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
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教育领域从事职业活动的人,职业的成功有赖于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学科内容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等。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职业信念、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着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1.职业信念
教师的职业信念是指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成长的巨大动力。有关职业信念的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一般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指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教师效能感又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前者指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后者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2)教学归因
教学归因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和推测,这种解释和推测所获得的观念必然影响其自身的教学行为。例如,倾向于将原因归于外部因素的教师,往往会更多的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因而在面对挫折时,就比较倾向于采取职业逃避策略,做出听之任之或者怨天尤人的消极反应。
2.职业性格
有研究认为,优秀教师的性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即对别人的行为有所,教师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理解学生。有效的教学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要真正理解学生,就应心胸豁达,具有敏感性、善移情和客观性的品质。
(2)与学生相处。由于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所以,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能否进行有效的交往取决于教师的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善于交往的技能等品质。
(3)了解自己。教师对自己执教时产生的心理状态的了解和控制,是教师保持健康心理和有效施教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了解自己方面,教师应关注自己的安全感和自信,清楚自己的需要。
(三)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教学行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教师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务取向、学生参与性、启发性和及时评估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这六点,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职业成长
(一)新手型教师与 型教师的比较
1.课前计划的差异。 型教师的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只突出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不涉及细节,修改与演练大都在正式计划时间之外。而新手型教师在制定课前计划时往往依赖于课程目标,不会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来修改课前计划。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上, 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手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难以坚持执行。在维持学生注意上, 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手型教师则相对缺乏。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 型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的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手型教师则不能。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 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新手型教师则或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另外,二者在课堂练习及作业检查方面也存在差异, 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而非必经的步骤,检查学生作业有一套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时间短、效率高。
3.课后评价的差异。在课后评价时, 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 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 型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4.其他差异。在师生关系方面, 型教师能热情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强烈的成就体验。在人格魅力方面, 型教师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感、注重实际和自信心强,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理智地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在课后进行评估和反思。在职业道德方面, 型教师对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义务感和责任感强。
★★(二)新手型教师到 型教师的成长
1.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2.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在职教师的素质。主要的成长途径有以下几个:
第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一般来说,为培养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第二,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格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训练单元小。这是训练新教师、其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进行专门训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来实现。如训练新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等。研究表明, 型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是可以教给新教师的,新教师在掌握这些知识后,会在程度上促进其教学。但同时也要明白,仅仅通过学习 型教师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教师还应注重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使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反思教学经验。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做出某种行为、决策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师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①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课程、学生等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②教师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来理解;③教师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布鲁巴奇等人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第一,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第二,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看到的情景,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第三,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共享;第四,行动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这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5.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教师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教师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1.负担过重,过分疲劳。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编制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还得处理班务,进行个别教育,组织各种活动以及家访等。
2.现实与理想之间反差巨大。教师普遍感到,应该坚持社会理想,用理想模式来塑造自己,但难免在现实中处处碰壁。如学校本来不应片面追求,但又不得不为之。
3.个人的需要、理想等主观需求与这些需求难以实现之间存在矛盾。教师面对个人主观需要与客观上难以满足个人主观需要的矛盾,往往无所适从。比如,想有所成就,但又不知从何下手。
4.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新教师的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自我扩张型;二是自我否定型。
(三)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主观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其人格特征、心理素质等自身因素制约。
2.客观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教学工作量繁重而复杂,节奏紧张,教师不堪重负;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挫伤积极性,使教师缺乏成就感和前途感;学校组织中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关系不和谐等。
(四)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职业压力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是由工作引起的,是教师对来自教学情境的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了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教师有效地应对,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伍尔若和梅将教师职业压力按性质的不同分为五类:第一,中心压力——较小的压力及日常的麻烦;第二,外围的压力——教师经历的重大生活事件或压力情节;第三,预期性压力——教师预先考虑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第四,情境压力——教师现在的心境;第五,回顾压力——教师对自己过去的压力事件及相关经历进行的评价。
2.职业倦怠
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它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并带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人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个体自我调适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自我调适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归因训练、加强锻炼等。这里主要谈以下三点:
(1)观念改变。教师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要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也要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对工作作出合理期望,勇于接纳自己。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学会休闲,张弛有度。(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注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当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主动应对,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如有必要,应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注重饮食和锻炼,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对待自己,对待学生。
2.组织有效的干预
组织干预的思路就是通过削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提倡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为教师建立有效的社会认同支持系统,正确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另外,要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进行合理的定位;其次,国家应切实采取措施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使教师切实感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视教师承受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