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练习题——文章阅读

2020-05-12 09:29:53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一个瘦瘦的男子走进来。他华贵的变色镜由于屋内昏暗的光线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更显出脸色的苍白。

  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像一个剜去了肉的河蚌,干燥地敞着唇。

  院长回答说:“没有,还没有。”

  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问同样的话。院长都有同样的答案使他转身出去。相似的过程使院长先不好意思,抢先说。

  “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小伙子问。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不知道。你明白这不是天气预报。就是天气预报也常常搞错,在预报晴天的时候下雨。”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没有人比你们更有经验的了。”年轻人固执地说。他平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院长知道这种人一旦开始说了,他就会问个水落石出。

  “是的。我们是比一般的医院有些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定律。生孩子是有规律的,比如月份减三加七,但死没有。你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都正常。就是说,她虽然是架旧马车了,可还在缓缓地运行。等着吧。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等到什么时候?”小伙子急切地问。

  “等她的精神突然好起来,眼睛会像涂了油似的发亮,说话充满感情。假如你的母亲是个文化人,还会有诗意。她会突然说她想吃某种东西,嗅觉突出的好,会听见很遥远的声音……到这种时候,就快了。依我们无数次的经验,从那时候起,大约还有一天的时间。”院长谆谆告诫。

  “那就是……”小伙子思索。

  “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

  “可是我刚看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小伙子失望地说。

  “那是她在同你打招呼。别埋怨她,她只有这么多的劲,全使出来,只能动一动睫毛。你记住我的话,将来你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提眼皮的那块股肉,距大脑最近又最轻巧。它是人类随意活动最后的屏障。”院长解释。

  “院长,不要同我说我老了以后的事情,我不愿意听这个。我会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在老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机干点事。既然我们都会摊上那个结局,没有必要说来说去。我们的道德总是太注意结局而忽视过程。我还没有向您介绍过我自己……”年轻人激动起来。

  “我认识你,你不是21床的儿子吗?”院长道。

  “我是博士。在英语里博士和医生是一个词,可我不是医生是博士,是我的母亲把我培养成博士的。我马上要到德国去学习,这也是我母亲清醒时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这是我的护照、签证,喏,还有一星期以后飞往法兰克福的机票……”小伙子把一大摊东西铺在桌面上,棕色的护照像一大块巧克力饼,斜插其中。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说不清。

  1.1.

  文章记述的对话发生的地点是( )。

  A.综合性医院

  B.儿童医院

  C.康复医院

  D.临终关怀医院

  1.2.

  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 )。

  A.他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B.他母亲的精神状况

  C.他母亲的生活情况

  D.他母亲的经济状况

  1.3.

  男子迫切地希望( )。

  A.医院治好他母亲

  B.他母亲在他出国之前去世

  C.带他母亲回家

  D.带他母亲出国

  1.4.

  男子的母亲( )。

  A.神志不清

  B.精神好起来了

  C.回光返照

  D.毫无知觉

  1.5.

  文中“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意指( )。

  A.这个人显老,其实很年轻

  B.这个人显年轻,其实不年轻

  C.这个人其实不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年轻

  D.这个人其实很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也不年轻

  2.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美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有文学独特的万种风情,是独立于文学的社会批判功能之外的美学范畴的概念

  B.文学美感是指作品具有美好的欣赏性,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能给人以美的情感体验

  C.文学美感具有艺术的共通性,好的文学作品拍成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更能给人以美感享受

  D.文学美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近现代优秀文学作品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古代的则不能

  2.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施特劳斯从美国“逃之夭夭”,是因为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

  B.防止当代文学美感的“滑坡”,需要文学创作者努力,也需要“欣赏群”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

  C.社会的文明开放和心理健康程度的进步,为文学美感的回归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D.本文针砭了追求感官刺激和急功近利的时弊,呼吁文学创作者重视生活积累和哲学素养,期待文学美感回归

  2.3.

  第三段文字主要的意思是( )。

  A.人们应懂得去欣赏美丽的世界

  B.人们除了工作外,对其他事情都不太感兴趣

  C.人们为了工作而无暇顾及周围世界的变化

  D.美丽的世界对工作繁忙的人而言没有太大意义

  2.4.

  对“无论有多少客观原因,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美感的“滑坡”,商业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是主要原因

  B.文人哲学素养越来越低是文学美感“滑坡”的重要原因

  C.文学美感的“滑坡”是事实,但不能一味地找客观原因,还是要从文学本身找出路

  D.文学美感的“滑坡”,既由自身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所限,又受世界流行风的影响

  2.5.

