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河南省公选考试知识点: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2012-08-15 19:21:33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一、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任务,对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特征

  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应该具备的内在基本条件,是领导者在先天生理、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发挥作用的那些内在本质要素的总和。它是形成领导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领导者的能力是指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或胜任领导工作的才能、本领,是领导者素质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和外在表现。把能力作为素质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来认识,也是可以的。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领导者成熟程度的标志和体现,它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征:

  1.综合性。领导者所处的地位,担负的职责,所起的作用,决定了领导者从事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领导者应当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多种素质和能力。只具备单一的领导素质和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做好领导工作的。

  2.层次性。在一个规模较大的领导系统中,领导者通常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等层级,不同层级的领导者在组织和领导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因而在职能上表现出的差异,由此决定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

  3.时代性。领导活动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对领导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现代管理要求领导者终身重视学习,成为学习型领导者,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二)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构成

  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

  1.领导者素质的构成。现代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内容主要有:

  (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导者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是领导者社会属性的体现,它决定着领导者所从事的领导活动的性质。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主要有:系统学习、熟悉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认识问题,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活动;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时刻关心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幻,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关心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献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艰苦奋斗,在困难、压力面前具有顽强的进取心和坚韧性,能够百折不挠,奋发进取。

  (2)道德品质素质。道德品质素质是对领导者道德风范和个人品质的要求,主要内容有:大公无私、公道正派的高尚情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无畏勇气;勤政为民、任劳任怨的服务态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忠诚老实、讲究信用的诚信品德;尊重他人、谦逊容人的宽宏气度;好学上进、积极开拓的创新精神。领导者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模范遵守党和政府对公民提出的关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规范与要求。

  (3)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工作必备的知识储量和知识结构,主要内容有:掌握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与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以及组织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力求成为业务上的内行。

  (4)心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指领导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方面表现出来的根本特点,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心理基础,它对领导者行为起调节作用。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气质等。身体素质是指领导者其他素质赖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物质载体。在身体素质方面,领导者需要具备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和健康体魄。

  2.领导能力的构成。现代领导者应当具备的领导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观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力,兼听多谋的研究探讨能力,权衡利弊的果断决策能力,团结大众的组织指挥能力,通权达变的协调交往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能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领导者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有:

  (1)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各级领导者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和审视问题,又密切注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以便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正确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更主动、更自觉地把握本国、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状况。

  (2)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各级领导者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发展;要善于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为动力,切实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

  (3)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各级领导者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有理有利有节,巧妙周旋,积极应对国际上的各种复杂形势,努力争取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善于协调处理不同群体之间及群体内部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

  (4)依法执政的能力。各级领导者必须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绝不谋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和超越于法律之外的特权;必须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善于把执政的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5)总揽全局的能力。各级领导者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并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规范党同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各方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必须做到既全面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又科学、清醒地认识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切实做好“结合”的文章,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善于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国内外宏观形势和全国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1.勤于读书学习,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读书学习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学习,可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汲取和借鉴前人、他人的丰富经验。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内容;要采取正确的、实用的、适于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知识内容的针对性和知识面的广泛性。

  2.加强实践锻炼,领导水平。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关键环节。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素养。要敢于承担艰巨的工作和任务,乐于做开创性的工作,既能经受得住挫折和打击,从错误中学习和,又能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这样可以使个人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意志更加坚强,知识掌握得更加广泛,胸怀更加开阔。[page]

  3.善于总结经验,广泛汲取营养。人类创造历史的能力和本领,是在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得以和增强的。毛泽东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总结经验,既要总结当代社会的领导经验,又要总结历史上的领导经验;既要总结本国的领导经验,又要总结其他国家的领导经验;既要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经验,又要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领导经验。

  4.组织上加强培养。组织上的培养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各级各类领导者进行岗位培训、职前培训、晋升培训和转换岗位培训等,要从政策上、制度上加强引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领导干部培养、锻炼的条件和舞台。

  二、领导干部的作风

  领导干部作风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作风状况对领导工作成效影响极大。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性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每一位领导干部形成良好的作风,能够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凝聚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注入强大的动力。相反,如果忽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任不良的作风形成气候,则必然会给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带来严重灾难。

