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2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二)

2012-04-09 14:55:2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2012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已进入备考阶段,为了广大考生朋友复习备考,京佳特整理了系列备考资料。以下是京佳教育为您整理的2012特岗教师教育学基础知识梳理(二),以供广大备考2012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考生们学习和参考!京佳祝您考试顺利!

教育学基础知识梳理(二)

  (八)教师

  1. 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 教师的任务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的任务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2)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复杂性、创造性: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复杂性表现在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

  ②连续性、广延性: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

  ③长期性、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是指教师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④主体性、示范性:主体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 教师的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师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师爱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

  如何爱学生?

  爱与严结合;爱与尊重、信任结合;全面关怀学生;关爱全体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③集体协作的精神;

  ④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素养

  ①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要求主要有: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语言和非语言手段的巧妙结合。

  ③组织管理能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

  (九)学生

  1. 学生的特点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①依据:第一,从教师方面看,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第二,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②表现:学生成为教育的对象表现在,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具有愿意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①依据:首先,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②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也称主动性)、独立性(也称自主性)、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都是片面的。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生理和心理都不太成熟,这说明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2. 发展阶段

  (1)学生年龄特征的概念

  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①婴儿期(又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出生至三岁;

  ②幼儿期(又称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三岁至五六岁;

  ③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阶段)――五六岁至十一二岁;

  ④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

  ⑤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十)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十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教学和智育是不同的概念。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三是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page]

  (十二)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或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之间的关系。

  课程的意义: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课程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同时,课程又是教与学的根据。

  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十三)我国当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①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⑤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①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③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十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接经验的作用

  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一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要注意两个问题: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又不能只重视学生的作用。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个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之中;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智力既是接受人类已有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的智力。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形式教育论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传授的倾向。二是实质教育论只向学生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相关链接:

  \ 2012河南特岗教师备考资料汇总:专项突破系列

  \ 2012河南特岗教师备考资料汇总:基础知识系列

  \ 特岗教师如何有效复习考试科目

 


  京佳教育河南分校:  

  省科技馆校区:

  地址:河南省科技馆4号楼1楼(郑州市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电话:0371-55651111(5线)63227666 15238090666

  龙子湖校区:http://henan.jingjia.org/city/longzihu/

  河南各地京佳教学中心联系方式:http://henan.jingjia.org/2011/1213/article_10693.html

  京佳官网:www.jingjia.org                      全国免费服务电话:400-700-9270

  京佳河南分校:http://henan.jingjia.org/       京佳网校:www.ccse.cn

  培训项目:

  公务员、政法干警、招警、选调生、法院、检察院、公选、竞争上岗、遴选、军转干、招教、

  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干部、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养、农信社、银

  行、烟草系统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