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河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地理常识之自然灾害分类及特点

2016-03-21 13:30:32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洪涝 它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

  干旱 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 是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四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

  现在我们已经发现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前常出现各种先兆,比如地震发生前的各类动物异常行为。那么回光返照现象表现在哪里呢?运用到灾害领域里是指某种灾害出现时,自然界中地某种现象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平静、正常的状态。

  现在已发现台风来临前,四周无风。

  还有,在大地震来临前往往也是相对平静,人们察觉不出来。平时小虫子的叫声,青蛙闹嚷声,一声儿都没有了,静得反常,静得叫发怵,灾难突发于这万籁具寂得夜间。

  对于春旱、夏旱的预防目前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如水库、小水窖、小水塘的利用率来解决。

  冰雹来临时常常伴有的大风、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主要是通过人工方法预防冰雹,方法可分为“防和消”。

  当然,通过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尽快改善自然环境,才是预防自然灾害最有效的办法。

  一、生态问题

  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

  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

  (2)参考典型案例;

  (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

  治理的措施:

  (1)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2)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

  (3)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

  (4)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的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2),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社会效益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3)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4)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1)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2)修建水库; (3)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4)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利用率;

  (5)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6)控制人口数量,素质;

  (7)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利用率; (8)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

  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

  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大气降水少,蒸发强。

  (2)人为原因: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

  (1)引淡淋盐; (2)井排井灌; (3)生物措施; (4)农田覆盖;

  (5)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1)气温高;(2)静水;(3)静风;(4)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

  a.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b.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6、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二、自然灾害

  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减灾防灾措施: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

  c.台风的影响; 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

  e.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

  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 h.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

  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并导致汛期水量增大,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b.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

  a.修建水利工程; b.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c.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d.修建分洪区; e.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 f.退耕还湖;

  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h.实行防洪保险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a.快行冷锋天气影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春季大风日数多;

  d.蒸发强 e.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或虽然在板块上,但地处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a.震级大,破坏性大; b.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c.浅源地震;

  d.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e.诱发了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a.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b.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e.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f.加强国际合作等。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b.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c.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减轻灾害的措施:

  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b.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洪涝

  (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发地区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3)危害

  2.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

  (2)北纬2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

  1.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①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②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③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更多资讯欢迎加入QQ交流群:137160459 微信公众号:henanjingjia
河南京佳祝您金榜题名!

1.公告信息不能漏:河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大汇总

2.精品课程同步学:河南事业单位通关课程任你选

3.网络课程随时学:河南事业单位网络培训课程

4.图书自学很好用:河南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教材

5.备考神器不能少:河南事业单位备考专题

6.历年真题先体验:历年事业单位公·基真题及解析汇总

7.临阵磨枪之干货:河南事业单位试题资料集

8. 指导成功路:河南事业单位备考指导

9.面试复习再发力:河南事业单位面试备考大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