  依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商品化程度越高,物质就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快,而人们的欣赏情调和欣赏能力却会越来越简单化

  B.因为哲学素养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东西,所以只要作家的哲学素养,就可望诞生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

  C.文章结尾说“美感问题完全应当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文学男女的努力来解决”,可见解决美感问题的职责在于当代文学青年

  D.仅靠在形式上挖空心思,或在词汇上标新立异来体现文学美感,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并暴露出作者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欠缺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浏览史书,常常会发现一些对我们今天很有启迪的故事。《三国志》记载:建安五年春,袁绍积极秣马厉兵,统领十万大军准备伐曹。谋士田丰对袁绍说:“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袁绍不听,丰恳谏,绍大怒,命将田丰下狱。官渡一战,曹操大破袁军。绍既败有人对田丰说:“群必见重。”田丰却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袁绍回来,果然把田丰杀了。

  田丰反对袁绍伐曹的意见,不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么?那么为什么还要杀田丰呢?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令人费解,然而,好好思索一下,也不是难得出答案来的。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键在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因为你反对我,你对了就意味着我错了,这还了得。作为谋臣的田丰正式深深了解袁绍之为人,所以当有人向他道喜时,他却想到了“吾其死矣。”

  由此联想到今天我们某些单位的个别领导,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听不进去半点不同意见,但为“面子”和“威信”,可以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拗着要下面“坚决照办”。他们一旦犯了错误,更是文过饰非,对那些反对他们并被实践证明是反对对了的人,则是耿耿于怀。虽然这些人不能像袁绍对付田丰那样向提意见的同志开刀,但他们手里有权,瞅准机会暗里打击报复,待时机一到,就把“小鞋”在那些同志的脚上一套。可以说,在这些同志的身上很有几分“袁绍遗风”。

  列宁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走进了另一个房间。在历史上,凡是不懂得,不认识自己的真正实质,既不了解实际上(而不是凭自己的想象)倾向于哪些阶级的人们、集团、派别、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年袁绍以为杀了田丰,就可以掩盖自己的愚蠢,维护自己的“威信”。结果落得为天下哂笑。今天我想有必要给某些人也敲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请君以袁绍为戒!

  3.1.

  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是( )。

  A.长曹操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B.胆小怕死,反对伐曹。

  C.伤了袁绍的面子,为袁绍所不容。

  D.伐曹失败,袁绍迁怒于他。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袁绍遗风”的特点( )。

  A.独断专行

  B.顾及面子

  C.打击报复

  D.贪污受贿

  3.3.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 )。

  A.袁绍不该轻易杀掉田丰

  B.说话做事要三思而行,否则后患无穷

  C.历史总是喜欢捉弄人,喜欢和人开玩笑

  D.为了维护个人面子,独断和钻性,最终必定失败,贻笑天下

  3.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田丰是先知先觉,所以知道最后“吾其死矣”

  B.袁绍所以要杀田丰,是为了解气

  C.文中所提及的曹袁之间的战争又被称为“官渡之战”

  D.袁绍一点也不懂兵法

  3.5.

  本文的直接目的是( )。

  A.批判袁绍

  B.赞扬田丰

  C.以史为鉴

  D.记载史实

  目前,医生们已经发现更多证据表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迅速变异,使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实效。

  2005年1月,当一名13岁的越南小女孩因轻微肺炎被送到医院时,人们还庆幸她及时得到了“达菲”的治疗。用药初期症状确有缓解,但6天后她还是离开了人世。这只是牛津 大学临床研究中心 诺·德容报告中的一例病毒进化证据。这一报告指出,尽管服用了“达菲”,越南医院8名感染H5N1病毒的患者中仍有4人死亡。调查显示,在两名病人的体内, 病毒已对“达菲”产性耐药性。

  世卫组织认为,照此进化速度,H5N1型病毒在人际传播只是早晚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4个国家中已有139人感染H5N1型病毒,71人死亡。由于目前流感疫苗对禽流感无效,而针对H5N1型病毒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因此治疗禽流感主要依靠4种药物。其中两种旧药“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病毒效力已经较小,两种新药则是瑞士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达菲”胶囊和英国葛兰素—史公司生产的喷雾式“乐感清”。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 安妮·莫斯科纳指出,“达菲”的主要成分是被普遍用于治 疗常规感冒的神经氨酸苷酶抗化剂,它通过抑制神经氨酸苷酶,减低流感病毒向未传染细胞 扩展的能力。但在抑制神经氨酸苷酶方面,“达菲”并非完美。她和其他 都认为,德荣报告说明“达菲”需要谨慎保存、妥善使用。

