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2开封招教: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06-01 16:24:06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2012开封教育局招教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职业能力测验;笔试时间:2012年6月23日,因此,此次考试时间紧内容较多,为了广大考生备考2012开封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京佳特整理了以下备考资料,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以下是公共基础知识备考资料,请参阅:

2012开封招教: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 )。

  A.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 上帝创造世界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3.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4. 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 )。

  A. 概念、判断、推理

  B. 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C. 客体、主体、客体

  D.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

  5. 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时空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时( )。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坚持两点论,全面地认识问题

  C. 坚持重点论 D. 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认识问题

  7. 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 )。

  A. 理性认识可靠,感性认识不可靠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 理性认识是的,感性认是相对的

  D. 理性认识是与经验无关的人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感性认识是人本能的反映

  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

  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

  C. 没有质量互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

  9. 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

  A.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0. 享乐主义是( )。

  A. 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 B. 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

  C. 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 D. 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page]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有( )。

  A. 黑格尔的辩证法 B. 培根的经验论

  C. 狄德罗的唯物主义 D.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A. 它提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 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 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 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点表明:(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4. “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

  A.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5.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

  A. 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 唯心主义的“精神万能论”的表现

  C.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6. 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A.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 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 关于实践,正确的说法是( )。

  A.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活动

  B.一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在的实践是过去实践的继续和发展,而任何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当时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C. 人的实践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自觉活动

  D.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

  8.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

  A. 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的因素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的意义

  9. 经济基础决定上是层建筑,这是因为( )。

  A.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B. 经济基础的变革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C. 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规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的方向

  D.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

  10. 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 )。

  A.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C. 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 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page]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哲学?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2. 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 简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4. 简述在工作中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 质、量、度范畴的含义及其意义。

  6. 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真理的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

  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的原理并用以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D 6. A 7. B 8. A 9. A 10. B

  二、 多项选择题

  1. AD 2. ABD 3. CD 4. AB 5. BC

  6. AC 7. ABCD 8. BD 9. AB,D 10. AB

  三、简答题

  1. 答:(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的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及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即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 答: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另一方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实际、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积极进行变革事情、改造世界的活动。总之,我们在实践中,将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冷静的科学态度统一起来,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3. 答: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物质世界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创造规律和消灭规律。规律之所以是客观的,首先,承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必然要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因为规律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其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史、社会史、人类社会实践,都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虽各有具体特点,但规律有着共同特点:A.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是物质运动中的如此的趋势、必然联系,因而规律是持久的、稳定的。B.规律具有普遍性。它是千差万别事物中的共性,因而它普遍存在。C.规律具有重复性。只要具备的条件。规律就会重复出现并发生作用。

  4. 答:(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工作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具体地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即分析其矛盾特殊性。(2)要注意分析不同质的事物的矛盾特殊性。如工作中要善于把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区分开,不能混淆。(3)要注意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也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是不能混淆的。(4)要注意分析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不同特点,这些特点也是不能混淆的。只有具体地分析工作中各种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同时,要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等形而上学的错误,才能真正做到正确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5. 答:(1)含义:①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失去了自己的质,事物就不再是自身而成为他物了。事物的质表现为多种属性,其本质属性构成事物的质。②量:量是事物的广度和深度的规定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

 

  相关链接:职业能力测验备考资料及试题

  相关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职业能力测验网校培训课程(含免费试听)

  》》》河南招教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培训课程、模拟题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河南特岗教师备考资料、历年真题、模拟试题、培训课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