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河南省公选考试知识点: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

2012-08-15 19:26:3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领导活动,古已有之,贯穿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由人们社会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指挥和协调的职能,是领导活动的最初形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领导活动也日趋独立化和复杂化。领导活动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领导者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的客观环境下为实现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一)领导者

  领导者是指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领导者的职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统一,是领导者实现有效领导的必要条件。职务是指领导者身份的标志,并由此产生的引导、指挥、协调、监督、教育等基本职能;权力是指领导者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责任是指领导者行使权力所需要承担的任务和后果;利益是指领导者因行使职责而得到的报偿和奖惩。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是社会组织顺利展开组织运作的重要条件。首先,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居中心地位。领导者在的环境条件制约下,由其职权和素质共同形成对所辖组织和人员活动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职权和素质成正比。领导者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艺术,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实现领导目标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它根据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求,进行科学决策,制定规划目标,发布指示命令,使领导活动处于动态状况。再次,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它根据目标任务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合理选人用人,安排计划实施,并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视情况的变化,协调各种关系,不断修正、完善决策。

  (二)被领导者

  被领导者是相对于领导者来说的,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的人员。被领导者是领导活动中的基本要素。他们在领导活动中一身兼二任:对领导者来说,他们是客体;对群体目标来说,他们又与领导者共同构成了活动主体。离开了被领导者,领导者就无法实施领导活动。

  被领导者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支配者。一是被领导者与领导者的对应性存在,构成领导者具有实际意义与作用的条件;二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从来不是天生的和一成不变的,二者的位置具有调整的可能性;三是在实际的社会活动与组织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被领导者,因为具有较高的才能与威信,事实上发挥着领导的作用,既接受领导者的领导,又参与领导活动,监督领导工作。被领导者这种被领导的和主体的地位,要求他们必须做到:服从领导、支持领导、监督领导,乃至参与领导。被领导者对其所在组织或团体的关心程度,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等条件,以及对本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对于领导活动成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领导环境具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说,领导环境具有特定场合的规定性、随社会变迁而产生变化的动态性、常量与变量交互作用的复杂性、主观与客观互动的交错性等特点。在对领导环境加以研究与改造的过程中,应当把握这些特点。

  (三)领导目标

  领导目标是指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领导活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这一活动的鲜明特征是人类在一切活动中所贯穿的目的性。这决定了领导目标也是领导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在领导活动中,人们不是选择并实行某种正确的目标,就是选择并实行某种错误的目标;不是自觉地,就是盲目地选择并实行某种目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领导目标的明确程度特别是领导目标的正确程度,对于领导活动的成败关系极大。如果没有明确而又正确的目标,领导活动就难以有效进行。

  二、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在领导活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领导活动的经验和规律,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成果。

  中国古代领导思想中包含的许多科学合理成分,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借鉴与利用。例如民为邦本,取信于民;富民教民,立邦安基;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精于谋划,长于实行;奖励惩处,公正严明;德刑相辅,理法相济;改革变通,维新图强;修身正己,为政以德;廉为政本,为政清廉;广开言路,虚怀纳谏;无为而治,操要分详;各司其职,合作共事;等等。

  近代以来,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危机,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洪仁(王干),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孙中山、章炳麟、黄兴等,也提出了一系列领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领导思想。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价值的,如:“师各邦技艺,与番人并雄”;“鄙薄资格,注重真才”;“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官员“以民之可否为去留”;主动变革,持续变革;“以民为主”,“以官为仆”;“惟才能是称”,“人尽其才”;等等。

  对中国古代和近代领导思想方面的资料,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之加以分析,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

  (二)西方领导思想和领导理论的发展

  在西方,对领导活动的研究,从古希腊就开始了。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领导理论是同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因为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使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要求有系统的关于领导的知识予以指导。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领导理论又伴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而发展起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主要有: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等。80年代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社会和经济出现了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对领导的需求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与此相适应,领导理论方面出现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领导与管理关系的理论、领导变革与发展趋势理论、变革领导理论、原则领导理论、超凡魅力领导理论等。这些领导理论被认为是跨世纪科学发展中非常重要、实用并引起普遍重视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成果,深刻地影响着西方政界、军界、企业界的领导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西方的这些领导理论,我们也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汲取和借鉴那些有价值的内容,结合中国实际,做到为我所用。

  三、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人类领导思想史发生了伟大的变革。

  (一)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列宁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

  1.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19世纪初期,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实践要求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领导者对自身运动进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适应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需要,汲取人类文明历史的领导思想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观,确立了无产阶级崭新的领导原则,阐明了无产阶级一系列领导思想,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领导理论,主要思想和观点如下:

  (1)关于领导产生和领导权威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领导和权威在任何社会都是必须的,只是形式和性质不同而已。

  (2)关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停留在领导的一般属性的论证上,他们的着力点是论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问题。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其独立性并发挥领导作用,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主要观点和鲜明特点。

  (3)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致力于揭示无产阶级领导行为的本质。他们认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领导者,作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领导者应当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这一本质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领导,必须取得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无产阶级区别于其他阶级领导思想的分水岭。

