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河南省考申论热点:教育法制共迈进 减少校园暴力

2016-12-14 10:23:23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背景链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3年到2015年,我国各级法院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针对人身伤害的案件已经占到88%以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从涉案阶段看,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总结的2016年媒体报道的35起校园暴力事件多发于县级市,其次是地级市,另有少部分发生于城镇和乡村。其中,发生在初中生中的暴力事件占比高达68.75%。

  【政策理论】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培育良好家风、校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

  【问题分析】

  1.概念界定不明确。对校园暴力的内容、形式和范围未形成统一认知,一些校园暴力事件难以定性。多数公众认为,校园暴力就只是学生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只有严重的攻击行为才是真正的暴力;老师对学生语言上的不妥当,常被认为是出于教育目的而非暴力。只有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家庭才会给予重视,但对采取法律途径有顾虑,大都选择调解解决。学校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态度消极,担心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学校领导的仕途很少选择报警求助。

  2.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失衡。校园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而普法重视违法犯罪,忽略法律权利;家庭结构缺失、成员关系紧张等,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发展;家庭学校教育不能及时指出问题,导致问题程度加深;社会不良媒体影响扩大,暴力性网络游戏、影视等层出不穷,助长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3.处罚力度不到位。在特别法立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都旨在解决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施加暴力的问题,而对未成年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侮辱行为,均没有涉及;未成年人相关法律均偏重于对青少年权利的维护,多倡导性原则,缺乏可操作性规则;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多为批评教育和心理疏导,施暴者或者进少管所,或者被判缓刑,“判后教育”的家庭教育多有缺失,重复犯错率较高。

  【解决对策】

  1.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内容。建立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以学校了解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学校建立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给学校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并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学校建立畅通渠道,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定期排查潜在的校园暴力诱因,提供校园暴力治理的负责人并公布相关联系方式,治校园暴力于“未病”。

  2.重视法制教育,保护能力。建立多方联合,社会参与,协调互动,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综合治理平台。要求学校强化青少年的遵纪守法和维护权利意识;对未成年人的暴力行为“零容忍”,对可能构成校园治安或刑事案件的要求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严禁极恶暴力游戏、视频等内容在网络上肆意传播;对于施暴者,学校要挽救、教育,对于受害者要给予关注和保护,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学生建立底线意识、安全意识和面对暴力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修订法律法规,严管不良行为。将较为严重又不至于刑事处罚的校园暴力加害行为纳入收容教养制度;建立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心,不良行为青少年强制入校接受教育培训和矫治,相关培训对象也包括其家长;对现有的法律进行适当的条款修订。

京佳教育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文章关键词: 河南省考申论热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