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4郑州市第二批事业单位考试公基每日一练(写作试题二)

2014-10-28 16:03:06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诗歌型材料作文

  材料特征:(1)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诗歌意象是我们熟悉的且易理解的)或一些名言警句;(2)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蕴或象征意义产生联想或感悟,进行作文;(3)诗词型的不能写成诗歌或诗句鉴赏短文。

  审题要点: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意的,而诗歌的意象都具有指代性和象征性,审题时可抓住意象这一特点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所指的对象,然后立意作文。

  【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解读】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关键。诗歌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而形象往往来自于生活,同学们在解读诗歌时只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定能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会拥有独特的感悟,此时也就找到了写作切入点,只需言之有理便是成功之作。

  具体而言,要想写好这类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深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诗题“错觉”的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就其范围来讲有物理、生理、心理、艺术……再审读诗歌的内容:双方均以为对方过得比自己好——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追问的方式增强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1)为什么甲乙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比较(攀比),均以为幸福在对岸,而不在自己身边,陷入心理误区。以为自己不曾拥有的正是自己想要的;总以为活得不如别人快乐幸福,却不知幸福快乐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人应该怎么正视自我的存在?

  (2)这种想法正确吗?这是心理不健全,不平衡的表现:谁都过得比我好——无论是金钱、地位、名誉,还是爱情、婚姻、工作、职业、成绩等。这种人不想凭借自己努力去改变现状,却总在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生活,久而久之,就养成悲观、懒惰、热爱空想的病态性格。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知足中奋进、少些攀比……

  二是准确而自然地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的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写作素材。要知道,作文的终极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激活中学生对生活的体悟。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快乐、幸福。人要从自己制造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要盲从、不要迷失自己,要正确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更多请点击:2014郑州第二批事业单位考试精选习题集

  相关链接:2014郑州市市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招聘工作人员146名公告

文章关键词: 郑州市 事业单位 试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