  而“达菲”的制造商瑞士罗氏制药公司说,“达菲”必须在感染病毒后48小时内服用才会有效,并必须连续服用多天,疗效才明显。

  德容和莫斯科纳都认为“乐感清”是较好的“达菲”替代品。但“乐感清”也有自身 的缺陷。作为喷雾式吸入药剂,它对某些有呼吸问题的患者并不实用,比如哮喘病人。它只对肺部感染者有效,但 H5N1型病毒还能感染其他器官,葛兰素一史克公司正研制注射式“乐感清”。

  德容说,就像治疗艾滋病,对抗禽流感也需要用“鸡尾酒”疗法。现在用药多了几种选择。德荣说,一种叫利巴韦林的抗病毒药可以加入“鸡尾酒”处方,这种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肺炎。另外,抑制神经氨酸苷酶的新药“帕拉米韦”将来可能也是一种选择。“帕拉米韦” 是美国生物制药公司 BioCryst 研制的治疗禽流感针剂,目前尚在实验中,尚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批准使用。

  4.1.

  原文认为,“达菲”对抗击H5N1型禽流感病毒正在失去效力。下列不能作为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 )。

  A.一名13 岁的越南女孩接受“达菲”治疗,6 天后她还是离开了人世。

  B.尽管服用了“达菲”,越南医院 8名感染 H5N1 病毒的患者中仍有 4 人死亡。

  C.调查显示,在两名病人的体内,病毒已对“达菲”产生耐药性。

  D.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 4 个国家中已有 139 人感染 H5N1 型病毒,71 人死亡。

  4.2.

  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禽流感药物“达菲”之所以失去效力,是因为 H5N1 型禽流感病毒能够迅速变异。

  B.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世卫组织担心,照此下去,H5N1 型病毒在人际传播只是早晚问题。

  C.安妮·莫斯科纳和其他 都认为,德荣报告说明“达菲”需要谨慎保存、妥善使用, 但瑞士罗氏制药公司不同意这一观点。

  D.现在治疗禽流感主要依靠“达菲”、“乐感清”等4种药物,但它们在治疗禽流感方面都存在着的缺陷。

  4.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达菲”对抗禽流感药物正在失去效力的原因,有助于人类尽快寻找取代“达菲”用以对付禽流感的新药。

  B.人类正遭受禽流感的威胁,加快研制出针对 H5N1 型病毒的疫苗是整个科学界的当务之急。

  C.如果葛兰素一史克公司正在研制的注射式“乐感清”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就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对付禽流感了。

  D.事实证明,“帕拉米韦”新药能有效地抑制神经氨酸苷酶,它一旦投放市场,就能为人类对付禽流感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4.4.

  对文中划线部分“鸡尾酒”疗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抗禽流感需要象“鸡尾酒一样,应通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才有效。

  B.对抗禽流感不仅需要用各种药物,用“鸡尾酒”治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C.“鸡尾酒”疗法的典型代表药物是利巴韦林抗病毒药。

  D.由于禽流感病毒变异速度极快,为避免产生耐药性,用“鸡尾酒”疗法是在各种药 物中选择一种最新的药物。

  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谈论夺水战争。2001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对淡水的激烈争夺很可能成为未来冲突和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最近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认为,在未来15年内,随着各国可利用的水达到极限,国际之间冲突的可能性将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而历史似乎站在他们一边。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于4500年前发生在两河流域,即我们如今所知的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拉可什和乌玛之间。相反,从1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对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的分析表明,这些事件的2/3具有合作性质。例如,一些国家商定进行科技合作,并签署了157个用水条约。

  然而,另一些人认为,就淡水而言,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仅仅从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人口从25亿到60亿,人均可再生淡水供应量已下降了58%。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虽然历史表明,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尽管这些敌对事件的绝大多数只涉及口头对抗,但是对立国家在37次记录在案的事件中不仅仅彼此辱骂,而且开了枪,炸了水坝,或者采取了其他形式的军事行动。

  5.1.