  (4)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实现的形式和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即要有一个革命的政党来实现对本阶级的领导;二是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军的领导,取得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持;三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拥有自己的领导集团和干部队伍,在领导集团内部要实行又有民主又有集中的领导制度;四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领导,共产党必须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的战略策略,并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形势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

  2.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在俄国的发展。列宁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现实的伟大转变,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伟大的实践中,列宁在总结新的领导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领导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理论。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下述思想和观点上:

  (1)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特征。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并从革命实践中进一步领略到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他指出:党是无产阶级联合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列宁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共产党是执政党,要对国家实行总的领导。他还指出: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同党的领袖们的作用分不开的,因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领导的,而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所以,要造就这样一批职业革命家。

  (2)关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条件。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党要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戴,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二是靠党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三是实行正确的政治领导,而广大劳动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斯大林又从领导过程的角度,揭示了实现正确领导必须把握三个环节,即正确地决定问题、组织对正确决定的执行和组织对这种决定的执行情况的检查。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与群众取得联系,必须把领导者与群众两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

  (3)关于无产阶级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要求。列宁指出,首先,要在正确的纲领指引下,善于根据当时的形势的特点寻找和提出正确的政策和任务。其次,必须准备大批能干的干部。没有能干的干部,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些肮脏的废纸。再次,实行思想领导,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最后,执政党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领导工作的中心。为了适应党的中心任务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需要,各级机关必须改变领导方式,学会管理经济,成为内行。

  (4)关于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中的作用和要求。斯大林概括列宁的观点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中不仅要有自己的纲领(运动的最近目的和最终目的),有自己的策略(斗争方式),而且要有自己的组织原则(结合方式)。这种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按照这一原则,要有统一的中央领导全党,要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部分服从整体。为了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列宁还提出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5)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内容。领导者必须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一是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从历史联系和发展中去考虑问题。二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三是坚持说服教育的方法,反对强迫命令。四是善于捕捉主要矛盾,抓住工作重点。五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拓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这些伟大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领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1.毛泽东领导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领导经验,并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优秀的领导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体系。其主要思想和观点如下:[page]

  (1)关于领导活动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领导活动的唯一宗旨和出发点。并明确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2)关于领导活动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既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根本原则。这里包含着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揭示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规律。

  (3)关于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责任与任务。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他还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他不仅把决策及其实施作为领导者和领导机关的基本职责或任务确立起来,而且强调在实施决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还对做好决策、用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4)关于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条件。毛泽东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这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5)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的,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领导方法作了系统的阐述。

  2.邓小平领导理论。邓小平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领导理论和毛泽东领导理论,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领导理论。其主要思想和观点如下:

  (1)关于领导的本质。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概括,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本质。社会主义的领导者,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是率领群众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设计师和领路人。

  (2)关于对中国共产党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地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各级领导班子是“作战指挥部”,要选人民公认坚持改革开放路线有政绩的人进班子,形成一个团结的、有威望的、有活力的领导集体。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培养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造就一支宏大的具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关于领导体制改革。他认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要积极稳妥地改革领导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关于领导路线的新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正确领导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是正确领导的关键。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是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实施正确的领导路线,要不断地排除“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的干扰。

  (5)关于领导决策要民主、科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用战略眼光分析问题。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及时作出有远见卓识的决策。要增大决策的透明度,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决策的依据。决策要力戒浮夸,讲求实效。

  (6)关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领导作风。执政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革命建设的成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领导干部要作勤政廉政的表率。

  (7)关于改进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要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按辩证法办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崇尚实干,大胆创新,在实践中铸造领导的革命胆略和革命风格,等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领导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实践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其主要思想和观点如下:

  (1)关于学习、研究和掌握领导活动规律。现代领导要做好领导工作,不研究领导规律是不行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借鉴中外古今一些好的领导经验,深入地研究领导规律,不断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

  (2)关于领导者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3)关于对领导层的新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面对执政条件下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4)关于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依法执政。党委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

  (5)关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6)关于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7)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保证我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改进和创新。

  (8)关于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的改进。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9)关于对领导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的领导理论。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认真分析并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新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主要思想和观点如下:

  (1)关于领导本质的新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阐释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的核心,提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和发展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执政理念,为各级各类领导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2)关于领导政绩观的新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要求,要树立和落实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看待政绩,积极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政绩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要求上,体现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上,体现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上。

  (3)关于领导能力的新论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归结起来就是,要努力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科学真理来追求,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庄严使命来履行。要加强对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掌握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方法,管理社会的能力。

  (4)关于领导作风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领导干部要保持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5)关于领导方法的新内容。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领导方法,包括:要坚持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正确选择发展的模式和道路,科学制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自觉抵制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等等。科学发展观尤其坚持和发展了统筹兼顾的领导方法,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6)关于完善领导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新认识。为了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领导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要扩大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相关阅读:

  2012公选:行政管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2公选:行政法、公务员法模拟试题

  2012公选:法律之宪法模拟试题及解析

  2012公选:法律之物权法模拟试题

  河南公选领导、公共政策部分知识点小结

 

  

文章关键词: 河南省 公选考试 领导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