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4.4.10)

2024-04-11 15:52:5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近年来,不少地方出台文件,管控烟花爆竹的燃放,但违规燃放仍屡禁不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的习俗凝聚了民众的正确信念

  B.法律的运行效果受到习俗的影响与制约

  C.习俗具有高度稳定性,法律无法改变习俗

  D.习俗通过道德教化来改变,不受法律调整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

  第二步,法律和习俗都对人们生活有规范作用。一般来说,法律最早从习俗的基础上产生,是将人们普遍遵守的习俗赋予法律意义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国家禁放烟花爆竹的法条本意是避免产生安全隐患,但是与传统民俗的实际有所差距,所以在实施中会遇到阻力,影响到了禁令的效果。这体现了法律运行中会受到习俗的影响与制约,与B项表述一致。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传统习俗有两重性,存在着新与旧,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对立的习惯,所以习俗所凝聚的民众的信念,不都正确。例如男尊女卑、婚闹等现象。选项A仅说习俗凝聚了民众的正确信念,说法过于。A项错误。

  C项:习俗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习俗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现在流行的线上红包、视频拜年、网络购物等,也在影响着人们的习惯。此外,法律和习俗也会不断双向渗透,符合社会发展的习俗可能会上升为法律,法律所约束的习俗也会发生着改变。选项C中表述为习俗高度稳定,法律无法改变习俗,与实际情况不符。C项错误。

  D项: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某些不当习俗不能只凭道德教化,更需要法律来进行规范。选项D中表述为习俗通过道德教化来改变,不受法律调整,说法过于。D项错误。

  2.下列关于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次到达非洲,增进了中非人民的友谊

  B.使南亚各个国家第一次对中国有了认识

  C.基本打通了中国沿海通往印度半岛的航线

  D.在满剌加建立仓库,作为远航途中的中转站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古代史。

  第二步,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其中4次,也就是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下西洋”时,访问过非洲,到达过今天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郑和远航非洲把古代中非关系推向了高峰,在中非人民友好交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2007年胡锦涛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发表的演讲明确指出:“早在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4次到达非洲东海岸。他们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是和平的愿望和真诚的友谊,而不是刀剑枪炮和掠夺奴役。”A项“两次”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中国与南亚各国的交往很早,有的始于汉唐,有的起始于宋元,大多为通商或旅行家的游历。明朝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南亚各国,南亚诸国不断以国家之名遣使来华,加强了互相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使得南亚各个国家第一次对中国有了认识。B项正确。

  C项:郑和三下西洋基本打通了中国沿海通往印度半岛的航线,为了进一步打通去往波斯湾各国的航路,1413年,明成祖又派郑和第四次远航,横渡印度洋,前往波斯湾。C项正确。

  D项:明朝时满剌加是作为与旧港宣慰司相配的御封军镇。明朝海军在马六甲海峡的满剌加建立城栅、仓库,以之作为经营西洋的中转站,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又一项重大活动。D项正确。

  3.《荀子·儒效》中写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关于这句论述反映的思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知行合一

  B.实践出真知

  C.人定胜天

  D.实践决定认识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不如实践好。其强调的是实践,反映了A项、B项与D项思想。而C项人定胜天指的是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题干反映的思想不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指的是不仅要认识,还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A项正确。

  B项:实践出真知指的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才能真正的认识、理解与掌握。B项正确。

  D项:实践决定认识,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项正确。

  4.下列成语与经济学用语对应不恰当的是 :

  A.凿壁偷光———外部性

  B.郑人买履———机会成本

  C.扬长避短———比较优势

  D.狡兔三窟———投资组合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名词。

  第二步,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 或利用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其中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 而郑人买履主要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与机会成本对应不恰当。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外部性又称为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 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 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凿壁偷光是指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所以与正外部性对应正确。

  C项: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对一个各方面都强大的国家或个人,聪明的做法不是仰仗强势,四面出击,处处逞能或事必躬亲,而是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与扬长避短对应正确。

  D项:投资组合是由投资人或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组成的集合,即投资者把资金按比例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有价证券或同一种类有价证券的多个品种上,目的是分散风险,即“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狡兔三窟是说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也是分散风险的一种方式,与投资组合对应正确。

  5.“一带一路”倡议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时代内涵,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各国中,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没有经过的是:

  A.阿富汗

  B.美国

  C.沙特阿拉伯

  D.意大利

  【答案】B

  【解析】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美国属于北美洲国家,陆上丝绸之路并没有到达。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属中亚国家,它沟通东西方,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在历史上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

  C项: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D项: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主要由南欧的亚平宁半岛及两个位于地中海中的岛屿西西里岛与萨丁岛所组成。

文章关键词: 公基 每日一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