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教师招聘每日一练(1月7日)

2021-01-07 13:45:0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1.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属于努力不够,是一种( )。

  A.内部、稳定、不可控归因

  B.内部、不稳定、可控归因

  C.外部、稳定、不可控归因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归因

  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普遍性 D.相对独立性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从( )时期开始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5.下列哪个选项没有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迁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答案及解析:

  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A选项是干扰选项;B选项的归因是指努力;C选项的归因是指任务难度;D选项的归因是指运气和其他环境环境因素。结合题干表述,故本题选B。

  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永恒性是指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故本题选B。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产生,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接受教育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也逐渐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结合题意,故本题选B。

  4.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选项A,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选项B,蔡元培是中国近代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选项C,陶行知被毛泽东称赞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1)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2)社会即学校:要“把学校里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中去”;(3)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选项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03年)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结合题干,故本题选C。

  5.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选项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选项B,孟母三迁是指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选项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意思是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选项D,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体现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影响。结合题干,故本题选D。

文章关键词: 教师招聘 每日一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