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刊文《微信使用莫“任性”》,怒批少数干部“任性”使用微信的现象。文章称有人在朋友圈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有人在微信群发放红包拉票贿选,更有甚者利用微信造谣、传谣……
现在,很多单位都会有很多群,一些事情都会在群里通知,稍有不慎就踩了红线。党员干部究竟应该如何使用微信,得注意。
▲中国纪检监察报截图
微信使用不当,容易触碰纪律底线
当下,使用手机发送微信,在“朋友圈”转发各类文章、信息,是人们互相之间交流、沟通、联络、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苗头在微信上出现。
1.妄议中央
一些党员干部在微信群、朋友圈忘了自己的身份,随意发表观点。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吴某,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发表评论公然否定“一国两制”。随后,其观点被大规模转发,在当地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吴某也因“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受到纪律处理。
2.造谣、传谣
朋友圈看起来似乎是私人空间,其实更多的却具有公共空间的属性,经过数次转发后,其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根本无法想象。有的党员干部虽没有在微信上发表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论,却在微信上有意无意地传播谣言。
3.拉票贿选
除了发表不当言论、传播谣言,微信可以收送小额红包的功能也成为个别党员干部搞违法乱纪、利益输送的工具。近年来,各地查处了多起换届选举期间发放微信红包贿选的案件。
比如,广东省河源市仙塘镇古云村党支部书记李某,就因在党支部微信群里给41名党员干部发放数万元微信红包涉嫌拉票贿选,被立案调查。既不逢年过节,又无喜庆之事,且在换届选举的特殊时期,发红包的用意不言自明。不论金额大小,不管用意如何,党员干部通过微信收送红包当慎之又慎。
执行党纪无死角,微信也不例外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使用微信的行为规范,给党员干部使用微信明确了要求、划出了红线。小编这就带大家一起温习一下,时刻保持清醒。
党员干部微信“使用指南”
目前,微信已经取代短信、电话,成为工作中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在工作方式比较严谨和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很多时候你自己并无意识,却已用微信给别人留下负面印象。小编这里有一份微信使用指南推荐各位党员干部学习:
1.不要滥用截屏
截屏功能与职场大多数礼仪背道而驰。两个人的聊天是非常私密的行为,发送出去与暴露他人和自己的隐私没有区别。在职场上使用微信截图要格外谨慎,不要随意截屏为证,更不可随意把截屏发送给第三者。
2.群里也要讲规矩
单位群的感情交流功能相对弱一些,主要是为了工作。所以在工作群里聊天,如果不是工作必要,要适可而止。同时,不要随便拉陌生人进入群里,以免泄露工作秘密。
3.慎用语音
虽然微信交流方式很丰富,有文字、语音、表情等,但交流时对方性格、身处环境、职位高低等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为了工作方便和准确无误,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要使用语音。
4.注意沟通效率
单位里使用微信沟通,要考虑对方处境。比如对方身处领导岗位,事务极其繁忙,这时候切勿使用“看到请回复”“在吗”这些词,要直接切入主题。如果稍微感到沟通效率低下,可马上致电询问。设想沟通对象处境,随时调整沟通节奏,工作会更加顺畅。
5.勿滥用私人化表情
对私人化、真人截图等比较特殊的表情的认可,一般限于私人圈子,但在单位群里用可能会使一些人生厌。单位群年龄差异大,不太适宜使用各种怪异表情,你只是想活跃气氛,但实际上是增加了负面印象。
6.不要处理太复杂的问题
机关工作,准确和效率永远是第一位的,微信的即时性了工作效率,但在严谨程度上却是短板。对于复杂问题,不论你是长篇大论还是长谈良久,都很容易出现误解和误判,还是电话或面谈更好。
7.及时回复信息
及时回复他人信息是一种美德。
公务短信或微信的基本要求
1.称谓恰当礼貌
称谓要表达清楚接收方的身份,并体现礼貌原则。
2.首句反映主题
在首句中即反映出主题,旨在接收方及时高效地读取信息。
3.内容简洁条理
尽可能用一条信息容纳全部信息,减少信息往来次数。如果需要传递的信息有多项,宜分点阐述。
4.尾语按需设置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可在结尾处注明“收到请回复,谢谢!”。如果没有收到回复,有必要打个电话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信息。特殊的公务短信或微信比如通知,应使用专用尾语“特此通知”,以示规范和严谨。
5.署名明确勿漏
公务短信或微信较为正式和规范,结尾处署名更正规。
公务短信或微信的使用规则
1.发送时间恰当
最好在工作时间发送,以保证接收方及时处理。早上8:00以前、晚上10:00以后最好不要发公务短信。
2.妥善处理接收延迟的情况
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最好请对方回复以确认收到,或者在短信或微信发送之后致电对方询问接收情况。
3.不得滥发短信或微信
要做到“三禁止”:禁止发送与公务无关的信息;禁止群发广告或非法信息;禁止对无关人员发送信息。
来源:河北网信管理执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