  第三段中说:“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以下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见解的一项是( )。

  A.伊拉克南部地区的两个城邦之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夺水战争

  B.从1805年至1984年,各国签署了3600个与水有关的条约

  C.在处理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方面许多条约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

  D.过去50年间1831个与水有关的国际事件2/3具有合作性质

  5.2.

  以下不能证明第四段中“另一些人”所持观点的一项是( )。

  A.淡水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B.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无可替代

  C.与水有关的敌对事件并不鲜见

  D.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

  5.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认为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杞人忧天”的人目光短浅,幼稚可笑

  C.“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的意思是: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

  D.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指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等

  5.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各国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达成协议,也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

  B.淡水稀缺是由于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减少,而人口增长导致全球需求量增加,从而使供求比例失调引起的

  C.历史经验证明,国家之间缔结条约进行合作是解决用水争端、防止发生冲突和战争的有效途径

  D.石油资源同样存在短缺的问题,但它可以通过其他能源替代的方式解决。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可知,文章记述的对话应该发生在临终关怀医院。

  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等到什么时候?”以及“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等对话可知,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他的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第42题的分析及最后一段男子摊出自己的护照、签证等可知,男子迫切希望自己的母亲在他出国前去世。

  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可是我看到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以及下文院长的分析,可知男子的母亲毫无知觉。

  故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材料中提到“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由此得知院长觉得自己老,才把眼前的男子当做年轻人看的。

  故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中词语含义的考查。文章并没有提到文学美感的“时代性”,更没有涉及“古代的”文学。因此本题答案为D。其他三项都是对“文学美感”的正确理解。

  2.2.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中细节的考查。精读原文找到对应的句子,“因为那隆隆的击鼓声有如炮击,那管乐齐奏也有汽笛齐鸣的味道,美感被破坏殆尽”,通过比较可知,施特劳斯是因为音乐的美感被破坏殆尽而“逃之夭夭”的,而非受不了“炮击般的击鼓声和汽笛齐鸣般的管乐声”。因此本题答案为A。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第三段主要讲的是人们忙于工作,忙于奔波,没有注意到周围的风景,以致最后只剩下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作者意在强调的是要懂得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因此本题答案为A。其他三项明显不是第三段表达的主要意思,且有些表述违背常理。

  2.4.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中句子含义的考查。“文学美感的‘滑坡’仍要归结于文学的不争气”说明文学美感‘滑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学自身,要文学美感还应从文学自身来找出路。因此本题答案为C。A、B、D三项的原因都属于客观原因,因此排除。

  2.5.答案: D

  解析:

  本题是对文章隐含信息进行推断的考查。精读找到对应的原文“现代文学中每每出现的诸如‘终极关怀’‘话语结构’等令人费解的新鲜辞令,其实都是作者思维概括力和阐发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浅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词’来吓唬民众。而这样做只能使文学的美感更加丧失”,可知D项正确。

  3.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原文第二段说“袁绍之所以要杀田丰,关键在于田丰伤了袁绍的‘面子’,破坏了他的‘威信’”,由“关键”可知C项正确,A、D项均不是田丰被杀的真正原因;B项观点明显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

  3.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他们在工作上总喜欢搞独断专行……但为‘面子’和‘威信’……瞅准机会暗里打击报复……在这些同志的身上很有几分‘袁绍遗风’”可知A、B、C项都属于“袁绍遗风”,只有D项“贪污受贿”不是,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本文通过叙述袁绍为面子而怒杀田丰,却惹得天下耻笑这一典故来说明像袁绍这样通过打击报复别人来掩盖自己愚蠢的人终为天下哂笑的道理,故D项正确。

  A项浮于典故表面,不是中心思想;B、C项没有抓住典故说明的道理进行阐述。

  故正确答案为D。

  3.4.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A项错在田丰并非先知先觉,才知道最后“吾其死矣”。是在袁绍兵败官渡之战后,根据对袁绍专断独行的个性判断推知“吾其死矣”。

  B项说袁绍杀田丰是为了“解气”不够准确,事实上他是为了报复田丰驳他的面子。

  C项根据第一段“官渡一战,曹操大破袁军”可知C项正确。

  D项“一点都不懂”过于。

  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本文开头袁绍杀田丰的典故只是为了引出后文对今天存在官员专断独行这一社会问题的论述。直接目的并不是这一历史故事。故正确答案是C。

