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2021-08-20 16:39:31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在古代建筑中,没有任何一种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和联系。

  与微型、完美和富于诗意的希腊城邦相比,罗马帝国是冷静、实际和充满着扩张性的。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它的建筑风格也随着领土的无边蔓延而远播。罗马人后来并吞了已经衰落了的希腊。罗马人不仅迷恋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也对它的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全面希(腊)化”的时代,他们把希腊的柱子和匠师迁移到了罗马。但是希腊建筑的细腻优美情调显然不符合罗马人的口味,罗马不需要像希腊人那样,诗意地展示它的优美。罗马是君权至上的大帝国,需要足以表现帝国的强大和气魄的建筑,漫步在罗马遗址巨大的柱列间,人们会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弱小,诗人爱伦坡的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正是一语道破了这两大建筑风格的真谛。

  罗马大斗兽场在艺术成就上被谈论最多的是它的外形。我们知道,希腊建筑是建立在单纯的梁与柱关系的系统之上,希腊人创造了柱式,帕台农神庙就是完美的体现。到了罗马人这里,他们更注重运用拱券,使罗马建筑可以产生复杂的跨度和开敞的室内空间。如果说希腊的建筑是艺术家的创造,那么罗马更类似于工程师的构想。

  我们注意到,这座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如果你用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来辨认,就可以看出原来罗马人是如此精通希腊柱式的语言内涵。他们把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形斗兽场的装饰带。我们很容易想像如果没有这些希腊柱式的装饰,大斗兽场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罗马的工程师借助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和文化素养的愿望。在罗马建筑中,希腊柱式一直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因为安排得恰到好处,它们往往又好像具有“动词”的意义。更重要的,随着在大斗兽场形体上的希腊柱式组成的网格,展示了罗马建筑的“语法”。罗马建筑借助希腊的语言,表达了它的思想。

  (选自《大地之灵·罗马大斗兽场》,有删改。)

  1.1.下列对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差异和联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建筑呈现的气势与风格上,二者的追求是不同的

  B.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相比,外形更加复杂多样,融入了更多技术成分

  C.在追求建筑的美感与文化感上,二者的需求是一致的

  D.古罗马建筑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实用性,批判继承了古希腊的艺术性

  1.2.

  下面是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请根据文意推断,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柱顶较高,柱头完全被装饰化,如花篮端放,花细腻。

  ②柱身纤细,如有弹性,呈现一副窈窕有装饰的女性姿态,轻快生动。

  ③柱身粗壮、质朴、简洁,表现了石材的个性,显示了男性的刚劲和优美。

  A.①多立克柱式 ②爱奥尼柱式 ③科林斯柱式

  B.①科林斯柱式 ②爱奥尼柱式 ③多立克柱式

  C.①多立克柱式 ②科林斯柱式 ③爱奥尼柱式

  D.①爱奥尼柱式 ②科林斯柱式 ③多立克柱式

  1.3.对希腊柱式“形容词”、“动词”、“语法”意义的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支撑作用 结构作用 修饰作用

  B.修饰作用 结构作用 支撑作用

  C.修饰作用 支撑作用 结构作用

  D.结构作用 支撑作用 修饰作用

  1.4.根据本文内容,以下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罗马人对古希腊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面希化”,并加以改造,终于诞生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B.帕台农神庙是一座建立在柱梁关系的系统之上的完美建筑体,是体现诗意美的古希腊建筑的代表

  C.爱伦坡的诗句表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了两国人民面对世界的不同心态与情调

  D.古罗马大斗兽场融技术的实用性与艺术的装饰性于一体,其建筑语言与建筑思想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

  当下社会语言中产生了许多新词,“美女”算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已经不是传统语意上的“美女”了,而是几乎泛指一切女性。“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所谓“美女作家”。当从文学自身寻找价值比较艰难的时候,从语言学角度去寻找,反而显得容易些了,这也许可以算作中国文学对于语言学的新贡献吧。继女作家统统被称为“美女作家”之后,电视上每出现一位女教授,都会被称为“美女教授”。现在到商场去买东西,都会有营业员凑上来问:“美女,买什么?”

