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京佳教育
【热点聚焦】
家庭医生又名全科大夫,主要提供家庭医疗保健服务、个性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服务和指导,为患者解决日常健康问题和保健需求。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出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方案。2018年该项服务将扩大到全国85%以上地市。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仅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私人订制”的医疗服务,更可促进分级医疗,均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看似高大上的家庭医生在试行过程中并非如人意。比如,多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不少社区无法完成既定签约率;有的居民虽签约了,但看病还是跑去大医院。
【原因分析】
第一,缺少人才支撑,全科医生供给不足,直接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含金量”。
从公众一般的日常医疗需求来说,这种“科科通”的全科医生最受人们欢迎,遗憾的是目前却极为紧缺。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累计招收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3.7万人,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20.9万人,不足医生总数的7%,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约为30%。
家庭医生的主要构成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专科大夫,其工作早已满负荷运转,如果再加上家庭医疗的内容,实属吃力。还有些社区医生虽号称全科医生,其实大多数只是内科医生,也只能看内科病。而且社区医生的学历普遍不高,进修机会和在职培训更是稀缺。大家没有接收新知识技能的途径,医术很难得到。这也直接降低了家庭医生签约的质量。
第二,薪酬水平较低、升职空间小等因素导致全科医生缺口大是影响家庭医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社区医生表示,工资2000元出头,奖金最多1000元,但工作却很繁重,不仅要提供社区医疗保障,还要开展多达11项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而许多社区居民的不认可更让人寒心。尽管不少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基层的投入,但尚未形成多劳多得的有效激励机制,基层医生缺乏多提供服务、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有时甚至推诿病人,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医患矛盾。越是这样,基层的医疗水平越难以,就越难以吸引居民使用基层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品种有限,很多药品基层医疗机构无法供应。比如,家庭医生签约主要一部分工作就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目前基层医院大部分药品只是普通的基药,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的一些进口药、特殊药,基药目录不能满足,患者只好跑到大医院去开药,用药保证不了,家庭医生的便利性就大大削弱。
第四,存在“被签约”和“形式化”问题。虽然国家部委、各省市都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但规定都较为笼统和粗糙,操作性不强,各地方出台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也并没有落到实处。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硬性指标的层层分解下压,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一些地方“代签约”“只签约不服务”成了常态,签约流于形式。
第五,居民对社区签约医生不认可、不信赖。实际上,三甲医院有知名医师队伍,医疗设备也足够齐全,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大家会选择信誉有保证的大医院。同时,鉴于目前社区医生的紧缺和水平参差不齐,也很难使居民扭转观念,建立对社区医生的信赖感。另外,要看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产生的费用问题,正常情况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费用“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但这对经济困难家庭,或者缺少社会福利保障的家庭来说,仍是一种负担。
【建议措施】
第一,加大人才供给。
要通过转岗培训等方式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同时也要引导优秀的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尤其重要的是补上全科医生的缺口,尽快培养一批经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培训的高素质全科医生来充实家庭医生队伍。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医院优质人才资源,通过政策引导,支持有职称的临床医师或符合条件的退休临床医师,下沉到基层长期服务;让大医院知名医生指导“家庭医生”团队组建,形成人才梯队,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培训,不断其医疗水平;从高校到医院,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同时在就业、薪酬、职称等方面进行倾斜,全科医生的岗位吸引力。
第二,薪资水平。应该通过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比如对于家庭医生的收入,可以保底不封顶,即政府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靠服务水平来增加收入,多吸引签约人群。这样的话,家庭医生和老百姓签约以后,慢慢会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服务关系。老百姓在基层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就会信任家庭医生,改变“有点病就去大医院看”的就医观念。签约的人、来基层就医的人增多,家庭医生的收入也就了。
第三,引入家庭医生评价机制。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应针对家庭医生,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公众拥有话语权。摒弃行政命令的“拉郎配”,允许居民和家庭医生的双向选择,才有助于推动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更多群众真正爱上家庭医生
第四,各级政府应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和居民,特别是特殊群体,减小缴费带来的经济压力,其缴费积极性。
第五,改变居民对社区医生而认知和态度。
一方面,对于软硬件比较完备的社区医院,要通过宣传和制度引导,改变公众就医理念。事实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完全可以承担。
另一方面,短期之内,国内的家庭医生很难技术水平,社区医生不妨先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建立信任感。比如,让群众明白,也许我们技术不行,但要让居民知道我们不会乱开药、能及时转诊。同时,让居民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不仅包含疾病的专业治疗,也提供人文关怀、政策介绍等社会支持性工作,增加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粘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