019-12-18 11:16:4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申发论述题型难度虽然最高,但是仍有方法可循。首先要选取既符合材料核心主题,同时也符合分论点论证角度的案例;其次,可以灵活选取热点例证、典故例证、自身经历。如此,我们已经打好了例证法的坚实基础。在本篇中,为大家解析如何运用已有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在全篇申论材料中,案例型材料出现的频率还是较高的。这就说明我们可以利用材料中的案例进行论证。同时,近年来申发论述题目会要求考生论证时“不拘泥于材料”,因此,必然要结合材料外的一些案例进行论证充实。然而,案例型材料的数量并不固定,有的时候关于一个分论点,学员抓耳挠腮并无恰当的积累素材,材料可能只有一个现成可用的案例,又或是某一个分论点论证的案例积累及其丰富,会面临字数难以控制的情况,这都让我们在操作例证法的时候充满不确定性。因此,我们需要弄清楚的第三个核心问题就是:“选取几个案例?不同数量的案例又该如何组织,才能应用于具体写作中?”

  一般来说,在论证时对于案例的数量,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取决于给定资料现有的相关案例,也取决于自身积累。但是,我们常常会把案例按照数量进行如下三种分类,并且会根据不同的案例数量,利用不同的组织方法进行例证,来增强论证的充分性和丰富性。具体方法说明如下:

  一、一个案例详细表述

  当给定资料只涉及一个可用案例,而学员又没有恰当的积累时,可以利用“要素扩充法”(即案例材料五要素: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对唯一的可用案例进行语言组织,进行详细完整的表述和论证。

  例如总论点是“好政策滋养理与德”,分论点之一为:“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在给定资料中,对于“德性”的解释是“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公民的自我修养,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而给定资料中与“德性”相关的案例为“T县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因此可利用要素扩充法进行详细论证。书写思路为“分论点+案例详述+分析总结”:

  【参考论证过程】: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公民的滋味修养,此之谓德性。就T县而言,随着中央大力推进“四风建设”,农村地区的奢靡之风、大操大办的习俗也逐渐被提上管理日程。在当地,办酒席已经沦为一种敛财的手段,给群众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压力,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制定好的政策,促进德性的。暂不论该办酒席的规定是否合理合法,但就其引导人们的德性建立就值得。这项政策能使已经失控的风俗重新回归轨道,缓解群众生活负担,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以稳定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善意,就是好的政策的题中要义。因此,好的政策要从公民德性的滋养出发,以道德素养为重点,不断强化政策的引导性,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规范社会秩序,群众德性,建立和谐友善社会的氛围。

  二、两个案例求异分析

  当给定资料围绕某个分论点既有正面案例,也有反面案例的时候,可以选取一正一反的案例进行陈述,进而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指出,强调所论证的分论点,达到强化论证说服力的目的。

  例如分论点若以论证“习惯”与“创新”的关系展开论证,那么分论点可为:“创新是习惯的突破”。给定资料中关于“习惯”有诸多案例,大致可按正反两类划分:正面案例:搬家、买票、购物、孩子入学;反面案例:央企所存在的共性贪腐问题、城市管理过程中令百姓难以接受的习惯做法。因此可将现有案例按照“分论点+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分析论证+总结”的思路进行书写。

  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案例罗列分析共性

  当给定资料围绕某个分论点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案例时,则可考虑对案例适当精简化阐述,重在分析案例呈现出来的共性。

  【参考论证过程】:挫折困苦方能书写惊世大作,成就精彩人生。仲尼厄而作《春秋》;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难发现,古代先贤之所以留下惊世文章,大都是在经历了惨淡和挫折之后才著成的。因此,挫折磨人意志,促人成功。

  在确定好各个分论点的案例要求及类别之后,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积累和材料实际进一步确定可用案例的数量。不论考试时案例数量是多是少,都可以应对自如。然后再按照例证法分析论证的思路合理组织论证过程,论证的过程会既丰富又有效。

  “大厦之城,非一木之才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希望小伙伴们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还是要做到广泛涉猎,丰富积累,从而增加文章写作的鲜活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