  在“美女”中,“美”已经成为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美女”对语言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那就是需要重新定义“美”的内涵。如果从前称美女是对女性美的赞赏的话,现在已经完全沦为一种轻薄了。而且,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这不是审美的个体差异问题,也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定审美现象,而是“美”字的滥用和美女称谓的泛化。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区分的不是谁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而是谁不是“美女作家”、“美女教授”了。当特殊取代一般时,人们所做的就不是从一般中区别特殊,而是从特殊中区别一般了。

  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汉语中有很多词已经被用死掉了,属于一用就滥,一滥就死,比如文化、愿景等等。在文化界,死掉的词可能还有“大师”和“伟大”。评价一个文化人,动辄就是“大师”;评价一件文化产品,动辄就是“伟大”;一个二流作家可以被称为“大师”,一部三流小说可以被称为“伟大”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恰恰无大师,恰恰不伟大,才导致了“大师”与“伟大”词汇的泛滥。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师”与“伟大”这两个词反而是很少用的,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只有目力不逮的人,才会到处乱扣“大师”与“伟大”的帽子。

  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于是,有人在喊一个人,却能引起半条街的回头率。“男人”和“女人”可以成为一种称谓,似乎是回到了对人的 最本质、最普世的称谓 层面,但也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对于用词和称谓的不加节制,有一天也许会导致中国人只能相互称“男人”和“女人”的尴尬境地了。“美女”一词的泛化体现的恰恰是语义的匮乏,以及词语尊严的下滑和人的漫不经心。

  2.1.

  与第2段画线处“情人眼里出西施”特定审美现象,最接近的是( )。

  A.爱屋及乌

  B.洛阳纸贵

  C.买椟还珠

  D.程门立雪

  2.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美女泛化”的原因的是( )。

  A.人们对知识女性可能存在着“阅读定势”

  B.现在的人不像以前的人那样含蓄和保守

  C.人们失去了认真思考交流和商榷的习惯

  D.现在“美女”一词已经带有轻薄的意味

  2.3.

  下列各项中,和“美女”一词同属称谓泛化现象的是( )。

  A.电视主持人将所有节目嘉宾都称为“老师”

  B.近年来报纸刊物中频频出现“给力”一词

  C.皇帝在朝堂上往往称自己的大臣为“爱卿”

  D.某些人到处宣扬自己的“ ”身份

  2.4.

  对于“美女”一词滥用的现象,作者的态度是( )。

  A.愤怒

  B.幽默

  C.悲哀

  D.无奈

  2.5.

  根据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女”一词的滥用是词语滥用的发端

  B.俄罗斯人互称“男人”“女人”体现了语言泛化问题

  C.运用频率越高的词语,其意义也就越抽象

  D.现代意义上的大师和传统意义上的区别在于包括了二流作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以下几题。

  从遗传学角度来讲,应该说“基因决定”这一说法没有错,因为猪有猪的基因组,人有人的基因组,确实是什么样的基因决定了什么样的性状、什么样的物种。完全否定基因决定论有失偏颇,这是遗传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遗传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相作用决定了表型,这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到,温度可以使鸡蛋变成小鸡,但不能使石头变成小鸡。基因是根据,是内因,温度和各种环境因子是条件,使它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谈基因时不能忘记环境。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在一个还未成熟的苹果上贴一个“喜”字,等到收获时,可以看到这个苹果其他地方都是红颜色,而贴了字的地方是绿色的。苹果形成红色的色素是基因决定的,但这一变化要有一个反应过程,可能要经过一个绿颜色的阶段,经阳光照射后才成为红色。而那个贴了字的部位由于照不到阳光,尽管它有变成红颜色的基因,但这一基因却不起作用,所以成了绿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因只有在它所要求的环境之中才能起到决定作用,才决定了人是人,猪是猪。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所谓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外界的空气、阳光或者各种接触到的物理化学因子等,而且已经深入到细胞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小分子即“内环境”对基因的作用,如蛋白质的作用、其他无机离子的作用以及基因相互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单独一个基因可能决定不了什么,但如果在合适的环境下它就能决定某种东西。

  3.1.

  这段文字重点说明了( )。

  A.基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不可忽视内环境的作用

  D.不可忽视环境的作用

  3.2.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是( )。

  A.基因决定了物种及其性状

  B.内环境对基因起决定性作用

  C.谈基因时不能忘记环境

  D.基因型与环境的互相作用决定了表型

  3.3.

  对本文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中写道“鸡蛋变小鸡”,说明方法是引资料

  B.文中写苹果上的“喜”字,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C.文中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D.文中说鸡蛋能变成小鸡但石头不能变小鸡,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解放后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料,写出了许多回忆录、事迹考之类的专文或专著,但为什么新的《鲁迅传》偏偏[a],至今没有人写出来呢?原因[b]是多方面的。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和我们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有关。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直到目前为止[c]留下许多空白点,而传记文学这一课题[d]始终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在国外,传记文学早已成为专门名家的学问。[e]所谓“拿破仑学”的 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的拿破仑传,[f]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g]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转机。写法不同,各有各的侧面,各有各的角度,很少雷同,各有特色。例如,二次大战前法国作家菲利普·苏卜根据卓别林在影片中所创造的那个流浪汉所写的《夏洛传》,就是通过卓别林的艺术创造来探讨他的内心世界。这在传记文学中别具一格,被称为“幻想人物传记”。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

  我国史学在世界素享盛誉。黑格尔曾对中国两千年来从未中辍的史书感到惊讶,并表示赞赏。《史记》中的列传,既是历史,又可以说是早期的传记文学。我以为,对于我国史书中的传记文学更应[i],将其成果引进到我国传记文学的理论中来。

  4.1.

