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7年申论热点:农业供给侧改革要跨越“诚信门槛”

2017-09-16 14:27:2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京佳教育  周建伟

  【背景链接】

  当前,农产品掺假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高质量农产品供给。陈大力为了买到品质好的小米,专门跑到盛产优质小米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天山镇。当地农民告诉他,一斤小米2元。熟悉小米生意的陈大力继续追问,“不加陈米,一斤多少钱?”得到的回答是,“不加陈米一斤2.5元,但一般都加陈米卖”。

  类似这样的农产品掺假行为,程度上已经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影响。一些农民说,很多杂粮、有机农产品都掺假,自己不掺假就亏了,久而久之不诚信种植或者掺假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诚信了,未必卖上高价,不诚信,反倒能增加眼前收益”,这种心态在农业种植者和经营者中比较普遍。

  不诚信、不守信用还影响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粮米业(虎林)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冬宇介绍,农户跟公司签订的水稻购销订单履约率能达到60%,“这已经是不错的了,很多小企业和农民的订单履约率更低”。市场价低于订单价时,农民会按照订单卖。但市场价高于订单价时,不少农民就直接卖给市场了。企业无法收回订单粮食时就得外抓粮食维持加工。杨冬宇说,签订订单时种子大都是统一的,临时收购的粮食品种比较杂,这就影响到终端的农产品供给。

  农业 分析,这种农民履约率低的现象之所以普遍,一方面是当前失信成本低;另一方面农民是弱势群体,数量庞大,经常因“法不责众”不了了之,企业拿农民也没什么办法。再加上一些不守信企业也在市场价低时,通过压等扣杂等方式压价,都为不诚实环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生产销售的不诚实行为反映到消费者流域就是:人们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既使你花了很大精力和成本做推广宣传,也很难让消费者相信,消费者更愿意通过朋友等一些私人渠道购买以保真。

  【政策理论】

  国务院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积极推进诚信建设制度。

  【重要意义】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求,推进诚信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推进诚信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打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3.推进诚信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不断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可以有效降低社会交往的风险和成本。

  【问题阐述】

  1.对农村地区:农产品掺假等不诚信现象,导致农民只重眼前利益,不利于持续增产增收;影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困扰地方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对企业:农民订单违约,增加了企业收购成本,影响终端农产品供给;了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的推广宣传等运营成本。

  3.对社会:农产品掺假助长了农业种植者和经营者不诚信的社会风气,影响高质量农产品的供给;诚信商家难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造成社会的不诚信氛围,劣币驱逐良币;削弱农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市场潜能;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

  【解决对策】

  1.坚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农产品掺假等不诚信问题,最终还要靠改革来解决。

  2.完善农产品价格供给机制,减少市场因农产品价格问题引起的违约、失信行为;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于违反市场诚信机制的,强制其缴纳违约金,增加农业种植者和经营者的失信成本;同时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严厉打击企业各种违反市场信用的压价方式,营造市场的诚信环境。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鼓励、褒扬社会诚信行为,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信、守信的氛围,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更多完整版历年真题及17年模拟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