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中学段教育知识与能力标准预测试卷(一)

2015-02-05 14:28:25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这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或不选均无分。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 课外活动不包括( )。

  A. 社会活动 B. 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选修课

  2. 我国于l862年在北京的( )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A. 奏定学堂 B. 南洋公学

  C. 乡学 D. 京师同文馆

  3. 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 )原则。

  A. 启发性 B. 直观性 C. 因材施教 D. 巩固性

  4.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陶冶教育法

  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康德 D. 洛克

  6. 伯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 B. 设计教学法

  C. 道尔顿制 D. 分组教学

  7. 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 班主任工作 B. 政治课教学

  C.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 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8.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的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的( )。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苟子

  9.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说理教育模式

  10. 班级建设设计以( )最为重要。

  A. 实现目标的途径 B. 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

  C. 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 D. 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

  11.(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卢梭 D. 亚里士多德

  12.“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有意义学习 D. 机械学习

  13. 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是( )。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非正式评价

  14. 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特点的是( )。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B. 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

  C. 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若即若离

  15. 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 合作模式 B. 平等模式 C. 管理模式 D. 授受模式

  16. 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

  A. 水平迁移 B. 横向迁移 C. 垂直迁移 D. 具体迁移

  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

  A. 学习能力 B. 应用能力 C. 操作能力 D. 创新能力

  18.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A. 认知内驱力 B. 附属内驱力 C. 欲望内驱力 D. 自我内驱力

  19. 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

  A. 专业知识 B. 教育学知识 C. 心理学知识 D. 相关学科知识

  20.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 培育“四有”新人

  C. 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21.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

  22. 学生解出一道难题,感到无比兴奋、内心充满轻松愉快的体验,属于( )。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幸福感

  23. 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

  A. 概念学习 B. 学习 C. 符号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24.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25. 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 发散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直觉思维

  26.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A. 顿悟的过程 B. 同化顺应的过程

  C. 尝试错误的过程 D.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27.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 元认识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认知策略

  28.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 德育 B. 劳动技术教育 C. 体育 D. 智育

  29. 学校按政策就近入学,各校办学是有计划按需进行,适龄者都可享有教育权利,校际之间不受竞争影响。这体现了学校组织的哪一种特征?( )

  A. 程序性 B. 垄断性 C. 非自愿性 D. 公益性

  30. 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明显不足在于( )。

  A. 不利于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 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 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 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判断题(下列表述,认为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共l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传播文化的功能。所以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能够在教学活动中传递。( )

  2. 在教学中,不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反映着的思想、观点和道德精神,而且教师的品德言行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说明教学具有教育性。( )

  3.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教书是育人的基础。所以,教好书就能育好人。( )

  4. 人类受飞鸟的启发发明飞机,这种现象属于问题解决中的原型启发。( )

  5.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序就是指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 )

  6.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一目十行”等说法体现了注意的稳定性。( )

  7.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

  8.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变化。( )

  9.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批准。( )

  10. 人们总是倾向于将某一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该物体的特定功能,从而妨碍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这被称为功能固着。例如,只把手机看作通话工具,就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2.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应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并培养新的学习需要?

  4. 简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

  2. 试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题,共10分)

  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是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的一名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每天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

  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名学生的高考焦虑症状进行指导。

  六、教学设计题(本题共1题。共10分)

  下面材料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请仔细阅读,深刻领会材料内容的基本意思,然后完成以

  下两个设计:

  1. 设计本堂课的教学导入。

  2. 设计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价值和价值观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有价值的事物。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2. D 我国于1862年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

  3. cC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有差别地教学。

  4. D 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5. C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6. C。

  7. C 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基本途径。

  8. C 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9. B 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社会模仿模式。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 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0. D 班级建设设计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

  11. B 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对于推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及教育学的诞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C 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3. D 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4. B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产实践,显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特征。(3)古代学校教育的形式一般是个别教学,它使教育具有了完备的条件,即专职教师、固定学员和专门的教材。(4)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然、对辩和死记硬背。故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是严重脱离的,选B。

  15. A 合作模式最能体现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6. D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由“石”到“磊”的学习,属于这种具体迁移。

  17. D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 D。

  19. A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20. A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1. A 传统观点认为,课程是知识。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思想,已经表达了将课程看做知识的倾向。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近代课程体系主要是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建立的。这种课程观目前仍然是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表现。

  22. B 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解出一道难题属于理智活动过程。

  23. A 考查概念学习的定义。

  24. D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

  25. A 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26. C。

  27. D 画出网络关系图是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28. A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29. B 学校组织既具有一般的组织特征,如实体性、目的性、系统性和程序性;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特征,如垄断性、非自愿性和公益性。题中体现的是垄断性。

  30. D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判断题

  1. ×。

  2. √。

  3. × 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培养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除了教育还包括环境的影响、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

  4. √。

  5. ×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由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决定的。因此,序是指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6. × 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目十行”是对注意广度的形容。

  7. √。

  8. √。

  9. ×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0. √。

  三、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消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2. 【答案要点】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2)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唯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3. 【答案要点】

  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

  4.【答案要点】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四、论述题

  1. 【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些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2. 【答案要点】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6)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不偏袒优等生,不歧视学困生。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②家长的高期望的压力。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2)主观因素: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的重 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高考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见效。

  (1)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胜、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Et还给学生。

  (2)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造紧张气氛,给孩子增加精神压力。此外,社会舆论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对。

  (4)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一头一躯干一腿。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六、案例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阅读小故事:

  飓风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树上已经六七个小时。救援队接到任务后马上派出直升机和救援人员。风疾水猛,还有树枝叉的阻挠。直升机上绳索吊下的救援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甚至一度直升机也面临着坠毁危险。但是,他们依然行动。经过艰难万险,救援终于取得成功。

  这件事情过后,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用几个人的生命和直升机坠毁的危险作为代价去救援一个人。是否值得。

  问: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并说明理由。(设置学生探究活动,展开讨论,学生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不论同学们持哪一种观点,其实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那么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2.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文章关键词: 试卷 能力 中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