  [a]处恰当的词语是( )。

  A.停滞不前

  B.裹足不前

  C.步履蹒跚

  D.欲言又止

  4.2.[b]、[c]、[d]处恰当的词语是( )。

  A.似乎 恐怕 确实

  B.恐怕 确实 似乎

  C.确实 似乎 恐怕

  D.似乎 确实 恐怕

  4.3.[e]、[f]、[g]处恰当的措辞是( )。

  A.无论 还是 就

  B.且不说 仅 就

  C.无论 仅 就

  D.且不说 如果 也

  4.4.[h]、[i]处恰当的措辞是( )。

  A.加以总结 加以总结

  B.进行比较研究 加以继承

  C.进行比较研究 加以总结

  D.加以总结 加以继承

  4.5.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鲁迅传》至今没有写出来,是文学理论研究出了问题

  B.国外传记文学已经成了专门学问,因此我们理应写出《鲁迅传》

  C.国外“幻想人物传记”的写法对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没有借鉴意义

  D.我国古代史学家是传记文学的创作者,他们的理论是国外所没有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就是人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本领。不管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能继续自己的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一种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在教育中一直将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日常生活一般是不会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学生的学习与他的日常生活是分离的,他只有学习的任务,而将日常生活交给他人,交给父母去料理。在知识学习与养成教育中,日常的、世俗化的生活更加边缘化。未来、理想、职业、人才,包括财富、明星、时尚等等,在这些传统大词与流行的概念与价值观中,总是难以寻觅到同常生活的影子,嗅不到人间烟火味,看不到油盐酱醋茶的坛坛罐罐。

  其实,从人类的延续与个体生命的保障来说,同常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了丰富的知识、规范、伦理与精神。由于日常生活的无所不包,它涉及到了人与这个世界、与自然广泛的联系。我们知道自己身体的秘密吗?如何使它更健康,更能给我们提供劳动的保障?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我们知道食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它们的性格如何?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了解春夏秋冬,日月晨昏,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我们该如何才不至于悖逆时日,违反了“规矩”?这些看起来确实平常,以至习焉不察,但从尊重人的生命、从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生命伦理来说,它又确实会给人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需的。

  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无关。一个真正懂得日常生活的人是能够从中发现思想,不断体会到精神的高度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交相辉映。这样的精神首先在于人道与人性,日常生活的世界首先是此岸性的,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幸福。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只有它,才是幸福的确证。

  5.1.

  文章第1段主要批评了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A.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B.教学内容脱离日常生活

  C.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D.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5.2.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于( )。

  A.它是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

  B.日常生活包罗万象

  C.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D.它是知识的来源

  5.3.

  不属于作者认为应纳入教学内容的一项是( )。

  A.自然规律

  B.风土人情

  C.社会伦理

  D.艺术哲学

  5.4.

  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

  A.幸福的评价标准

  B.精神生活的重要价值

  C.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

  D.人生的真正意义

  5.5.

  下列哪个教育理念与作者的理念相吻合?

  A.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B.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C.让学生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渴望干的事情

  D.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答案与解析1.1.答案: D

  解析: 从后两段可以看出,古罗马建筑比古希腊建筑更富有实用性,而不是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实用性,故选D。

  1.2.答案: B

  解析: 从第四段的3、4、5句推论可知,“多立克柱式”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爱奥尼柱式‘优雅;”科林斯柱式“仪态华贵,好像花环,与文意最符合的是B项。

  1.3.答案: C

  解析: 形容词一般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动词起支撑作用,语法起结构作用,再联系这些词语的上下文,可知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 A

  解析: 文章第一段级表明”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存在巨大的差异“,第二段讲述了,在全面希化的时代,希腊建筑的细腻优美情调显然不符合罗马人的口味,古罗马的建筑并没有”全面希化“。

  2.1.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词语理解题。

  “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喻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有点盲目喜欢、盲目爱的意思。选项中,只有A项“爱屋及乌”与之相近。“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

  “洛阳纸贵”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或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这三个成语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正确答案为A。

  2.2.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选项D“现在的‘美女’一词已经带有轻薄的意味”是“美女泛化”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

  A项表述正确,可以从第二段“就拿文化界来说,百姓对于知识女性的面孔可能是存在着“阅读定势”的,一看没到丑的地步,“美女”一词就脱口而出了”这句话推断出来;B项表述正确,可从“从前的人含蓄,似乎很少在口语中直呼一个人为“美女”,哪怕她真的是一个美女”推断得出;C项正确,可由第三段“真正在大师辈出的伟大时代……大家在谦虚认真地思考、交流与商榷,而不是随随便便把“大师”和“伟大”的帽子一扣拉倒”推断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选项A中“将所有节目嘉宾都称为‘老师'’”这本身就是一种泛化,不可能所有嘉宾都是老师。A项符合题干要求。其他三项均与文意不符,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态度理解题。