  A、B、D项都只关注了这一史事,没有从史事上升到借鉴和道理,所以排除。

  4.1.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选项D虽然说139人感染H5N1病毒,71人死亡,但是它没有指出死亡的人是否服用了“达菲”,因而不能证明“达菲”对这种病毒的药效降低,故D项不能作为结论依据。选项A、B、C均可作为支持“达菲”对抗击H5N1 型禽流感病毒正在失去效力的依据,因为患者均服用“达菲”但很多人没有起到治疗效果,正好说明“达菲”对这种病毒的药效降低。

  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选项C,文中只是提到“达菲”必须在感染病毒后48小时内服用才会有效,并必须连续服用多天,疗效才明显。并没有直接反驳“达菲”需要谨慎保存、妥善使用的意思。

  选项A、B、D均可在文中找到依据。文中第一句话“医生们……‘达菲’失效。”选项A得证;第三段“世卫组织……只是早晚问题。”选项B得证;第四段最后一句“其中两种旧药……”、第五段最后一句“但在……”、第七段第一句“但乐感请也有……”表明选项D得证。故正确答案为C。

  4.3.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中列举了多种治疗禽流感药物存在着的缺陷,定位第四段第二句,针对H5N1型病毒的疫苗正在研制中,可推出加快研究针对H5N1型病毒的疫苗是整个科学界的当务之急,B项符合文意。

  选项A在文中并没有提到,只是说研究“达菲”对抗禽流感正在失去效力,但并没有指出这种研究有助于人类尽快寻找取代“达菲”对付禽流感的新药。选项C没有依据,文中只介绍了注射式的乐感清的研究动向,但没有论证效果如何。D项过于,新药“帕拉米韦”尚在实验中。

  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鸡尾酒疗法的正确理解是,像鸡尾酒一样,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方能有效,选项A为正确答案。

  选项B属于偷梁换柱,就“鸡尾酒”疗法并非是用鸡尾酒治疗;选项C,文中只是说可以把利巴韦林加入到“鸡尾酒疗法”中,并没有说它是这种疗法的典型代表药物;选项D,曲解了鸡尾酒疗法的定义,鸡尾酒疗法并不是在各种药物之中选择一种最新的药物。故正确答案为A。

  5.1.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一些人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意思是这些人认为“各国会因为淡水资源发生冲突和战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文段中用4500年前所发生的唯一记录在案的夺水战争和几个合作的相关事例来进一步诠释冲突是少数而合作是多数的观点。A项将战争单独提取出是不能支持上述见解的。

  其他的三个选项,都是文中合作的事例,都能支持题干中的见解。故正确答案为A。

  5.2.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另一些人”所持的观点是“在未来各国很可能会因为淡水资源发生冲突和战争”,并对其观点进行了进一步论证。文中说的是“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而A项中只说了“可再生”,并不能体现“并非无穷”,不能支持题干中的观点。

  从文中“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在过去的50年里1/4与水有关的事件是敌对的”,“随着淡水供应已达极限,五大洲50多个国家或许很快就将因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可以推知B、C、D三项正确,且支持“另一些人”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过去将不是未来的可靠指南”,文段随即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淡水作为一种……已下降了58%”,简而言之就是将来和过去情况明显不同了,首先人口就翻了几倍,对水的需求增多了,因此过去不短缺,不等于将来不短缺,C理解正确。

  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意在指出未来夺水战争的可能性,而不是强调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A项错误。文中没有与B项中的“目光短浅,幼稚可笑”相对应的文字。“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淡水对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两句话是独立的,不能混为一谈,且“无可替代”并不等于“必不可少”,因此不能说淡水无可替代的用途就是淡水必须参与的“种植粮食作物、制造商品和保护人的健康”,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从第四段可知“即使世界可利用淡水总量几乎与4500年前一样多,全球需求已稳定地增加”,说明淡水总量并未减少,B推断错误。

  第一段有“除非他们就如何分享流经国际边界的河流迅速达成协议”一句,“除非”表必要条件,而第四段又有“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而不是一种规律”也可推出“未必能防止和消除争夺水资源的冲突发生”的结论,A推断正确。从文章的第三段“其中许多条约在处理这种至关重要的资源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创造性”可得出本选择项是与原文的信息相一致的,C正确。D项由文章第四段“此外,与石油以及其他多数战略资源不同,淡水的大多数用途是无可替代的。”一句可推知,石油短缺是可以通过寻求其他替代能源的方式解决的。故正确答案为B。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