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京佳教育 许晓
五千字以上的材料,三至六道的作答题目,在这些由你最熟悉的文字组成的试卷背后,隐藏着人为你精心设置的、需要你去挖掘的“得分点”。这些要点有些招摇过市,只等你来取走即可,浅显易得,而绝大多数要点是需要你透过材料的表象,借用你的知识积累“综合分析”。材料中多数内容是人故意为考生设置的烟雾弹:诸如复杂的数字、生动的案例、形形色色的人物,即便是冠冕堂皇的政策文件,都不会直接告诉你:“我就是要点!”其意到底为何?我们又如何辨析、利用?京佳教育 今天为你讲述的——综合分析的角度,就是最为重要的利刃。
目前流行于市场上的对申论所谓题型的分类中,有一种题型叫做“综合分析题”。不论这种称谓正确与否,毕竟所谓的“综合分析题”目前只存在于一些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大纲中,它所代表的是重点测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而事实上,综合分析能力伴随阅读理解能力贯穿申论考试始终,从你初次阅读试卷时即开始。谈起“分析”,多数人往往觉得其无比抽象,不如“归纳、概括”对材料利用来的直接。这就犹如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时时刻刻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而且事实上也是有其来主导市场经济运行一样,分析能力特别是“综合分析”能力才是决定你申论成绩高低的“幕后黑手”。说的再浅显一点就是:你对材料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归纳概括的好与坏、快与慢,核心影响因素是你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
那么,到底如何“综合分析”呢?了解综合分析的角度是做好“综合分析”的前提。
申论材料的展开,往往是围绕某一主题,找到相对细小而直接的切入点——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继而沿着与此问题相关的相对深入而间接的切入点展开——某一领域问题产生的原因(更为深入的问题)、带来的影响,最后通篇材料的落脚点,也是申论思维中的最终环节——解决某一问题的对策措施。
以2014年国考(副省)那套试卷为例。材料的核心主题是“社会心态”,具体切入点是“社会心理问题”;问题的主要表现是:1.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多;2.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3.涉及面广;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经济发展、社会竞争激烈、从众心理严重、社会风气浮躁;带来的影响:影响个人、危害社会、拖累社会经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政府政策、心理教育、及个人心态的转变。
既然申论材料的核心逻辑思路如此,京佳教育 提醒对于考生而言,需要我们对申论材料加以“综合分析”的角度自然也离不开此内容。
角度一:问题分析。结合材料政策内容及自己的知识积累,特别是对政府重点工作的理解,判断核心问题的归属,并分析哪些内容是它的具体表现;
角度二:原因分析。在第一个角度的基础上,逐步剥离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本身的归属有多种划分方式,可以是“内外因/主客观原因”,也可以按事件主体进行分析,当然可以按原因的性质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
角度三:影响分析。影响与原因都是潜伏在问题身后的说明本质问题的重要内容,能对某一问题、事件的影响作出正确分析,需要考生有一个相对宏观的考虑问题角度,能够站在一个正确的高度上去看待事情。这自然需要考生有深厚的政策知识的积累。对于影响分析,我们同样可以依照影响的内容,分为正面影响和反面影响,即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同样可以按照主体分析,对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对消费者、对企业、对政府……维度要保持一致;当然也可以按照其性质归属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深远影响。
角度四:对策分析。解决问题是申论思维的最后一个环节,而正确全面的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正是建立在前期的三个分析角度之上的。针对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这是提出对策的核心思路。
完成以上四步,在申论考试中,就基本完成了“分析”的过程。但是,不要忘记最关键的一步“综合”。我们看待问题绝不能是孤立片面的,尤其是在为政府机关选拔公职人员的申论考试中,更是如此。不论是解释词语、分析句子、评论现象/行为,都必须以“综合”的态度答题。最能体现“综合”的正是“价值判断”。即不管面对什么,都要有一个态度分明、准确的价值判断:反映的本质、行为的对错/利弊/利害。总之要表明你的立场:是支持还是反对?是禁止还是弘扬?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