  文章主要讲述了“美女”一次滥用的原因及其给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美女’所显示的,也是语言的滑稽与悲哀”之意可知,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态度是“悲哀”。C项正确。

  A项“愤怒”语意过重;B项“幽默”是一种调侃的态度,显然与文章表达的语体色彩不一致;D项“无奈”指“无可奈何”,含有针对某种现象不能提出建设性建议之意,显然文章并没有针对“美女”一词滥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B项表述正确,从文章最后一段“苏联解体以后,“同志”不好再称呼了,俄罗斯人不知所措,干脆称呼:男人、女人……消解了语言的存在价值,实际上是语言的悲哀”可以得出推论。

  A项错误,文章只是说“‘美女’一词的滥用,似乎发端于文学界”,但词语滥用的发端,文章没有提及;C项偷换概念,文章中说的是“一个词汇的运用越是被泛化,意义也就越是被抽空”,“泛化”和“运用频率高”并不能等同;D项错误,文章第三段提到“大师”泛化的问题,并不是以“包含不包含二流作家”作为区分“现代意义上的大师”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师”的标准的。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通读文章可知,文段谈论的是环境对基因发挥作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D。

  文章侧重强调基因通过环境起作用,片面地只说两者中的一个都合适,故可排除A、B;文段第二段说到内环境是为了进一步论述环境的重要性,故不选C。

  3.2.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B项是对原文的误读。原文认为,“温度和各种环境因子是条件”,而非起决定性作用。故正确答案为B。

  由“>是什么样的基因决定了什么样的性状、什么样的物种”可知A项正确;B项是原文的复述,也正确;由“>遗传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相作用决定了表型”可推出D。

  3.3.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可以是同类相比,如太平洋的面积比北冰洋的面积大十四倍,也可以是异类相比。本文并非将鸡蛋与石头相比,D项说错误的说法。故正确答案为D。

  “鸡蛋变小鸡”引用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属于引资料;苹果上的“喜”字是在举生活中的例子;“>所谓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外界的空气、阳光或者各种接触到的物理化学因子等,而且已经深入到细胞里面的各种各样的小分子即“内环境”对基因的作用,如蛋白质的作用、其他无机离子的作用以及基因相互间的关系”属于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1.答案: C

  解析:

  “停滞不前”: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步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欲言又止”:想说又停止不说。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根据文段第一句话可以得出所有新的《鲁迅传》前期准备都已经做好了,但是新的《鲁迅传》却迟迟没有没出现。因此,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段内容,后文只解析了一个原因,说明作者对于原因是多方面这一点是一种揣测,所以第一空需排除表示语气的“确实”,排除C。“恐怕”表示估计,文段作者知道原因有多个,但不确定具体的数量,所以第一空用“恐怕”最为合适,因此,正确答案为B。

  4.3.答案: B

  解析:

  “[e]所谓“拿破仑学”的 所写出的充塞各国图书馆的拿破仑传,[f]以卓别林的传记来说,以我有限的见闻,[g]不下六七种之多。有本人写的自传,也有别人写的传记”,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先不谈论充塞各国图书馆的拿破仑传,只以卓别林的传记为例子来说明,我见过的版本也有六七种”。排除A、C、D三项。因此,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C

  解析:

  “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可以看出我们是把国外的各种传记写法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排除A和D两项;“我以为,对于我国史书中的传记文学更应[i],将其成果引进到我国传记文学的理论中来”可以得出吸收各种传记写法的精华之后,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因此,正确答案为C。

  4.5.答案: C

  解析:

  “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我国史学在世界素享盛誉。黑格尔曾对中国两千年来从未中辍的史书感到惊讶,并表示赞赏。”可以看出我们对国外“幻想人物传记”的写法并没有借鉴。因此,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一段的转折词“但”可知,重点在其后——教育有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因此可知问题即为教育脱离了日常生活,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第二段属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观点-重申观点型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最后的总结,即“它确实会给我们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须的”,所以,此段主旨是日常生活对于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5.3.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篇章第二段,“我们应该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可知C社会伦理“属于”;“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可知B风土人情“属于”;依据“我们知道事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可知A自然规律“属于”;文中没有提到D项的“艺术哲学”,属于无中生有的错,故正确答案为D。

  5.4.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最后一段首句就提出了观点“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学无关”,是从哲学和精神层面进一步剖析日常生活的内涵;其次,从“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和尾句“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都是在阐述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文中强调了日常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作者的理念,故应围绕“日常生活”来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强调了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故正确答案为D。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