  1.领导干部作风关系到党性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党性修养是党员的本质改造,是为了确立和不断巩固党性观念和党性原则。领导干部的作风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所谓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从政治思想、理论素质、道德品质、作风纪律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磨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领导干部能不能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既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性问题决定和影响着作风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党性原则对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党性观念、党性原则,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作风。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增强了,思想境界了,就会正确地对待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能自觉地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来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勤奋工作,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更不会去利用手中的权力与民争利、谋取私利。这样的领导干部,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必然会在工作中、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作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对于领导干部培育和养成优良的作风、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就能为作风建设提供指引和方向,就能为形成良好的作风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2.领导干部作风状况决定民心状况和人心向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历史上一个个王朝的覆灭,世界历史上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强大帝国的崩溃,都与人心向背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官风不正,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必然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最终丧失政权。这是世界上的所有执政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20世纪最后10多年,苏联共产党和东欧共产党、台湾国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南斯拉夫社会党等政党尽管性质不同,但这些政党出问题、失去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都是党的领导干部出了问题,官僚主义盛行,脱离了人民群众,失去了民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种危险,源自于权力和地位的变化,根子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干部。

  3.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任。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具有巨大活力,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任务、实现奋斗目标,就必须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为此,迫切需要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本领,不断改进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及早发现和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保证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从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要求,是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新的形势任务和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新的良好作风的提炼、归纳与总结,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和深厚的实践基础,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作风的新要求,是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就是工作,是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经验表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那种借口工作忙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的做法,那种把学习当做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的现象,都是十分错误的,也都是十分有害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既从书本知识中学习,又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导;要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从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要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核心问题是要在领导干部中树立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群众主体趋于多样化、利益日益多元化,党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但党章所规定的“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必须严格遵循。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鲜明标志。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需要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越是职务高了越是要注意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越是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做到同人民群众心连心。

  心系群众,服务人民,需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正肩负着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作风,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用一个个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把心思用在于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在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时代在前进,情况在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抓紧实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一些关键的、重要的环节,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抓紧抓好。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page]

  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需要办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即使我国将来进一步发展了,综合国力更强大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传统仍然不能丢。

  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5.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我们党是一个大党,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国,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是由许多层次不同的局部组成的。顾全大局,令行禁止,不仅是做好全局工作的需要,也是最终实现局部利益的需要;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

  顾全大局,令行禁止,首先要正确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相对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来说,各地方各部门都是局部,如果全局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局部利益也保不住。要维护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办成一些大事,保持社会团结和谐,必须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出现一盘散沙的局面,那就不仅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而且会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后果。

  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部门工作,都必须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

  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绝不能借口地方和部门的特殊性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党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每一位领导同志,必须成为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成为维护全局利益、整体利益的模范。同时,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真正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做到在维护大局的前提下实现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

  6.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民主凝聚党心,团结成就伟业。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党内生活中领导工作中,能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大家一道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党性修养的体现。

  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搞独断专行。领导干部要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和同志们团结共事,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尤其要带头发扬民主,心胸开阔,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平等待人,乐于听取各种意见包括不同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团结班子全体同志一道工作,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合力。

  发扬民主和团结共事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一个班子里,只有充分发扬了民主,才能更好地团结共事。有了浓厚的民主空气,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充分发表。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才便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共识,才有领导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才能在工作上九牛爬坡,个个用力,达到团结共事的目的。

  7.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大力弘扬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良好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地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庸俗化,绝不能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

  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不仅要管住自己,还要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使他们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更不能为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各级党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存在的问题。

  8.生活正派,情趣健康。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因而绝不是小事。不能认为只要工作上有成绩、有能力,生活作风上有点问题没关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注意防微杜渐,坚决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要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文化素养,摆脱低级趣味,决不能沉溺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要慎重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 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去“傍大款”。

  上述八个方面,涵盖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进一步突出了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刻内涵的系统阐述,也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

  (三)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途径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键是围绕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在加强教育、积极实践、依靠群众、完善制度上下功夫。

  1.加强教育,着力打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作风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内因又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把抓好领导干部的教育和自律放在第一位。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把党的理想、宗旨、纪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作为自己立言立行的根本准则,时刻注意检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发现和解决自身作风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一个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个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2.积极实践,在实践锻炼中养成优良作风。作风建设重在实践。实践是检验领导干部作风的根本标准,也是锤炼领导干部作风的关键环节。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首先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上。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用踏踏实实的实践锻炼来磨炼自己、自己,养成优良作风。提出思路、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高高在上,想当然、拍脑袋,凭主观意志办事;贯彻中央精神和上级指示,落实工作思路和决策,必须脚踏实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党内生活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方面。领导干部应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从意义上说,日常生活也是一种实践。领导干部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良好作风,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努力培养优良的生活作风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3.依靠群众,大力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群众基础。相信和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呼声,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以群众的反映和意见为镜照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加以改进;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衡量作风建设的成效,人民群众满意的作风就努力坚持,不满意的就坚决克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权力运用的透明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下不断作风建设水平。

