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6河南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论述练习题(2)

2016-04-21 16:23:1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

  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努力做到:

  第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首先,教学内容丰富、新异、逻辑性、系统性强。因为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应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更新。这样,就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难度有富于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利用已有 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以下两种 方法:一是言语提问;二是活动方式。

  第三、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去努力学习和探索、发现。所以,教师了解学生的内部动机,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及时反馈学习的结果。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结果进步要快,学习积极性要高。首先,因为学生都有了解学习结果的强烈愿望,对学习结果的了解使学 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其次,看到自己辛苦劳动有回报,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愿望。再次,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克服 自己不足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要了解学生表扬与批评的历史情况,有的放矢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把握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态度,有针对性进行表扬与 批评;努力建立融洽的师升关系,表扬与批评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客观,表扬与批评力求公正;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取不同表扬与批评的手段。

  第六、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立不同的目标,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要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

  第七、恰当地运用竞争和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过度地强调竞争会给学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合作会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要科学地运用竞争和合作的手段。

  2.试述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与条件。

  【答案要点】

  (1)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是:规则的发现学习方式与概念的发现学习方式,相比更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由于他发现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事物之间的 关系。所以,规则的发现学习,比概念的形成的发现学习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参与,更需要策略,也更有利于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2)规则发现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就是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如,饭前要洗手。

  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师为讲授规则而给学生呈现的例证和言语指导上。如,小学数学中过程问题。一个要提供直观的图例,要有直观形象的语言。

  3.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答案要点】

  教学中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要做到: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好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 知结构、智力的状况和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同时,教材必须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包容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保证学生对教材 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就是要在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如下要求:

  第一、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根据学生认识过程,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由浅入深的顺序。如:小学数学教材的呈现遵循此顺序,先教一般三角形,然后,按角的大小顺序进行。

  第二、做到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教材在纵向方面要遵循由一般到具体,原则之外,在横的方面要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 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外,还要引导加强对教材的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水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做到 横向联系和融会贯通,就会出现许多不良后果。

  第三、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材的组织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 与新学习内容之间的相同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次序尽量要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也有 利于促进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迁移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教学方法是获得迁移的主要手段,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切不要面面俱到,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双基”的落实上。这是因为:首先,基本知识已经把有关的经 验概括化,比个别经验和事实更具普遍性,更有实现迁移的可能。所以,一个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就越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学实际表 明:基础知识掌握好学生,在学习中能触类旁通,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迁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实践的检验;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巩固,能力得到锻炼。

  第三、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良好学习方法培的指导,注重良好学习习惯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更有效实现学习迁移。

  4.联系教学实际分析,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

  【答案要点】

  在小学生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辅导方法对小学生概念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与辅导实践中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有:

  第一、能否多运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非关键特征发生变化,关键特征保持不变的方法。在学生学习概念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变式,同时在辅导学生学习概念时也要引导学生多运用变式。这样使学生学习的概念更精确,更容易迁移。

  第二、是否多运用比较。教师在教学和辅导学生概念学习中,要重视将概念实例的有关和无关特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如:掌握“雪山”的概念,常年特征和季节特征。

  第三、是否正确使用实例和否定实例。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不但要多运用变式,也就是使用实例突出关键信息,还要使用否定实例加以鉴别。

  5.试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

  【答案要点】

  概念的形成要经过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第一、抽象化阶段。了解事物的属性是概念形成的第一步,要了解事物的属性就需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特征进行抽象。如:儿童对积木进行分类时,必需 先确认积木的各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然后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如果问儿童如何将积木进行大小分类时,儿童说:这些大一些,这些小一些。说明儿童发现发 现了大小属性,这是以大小属性来抽象概括的。

  第二、类化阶段。如儿童对积木属性进行抽象,并对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称大一些的为大积木,小一些的为小积木。这就是类化。只考虑这些的相似性。

  第三、辨别。儿童发现某一属性(抽象),认同这一属性(类化),同时也认识到这些属性间的差异性,以便分类,这就是辨别。

  欢迎加入特岗教师QQ交流群:253653537

  更全备考大餐戳这里:

  历年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汇总

  河南特岗教师面试热点必备汇总

  河南特岗教师面试备考指导

  河南特岗教师试题资料大汇总

文章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练习题 河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