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及练习题:儿童发展理论

2016-10-18 14:47:18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一、知识点

  (一)成熟学说

  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

  (二)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比重最大的一个部分,有很强的生物进化性,是学前儿童基本重要的源泉。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处在潜意识层面。自我处在意识层面,按现实原则行事。超我则是意识层面的道德成分,体现在根据情境对自我进行约束和决策选择。

  同时,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

  弗洛伊德强调个性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经验、早期教养和儿童期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但由于其关于人格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假设不能被证实,带有很强的假设性,在应用于学前儿童时仍有很大的局限。

  (三)行为主义学说

  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受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与洛克的“白板说”一致,华生认为环境是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他认为成人能通过仔细地控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发展是个连续的过程,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力度也逐渐增强。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化,通过强化塑造儿童行为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前一类行为是由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引发的行为。后一类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其发生频率会在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下增强,如食物、称赞、友好的微笑或一个新玩具;同样也能通过惩罚来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如不同意或取消特权等。

  3.班杜拉的社会认知——观察学习

  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睁大眼睛和撑起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其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

  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会使儿童也受到相应的强化。如看到他的一个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了想要的玩具,该儿童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这就是替代强化。除了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替代强化外,个体还存在自我强化。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儿童就会用自我或自我否定的方法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反应,所以完成拼图游戏的幼儿会为自己拍手叫好。

  儿童通过对他人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的观察,以及对自己行为价值的评价,逐渐发展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使自己能够获得成功的一种信念。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发展观在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发展观的最基本要旨便是认为心理发展都是量的不断增加的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四)认知发展学说

  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创立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两种经验。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皮亚杰强调,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以个体的认识结构为前提,通过社会互动作用而实现的。平衡过程县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主体内部的同化、顺应、平衡机制,任何外界刺激对儿童本身都不起作用。

  2.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依照儿童智慧发展的水平,将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学习限于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感官知觉立面:视觉、触摸、嗅觉、味觉和听觉。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儿童能保持不在眼前的物体的形象,语言和符号的初步掌握使得体验超出直觉范围(这一阶段是动物能达到的极限)。出现直觉思维(4~7岁)或表象思维,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二是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守恒概念;三是自我中心性,具体表现为自我中心思维,儿童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对大小、体积、数量和质量进行推论思考,把概念体系用于具体事物,逐渐能够运用守恒概念。在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一种运算是分类。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一阶段儿童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能够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做出几种假设推测,并通过象征性的操作来解决问题。儿童达到了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同成年人的思维能力相当。

  二、练习题

  1.  心理学家(    )主张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 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A. 格赛尔 B. 华生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1. C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化,通过强化塑造儿童行为。故选A。

  2.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映了(    )的观点。

  A. 成熟势力说 B. 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C.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D. 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

  2.  D    主要观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不足。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 习,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故选D。

  3. 心理学家(    )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A. 格赛尔 B. 维果斯基 C. 斯金纳 D. 弗洛伊德

  3. B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积极性,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 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 生的发展。故选B。

  4.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A.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 操作性条件发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 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 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4. A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幼儿社会行为获得的重要方式,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 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故选A。

  5. (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A. 福禄贝尔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5.  A    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认为, 教育能发挥幼儿内在的生命力。故选A。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