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0.9.26)

2020-09-27 14:53:4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一、单选

  1.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心外无物

  D.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精神,特定词汇有:道、理、观念、理念、上帝等。“死生由命,富贵在天”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而天命都是客观的精神,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万物皆备于我”是指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我决定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错误。B项:“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贝克莱的名言,感知体现了主体的意志性,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B项错误。C项:“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核心理念,强调人的内心是世界的本原。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C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2.陕西的窑洞民居冬暖夏凉,从哲学角度讲,其建筑设计的前提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掌握民居建筑的技术

  C.尊重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

  D.人能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变化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规律是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即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古老的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题干中“窑洞冬暖夏凉”,事实上则是以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来开展设计。因此,选择C选项。

  3.下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思想不同的是:

  A.物生有两,相反相成

  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D.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在条件下可以相互进行转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释义为,事物自生之时就开始慢慢走向死亡,反之同理,事物死的时候也意味着生的开端。即万事万物正在不断地出生成长,也在不断地死亡消失。在道家观点中,这代表了事物没有的生与死。庄子的这个观点只承认运动、否定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因此,选择D选项。

  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蕴涵的哲理是:

  A.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渐进的、不的变化

  D.如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指不汇集众多的小溪流,就无法形成大江大海。由小流汇聚成江海,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即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A项: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题干内容并没有体现质变的重要性。A项错误。C项:量变是渐进的、不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题干中强调的由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而非质变的过程。C项错误。

  D项: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质变可能带来符合客观规律的新事物,但也可能带来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坏事物,不能说质变是发展的。“如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表述错误。D项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5.从对“物”的守护到“人”的关注,观众从“看客”变为“学习者”,博物馆的公众教育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博物馆在藏品入库、研究课题设置、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人才队伍建设、免费开放财政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从辩证法角度预见,博物馆功能转变的发展过程是:

  A.道路平坦

  B.举步维艰

  C.曲折前进

  D.前途光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材料中表述了博物馆的发展存在诸多难题,但也强调了博物馆所取得的成就,首先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又体现了事物的前进性,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A项:目前博物馆存在诸多难题,体现了它的转变过程并不是道路平坦的。A项错误。B项:虽然博物馆的发展存在这一些问题,但也取得了的成就,它的发展具有曲折性的特点,但是并不等于说举步维艰,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可以促进难题的解决。B项错误。D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前途光明。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这强调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A项:读书不能获得真知,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间接途径,这种途径也可以认识到真知。A项错误。B项:从书本上也可以获得知识、认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但是这和题干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关系。B项错误。C项:我们不光可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也可以从书本上得到知识,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说法过于。C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二、多选

  7.尽管人们讨厌灾害,一直躲避灾害,但近年来,地震、干旱、洪涝灾害等灾害频频发生,祸及人类。材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尽管人们讨厌灾害,一直躲避灾害,但近年来,地震、干旱、洪涝灾害等灾害频频发生,祸及人类。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虽然讨厌灾害,躲避灾害,但是灾害还是会发生。ACD项符合题意,当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并非人类社会的客观性,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因此,选择ACD选项。

  8. 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种思维方法蕴含的哲学智慧有:

  A.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变

  B.凡事从坏处准备,必然能够获取结果

  C.把握事物质变节点,防止不利质变发生

  D.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变化发展的预见性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A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不能由斗争性转化为同一性。如果选项A改成“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则表述正确,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A项错误。

  B项:“必然”表述太。凡事从坏处准备,有可能获取结果,也有可能不获得好的结果。B项错误。

  C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没有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同时,也要减少不利的量变积累,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题干中,从坏处准备,就是要注意不利量变的积累,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C项正确。

  D项: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遵循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题干中,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法,努力争取结果,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并且对事物的发展进行能动的预见。D项正确。

  因此,选择CD选项。

  9.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再到现在5G即将商用,人类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表明: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C.实践锻炼并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A项: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人类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体现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再到现在5G,体现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项正确,当选。

  B项: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上。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正确思想、科学认识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并且在实践中产生的,实践人类的认识能力,人类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再到现在5G即将商用,一步步科技的进步,了人们的认识。C项正确,当选。

  D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是实践的目的”表述错误,D项错误。

  因此,选择AC选项。

  10.恩格斯认为,个人活动往往产生相互冲突、相互交错的力量,融合为一个总平均数、总的合力,产生一个特定的历史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这说明:

  A.历史是偶然的进程,并无规律可言

  B.个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无关

  C.社会有客观的发展规律

  D.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剧中人”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A项:历史进程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可能、难以确定的趋势。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不可避免的趋势。题目中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正说明了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说“历史的进程毫无规律可言”表述错误。A项错误。

  B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着重大的区别。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人类的活动则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是人的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构成了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通过人的活动构成并得以实现,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与人的自觉活动是有机统一的。B项错误。

  C项: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题干“融合为一个总平均数、总的合力,产生一个特定的历史结果”体现了社会有客观的发展规律。C项正确。

  D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是历史的剧中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即“人是剧作者”;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即“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D项正确。

  因此,选择CD选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