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21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考生回忆版)

2021-10-30 17:55:4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答案】D 长期性

  2. 【答案】C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 【答案】B 癸卯学制

  4. 【答案】D 火炬加五角星

  5. 【答案】D 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6. 【答案】B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7. 【答案】D 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

  8. 【答案】A 知觉的选择性

  9. 【答案】B 定势

  10. 【答案】B 抽象性

  11. 【答案】A 冲动型

  12. 【答案】C 组织策略

  13. 【答案】A 校本课程

  14. 【答案】A 知识与能力目标

  15. 【答案】C 小班教学

  16. 【答案】A 学科课程

  17. 【答案】B 创生取向

  18. 【答案】A 学不躐等

  19. 【答案】C 演示法

  20. 【答案】B 常模参照评价

  二、简答题(本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 参考答案: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茨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当然,关键期也并非的,错过关键期之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很大。所以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22. 参考答案:

  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应用要求:

  (1)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23. 参考答案:

  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2)遵循学科的特点、规律;

  (3)有目的性、计划性。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 参考答案:

  (1)材料中学生的行为体现了中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征:

  ①想象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想象和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学生问“我能成为齐天大圣吗?”“你喜欢熊大还是熊二?”体现了想象力发展的特征。

  ②观察力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性;“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体现了孩子对自然现象的直观细致观察。

  ③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观察到诸多现象之后,孩子们特别喜欢问问题,对世界的探索欲、好奇心与日俱增。

  (2)面对学生的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应该:

  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独特性,遵循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接纳学生的稀奇古怪的问题。

  ②坚持发展性评价,对极具创造性的回答,予以鼓励和表扬。

  ③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容忍、支持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敢于大胆发问,大胆质疑。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想象,而不拘泥于常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交流、讨论得出答案。

  25. 参考答案:

  (1)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是科学的,体现了以下教育思想:

  ①新课改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批评指责,反而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体现了这一点。

  ②启发性教学原则:坚持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性结合的教学规律;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体现了这一点。

  ③教育机智: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面对课堂中学生的突发提问,运用自身的教育机智高效、妥善地处理了课堂的突发提问体现了这一点。

  ④教学观:教学是课程是创生和开发过程,面对新的问题,老师及时调整了授课思路,体现了创生和开发的教学观。

  ⑤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整个课堂事件的处理,体现了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学生发展的独特性的尊重。

  (2)材料中体现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有:

  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刘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批评指责,反而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承担了促进者的角色。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老师利用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指导自身教学,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承担了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老师及时调整了授课思路,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体现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④老师的做法同时也体现了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

  此外,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还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 30为体育, 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 参考答案:(中文与社会)

  (1)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地记叙了鹿在池边欣赏自己的美丽鹿角,同时抱怨细长的腿。接着写到狮子扑来了,长长的鹿腿跑得很快,挽救了鹿的生命。课文情节紧凑,语言优美,品位文章的同时领悟其中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

  (2)

  本节课的重点为理解鹿对自己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难点为能结合自己生活当中的实际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

  一、创设情景,质疑引入

  上课之初,多媒体展示狮子与鹿的图片,提问:它们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引出课题。

  二、初读故事,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次基础上学生默读课文后填空,概括故事大意。

  2.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讲述故事内容。

  问题:本文讲了关于鹿角的什么故事?什么事情改变了小鹿对自己角的看法?

  3.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拨,激励性评价。

  三、研读课文,理解故事

  1.提问: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明确:美丽。

  2.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展示句子、齐读。

  3.赏析句子: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提问: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了什么?

  要求:多媒体展示珊瑚图,然后读课文。

  明确:珊瑚。

  ②如果你是小鹿,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要求: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鹿的炫耀心情。

  4.师生共同讨论: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

  明确: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5.提问:当危险来临的时候,鹿又怎么想的呢?

  要求:重点理解文中描写鹿遇到危险的句子。

  6.领悟故事中的道理: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介绍下你最喜欢的动物,说明理由。

  五、小结作业,巩固延伸

  1.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2.想一想,生活中,你会像小鹿一样吗?为什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