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模拟题——阅读理解5题

2018-06-29 11:01:3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1.

  我国书法,至晋而风韵标举,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至隋而渐合南北之两长,然法未大变。唐人始大变法度。

  对这段话中“臻于化境”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成就斐然

  B.登峰造极

  C.空灵无形

  D.垂范后世

  2.

  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 )。

  A.日本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B.汉字在日本的影响和地位

  C.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D.日本文字与汉字的联系

  3.一家德国报纸组织了一次测验,在慕尼黑的一间商店里装了一面长镜,然后观察经过长镜的男女,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反应。在8小时的观察中,共有1620个女人经过这面长镜,1/3停下来短暂望她们自己;而差不多所有600个经过长镜的男人,都停下来好好望自己,大多数又往后望,看看是否被人注意。从以上叙述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女人更注重自己的形象

  B.男人更注重自己的形象

  C.女人更喜欢照镜子

  D.男人更注重其他人的看法

  4.过去5年,全国贫困人口从6431万减少到2688万,但我们的贫困标准一向比国际的标准低,如果贫困标准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贫困人口总数将增多,可能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过去5年扶贫成绩斐然

  B.我们的扶贫任务仍然艰巨

  C.我国的扶贫需向国际标准看齐

  D.我国贫困人口曾近1亿

  5.

  下面一段文字表述的论点是( )。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不仅赋予公民以权利,而且要求公民承担义务。但《教育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却是同一种行为——接受教育,即使他自愿放弃受教育的权利,仍无“权”拒绝履行受教育这个义务。这里面当然包括中小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依法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责任。因为,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A.该段体现了《教育法》中“义务”的含义

  B.所谓义务,就是依法必须承担的责任

  C.受教育也是义务

  D.只有端正了认识,才能摆正各种关系

  1.答案: C

  解析:

  “臻于化境”指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即形容晋朝书法到达了很高的境界,获得很高成就。寻找四个选项的含义与“臻于化境”近似的,能表示到达很高的水平的词语即符合题意。

  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

  成就斐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用于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

  空灵无形:灵活而不可琢磨。

  垂范后世: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

  A、B、D选项都有取得很高成就的含义,与“臻于化境”意思相近,只有C选项是指幻化无穷、不可琢磨,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

  根据提问”意在“一词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材料首先讲述五世纪初汉字出现在日本文字中,接着写汉字在日本语音和文字中的逐步影响并最终固定下来,最后点出日本文字中的简体汉字数目之多。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汉字自出现在日本汉字后对日本文字的逐步影响,C项正确。A、D项错误,材料论述的主体是汉字;B项表述不准确,材料阐述的是对日本文字的影响,而非日本。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D

  解析: 日常推理中的归纳推理题目,男人与女人都有在镜子前短暂望自己的行为,但是更为特殊的是,男人看完自己后又后望,这是强调的重点。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答案: B

  解析: 文段开篇说明我国近5年来的扶贫成效,接下来使用转折关联词“但”,说明我国的扶贫标准如果与国际接轨,那么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将会大增,由此可知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我国扶贫工作远远没有完成,其意图是我国的扶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答案为B项

  5.答案: C

  解析:

  由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阐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接下来指出“接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并对“受教育的义务”作了进一步的说明。由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整则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受教育”也是一种义务。因此,C项表述符合文意。

  A、B项表述片面,只是对材料第三句话的概括,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语意;D项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