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黄委事业单位统一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部分,主要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其中唯物论考查最多,认识论相对较少。除此之外,政治部分还考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包括爱国传统、人生价值等,比重较少。整体考查难度不大。
下面挑选重要考点详细分析,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判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具体的物是世界的本原,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猜测性和朴素性。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特点是形而上学,即片面、孤立、静止的看问题,不承认矛盾。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但是不依赖于人们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特点是对于物质从哲学上作出了最高概括。
2、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如“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我思故我在”(笛卡儿)、“心外无物”(王阳明)等,其荒谬之处在于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人的精神变为独立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如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精神论”,老子的“道生万物”、朱熹的“理在事先”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某种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四、物质与运动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五、运动和静止
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条件下、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
(1)空间位置未变。
(2)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运动,静中有动;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六、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2)时空既是的,又是相对的,是和相对的统一。
(3)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
七、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意识从起源来看,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3、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4、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区别仅仅在于反映得是否正确。
5、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的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八、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1、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九、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
(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3)社会规律是历史的,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十、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1、实践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2、实践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造自然界。
十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2、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3、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钥匙;
4、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十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是无条件的、的;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3)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十三、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1、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2、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3、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把握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考察量是认识质的深化。
4、度——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十四、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3、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4、区分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5、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或基本形态: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真题示例】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2014年)
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1. C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决定着出发点与方向。C项正确,故选C。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2013年)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 D 本题考查相对静止与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在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天体,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随着地球的自转,在赤道上看到的日月星辰数目最多。说明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体现了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正确,故选D。
3.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2014年)
A.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C.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 由多数人意志决定的
3. A 本题考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BD表述错误。C项不是两者的区别。题干中,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是因为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必须是通过抱有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A项符合题意,故选A。
【习题】
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主动性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3. 事物内部的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4. 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
A. 全面理解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B. 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 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D. 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5. 在下列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观念的外化 D. 万物皆备于我
参考答案
1. 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A项表述违背了唯物主义理论。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事物和现状,还可以追忆过去的事情,并能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测未来。这是意识的能动创造性,与题意不符,B项不当选。意识的主动性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与题意不符,D项不当选。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动的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 B 本题考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自在之物”),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人类产生后人的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为我之物”)。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对立统一关系,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体现了人的目的、并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一过程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世界又不断地改变自在世界,使天然自然成为人化自然。这样,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化和统一的。题干内容体现了实践在改造物质世界中的作用。B项表述正确,故选B。
3. C 本题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故选C。
4. ACD 物质世界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现了题干中的平衡状态。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体现了平衡理念。“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是和谐的本质,也体现了平衡理念。辩证否定的形式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与题干中的平衡状态不符,B项不当选。故选ACD。
5. ABD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形态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精神、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由此可知,AB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选ABD。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