  4.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要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保障。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巡视和派驻、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党内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巡视工作和信访工作在干部监督中的作用,及时掌握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要加大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惩恶扬善、祛邪扶正的舆论氛围,让保持优良作风的干部能够心情舒畅地工作,让搞不正之风的人在党内没有市场。建立和完善党内和政府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同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保证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要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制度,把近年来中央制定的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到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规范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通过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氛围,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要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领导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严格约束之下。通过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领导者的选拔任用

  领导者的选拔任用是保证领导者具有较高的素质、能力和优良的作风的重要环节。

  (一)领导者选拔任用的原则

  做好选拔和任用领导人才的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

  1.党管干部原则。这是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其实质是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要始终坚持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由党来制定;各级各类干部的管理、决定任免或推荐提名,必须由各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稳妥地进行;必须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干部管理的方法。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这是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任人唯贤是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和基础,德才兼备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基本要求。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要把政治标准、把干部的德放在首位,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优秀干部,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page]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是要在干部工作中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于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注重实绩原则,就是要把干部的政绩,作为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在识别和评价干部的政绩时,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科学,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对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满意的干部,要予以鼓励和表彰,并委以重任,激励他们更好地前进;对那些脱离群众、作风漂浮、工作平庸或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的人,决不能提拔重用,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干部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主要特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必须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疏通干部能上能下渠道,更好地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进和完善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等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建立起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5.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坚持这一原则,要进一步探索扩大民主的有效形式,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监督等主要环节上,体现扩大民主的要求。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坚持民主推荐制度,改进干部考察方法,建立和完善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必须杜绝干部选拔任用中按长官意志办和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

  6.依法办事原则。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保证。把这一原则贯彻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就是既要使干部工作本身制度化、规范化,又要同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党内其他法规相衔接,坚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动。坚持这一原则,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章程的规定办事,严格遵循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二)领导者选拔任用的方式

  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选任制。选任制是由群众或群众代表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员的方式。这种方式产生出来的领导者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充分反映群众的意愿,了解群众的思想;群众也会拥护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有利于群众的监督;有利于干部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干群关系,纠正不正之风。由于选举是定期举行,有利于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这种形式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有时获票最多的人可能并非是很有才干的人。

  2.委任制。这种形式主要是领导决定人选,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察,然后决定是否任用。由领导决定人选,容易形成上下团结一致,配合默契,指挥统一高效的人员群体。领导决定人选,易于造成一些人只对领导负责,而不对工作和群众负责的现象。此外,由于人选是领导者决定的,还容易缺乏明确的客观标准,主观随意性较大,凭个人好恶选人,或因判断不当而委任失误。

  3.聘任制。采取聘任制形式任用领导人员,可以登门聘请,也可以张榜招贤,择优选聘,还可以聘请主要负责人,然后由他去“组阁”建立班子。对所用的人实行聘任制,以完成任务好坏程度来衡量人的实际能力,这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竞争,促进人员流动,也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挖掘人才潜力。当然,聘任制必须有严格而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作保证,否则会给拉关系、搞宗派等不正之风造成方便。

  4.考任制。考任制是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择优选用人员的一种任用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考试具有比较明确的客观标准,,可以发现和选拔一批能人,有利于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减少“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有利于人才竞争,鼓励进取。但是如果试题设计不好,考试的各个环节组织不好,就有可能考不出一个干部的真实水平。采用这种方式,要特别注意考试的科学性。

  以上各种选拔任用方式,各有优缺点,在实践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既相互补充,又相互渗透。

  (三)领导者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2002年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科学总结了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工作的实践经验,吸收了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这个条例的颁布,表明我们党在建立健全选贤任能的科学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人选准用好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任用干部的权力过分集中,神秘化和封闭式运作仍没有完全打破,选拔任用干部中失察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干部能“下”的渠道不畅,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更新交替机制不健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尚未完全遏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乏力;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分类管理不健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程度不高。

  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完善干部考察制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的民主选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交流和回避等制度。

  在干部任职前的考察中推行考察预告制,试行差额考察,深入考察思想素质,改进实绩考察方法,改善现行干部绩效考察制度。制定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与所承担职能相一致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标准;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将其与干部的使用、奖惩、培训挂钩;探索在范围内公开考核结果。

  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公示等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范围,质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发动社会各界举贤荐能;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方式、规范初始提名权;健全选人用人的民主决策机制,重要干部的人选应逐步做到由党委常委会或者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扩大差额选举范围,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创造条件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的了解。

  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辞职制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干部能上不能下是长期困扰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的一个难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制度来改变这种状况。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是解决干部“下”的问题的关键。要明确规定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的领导职务不得超过最高年限,任职期满后,除提拔、交流的以外,可以连任的办理连任手续,符合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既不能连任又不到退休年龄的,改任非领导职务或者离职分流。进一步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的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要完善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制度和办法,制定不称职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对在规定范围和程序进行的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30%,或连续两年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票超过20010,并经组织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干部,可采取免职、降职、待岗、改任非领导职务等多种办法予以调整。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四、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体中由若干领导成员组成的群体,它是一个组织或团体的领导核心和指挥中心。领导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组成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更取决于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是领导效能的重要条件。

  (一)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地方或一个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指挥中心,其水平如何,其集体合力是强还是弱,直接关系着一方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组织效能的大小和领导绩效的高低。

  1.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关系着组织和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实践证明,同样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由不同水平的领导班子来贯彻和执行,结果可能大不一样。“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车头”,当然是指领导班子。“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这也是强调领导班子的重要性。因此,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或单位工作绩效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2.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关系着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干部队伍建设影响着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如果素质不高,领导班子的高素质就是无源之水。另一方面,领导班子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干部队伍建设。因为领导班子居于组织的首脑、核心地位,这种地位决定了它对整个干部队伍有着客观的影响力和明显的带动作用。领导班子建设得好,会更有效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促进整个干部队伍素质的;反之,必然会对整个干部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使干部队伍的素质降低。在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这对矛盾中,由领导班子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在一般情况下它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制约着矛盾的性质和运动方向。大量实践证明,只有一流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干部队伍,干出一流的事业。

  3.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决定着领导班子自身战斗力的高低。首先,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持续地。其次,领导班子是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特长的领导者组合而成的。不同类型的领导者只有互相学习,互相理解,取长补短,配合工作,才能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共同的领导目标上来。再次,领导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新事物、新矛盾、新困难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积极进取,把握大局、适应形势的能力,不断领导水平,积极开拓工作的新局面。上述三个方面,都要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只有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才有利于领导班子不断领导水平,积极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团结坚强的战斗堡垒。

  (二)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工作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1.以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把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对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具有重大意义。各级领导班子是党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行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必须以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内容。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设,都要围绕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来进行,都要体现到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上来。[page]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最集中的要求和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展和成效,直接关系着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否落到实处。因此,全面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知识水平,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能力。具体说,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必须进一步学习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善于适应时代要求,主动更新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必须进一步科学决策的能力,认真研究和把握客观规律,积极运用现代手段,善于借助外力外脑,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必须进一步统揽全局的能力,认真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破解难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操作力,善于依托新的载体、新的手段、新的方法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2.进一步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领导群体结构是指在组织内领导成员的排列组合方式与联系方式。它包括领导群体中人数的多少、排列的次序、职务的分工,以及年龄、知识、专业、智能、素质构成的情况等。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则是上述要素在一个领导群体中的合理、科学的组合,使整个领导群体成为协调一致、高效运转的工作班子。领导整体效能指的是领导群体的领导效能,其状况取决于领导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要系统分析领导群体成员的优势和弱势,认真考察权衡各个领导成员的知识、专业、智能、素质和年龄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作用,通过正确、合理地排列、组合、协调、配置,获得一个比较优化的结构,形成一个能够产生最佳互补效应的领导群体,使各有其位,各得其所,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各用其权,各献其能,从而发挥出1+1>2的巨大整体能量。否则,就会摩擦迭起,内耗丛生,甚至互相拆台,既耽误了事业,又坑害了个人,使整体的能量等于零,甚至出现负值。因此,不论是组建和调整一个领导班子,还是考察和衡量一个领导班子,都必须关注整体效能的问题。

  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始终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要“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织结构,适当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切实解决分工重叠问题”;要“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的精神,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在全国全面实行。这一改革取得了成效,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了领导班子结构:领导班子职数进一步精简,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进一步扩大,任职年龄界限逐步规范,年龄梯次结构基本形成,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gong党员干部的配备得到加强,学历层次和文化专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改革后的地方领导班子运行正常,效果是好的。当然,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党委的运行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3.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作风就是形象,就是力量,就是保证。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不容忽视的内容,是领导班子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认可和信赖的重要条件。

  要努力塑造为民的形象。我们党和政府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注意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凡是群众愿意办的事,千方百计去办好;凡是群众不满意、不愿办的事,坚决不办。要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要努力塑造务实的形象。为政不在多言,贵在实干。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科学决策。要谨防违反规律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发展中,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要狠抓落实,定下来的事情就雷厉风行地干起来,一抓到底。对那些群众急需的事、群众受益的事、打基础的事、涉及全局的事、长远起作用的事,都要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成一件。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要努力塑造清廉的形象。廉洁自律是党和政府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一条不可触摸的“高压线”。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始终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公关”的对象,如果没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就很容易出问题。要从那些腐败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训,自觉以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以远大理想和宏伟事业来激励自己,以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来鞭策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党政一把手要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自己的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做到“为官一任、正风一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