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2洛阳市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解析

2015-03-16 08:51:30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历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在-FN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 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 动机强化说

  C. 动机需要论 D. 归因理论

  2. 在阅读时,有人能够“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反映了注意的( )。

  A. 稳定性 B. 分配

  C. 广度 D. 转移

  3.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疏导原则 B. 定向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一贯性原则

  5.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 个别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6.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要确立起( )。

  A. 稳定不变的教学观念

  B.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C.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7. 在个性结构中,始终有道德评价意义并有好坏之分的是( )。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意志

  8. 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他判断昨天夜里下雨了。他的这种判断体现

  了思维的( )。

  A. 概括性 B. 间接性 C. 稳定性 D. 推断性

  9. 在新课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10.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这种观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 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 发展本位论

  11.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 顺向负迁移 B. 逆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顺向正迁移

  12.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价值趋向发生的变化是( )。

  A.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C. 由关注个体走向关注整体

  D.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13.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明(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A. 向先进人物学习 B.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 坚持知行统一 D. 努力做到慎独

  14. 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B. 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D. 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15.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是句西方谚语,说明了在学生的心理引导中,我们要遵循( )。

  A. 发展的原则 B. 学生主体的原则

  C. 整体的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6. 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之中,则要求要教师又必须运用自身的权威性。这种现象是( )。

  A. 教师角色冲突 B. 教师权威

  C. 教师培训 D. 教师自我完善

  17. 学校经常开展教学观摩课,听课教师通过这种活动学习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法。但是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 创造性 B. 示范性 C. 连续性 D. 长期性

  18. 看小说时,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过程主要是( )。

  A. 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幻想 D. 创造想象

  19.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人身心发展的(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20.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 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C.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D. 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21. 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22. 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学生的学习是( )。

  A. 以学习人类的直接知识为主 B. 以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为主

  C. :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 D. 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

  23. 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是( )。

  A.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领导

  C. 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D. 增强法律意识

  24. 从历史角度看,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主要与下列哪些有关( )。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 近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25.“泰勒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它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以下属于“泰勒原理”所揭示的四个阶段中包含的内容的是( )。

  A. 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 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的

  C.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26. 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D. 教育目标

  27.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过程与方法目标

  C. 个性和共性目标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8. 教育法律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下表述属于教育法律归责要件的是( )。

  A. 有损害事实

  B. 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

  C.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 行为人必须是学生

  29. 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人的自发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修养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30. 教师爱岗敬业规范确立的依据是( )。

  A. 教师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B. 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C. 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D. 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31. 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的评价体系,强调( )。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

  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教学水平

  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D. 教师要表扬发挥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师评价水平

  32. 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个别差异包括( )。

  A. 心理的个别差异 B. 生理的个别差异

  C. 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 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33. 课程改革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需求,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有( )。

  A.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 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C. 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D.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34. 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 )。

  A. 最近发展区 B. 逐渐分化

  C. 整体协调 D. 先行组织者

  35. 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 )。

  A. 总括学习 B. 上位学习

  C. 下位学习 D. 类属学习

  36. 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是( )。

  A.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 有利于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37.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是( )。

  A. 传统教育重视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忽视教学评价

  B. 传统教育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

  C. 传统教育的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现代教育的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

  D. 传统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38.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B.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9. 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对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

  A. 语义记忆 B. 程序记忆

  C. 陈述记忆 D. 长时记忆

  40.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 )。

  A. 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B. 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C. 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 D. 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41.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 )

  42. 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而不是创造产品的物质生产。 ( )

  43. 教育是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质也就是真、善、美的教育。 ( )

  44.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 )

  45.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 ( )

  46. 学习动机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越好。 ( )

  47.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 )

  48.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种行为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

  ( )

  49,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这就是它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 )

  50. 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 )

  51. 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律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不得无故进人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目的解释。 ( )

  52.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 ( )

  5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嗅觉刺激适应。 ( )

  54.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

  55. 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10次属于体罚。 ( )

  56.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场依存型占优势。 ( )

  57. 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是依据多方面标准而定的,因而不具有阶级性。 ( )

  58.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而非运用知识。 ( )

  59. “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 ( )

  60. 教学原则是根据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61. 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有哪些?

  62.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63. 简述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64. 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l2分)

  65. 结合相关理论,联系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66. 你知道哪个字能代表神的衣服吗?在遇到李佳祺前,我也不知道。那是在上完第一次课签名时,佳祺将她的名字写成了“李佳棋”。于是我就提醒她说:“佳祺,你的那个‘祺’字应该是一点. 而不是两点。”她抬头纳闷地看着我,我只好解释说:“一点的‘衣’旁一般都是与神有关,如神、福、禄等,你的‘祺’就是吉祥、福气的意思,而两点的‘衣’字旁的与衣服有关,如棉袄、被子。”我刚说到这儿,佳祺马上说:“老师,我刚才写的那个字,就是指神穿衣服了?”我一听,欣喜地笑着说:“你真聪明一心里感叹道,多奇妙的思维啊!

  (1)以上教学情境中,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4分)

  (2)试分析以上教学情境体现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5分)

  67. 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学>--j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放置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有关原理,请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A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体现的是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故选A项。

  2. C 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一目十行”正是注意广度的体现。

  3. B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即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4. A 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则的内涵。

  5. D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6. D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观念要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并且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7. B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并且有优劣好坏之分。

  8. B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的媒介和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小明并没有看到下雨,而是通过地面全湿了推断出昨天夜里下雨,所以体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

  9. A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如下: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0. B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题干的描述正是体现了这种观点。

  11. D “温故而知新”从迁移发生的方向上来看是顺向迁移,从迁移的性质和结果上看是正迁移,所以是顺向正迁移。

  12. A 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这表明: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13. A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是:“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自己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0”很明显,这句话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中的“学习先进人物”。

  14. C 略。

  15. B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6. A 教师角色冲突是指教师不能满足多种角色要求或期待而造成的内心或情感的矛盾与冲突。题干叙述的即是教师两种角色的冲突。

  17. A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三是教师需要“教育机智”。题干描述的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体现。

  18. B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看小说是通过语词的描述而产生相应的形象的过程,所以是再造想象。

  19. D 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20. C 就教师工作而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工作具有促进功能;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对象具有教育功能;就教师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具有示范功能;就教师自身修养而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具有引导功能。题干中的描述是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角度而言的。

  二、多项选择题

  21. ABCD 教育起源说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四种观点。

  22. BCD 学生的学习是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以学习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的活动。

  23. ACD 依法执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3)增强法律意识。

  24. ABD 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

  25. BCD 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一是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二是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三是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四是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26. ABC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27. ABD 略。

  28. ABC 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损害行为必须违法;行为人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29. ACD 品德的三因素构成说认为,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30. ABCD 略。

  31. ABC 促进教师不断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挺高教学水平。

  32. CD 略。

  33. ABD 略。

  34. BCD 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逐渐分化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先行组织者原则。

  35. CD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此题是把“笔记本电脑”的概念归属到“电脑”的概念中。

  36. ABC 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7. BD 传统教育重视智力教育,把系统知识的传授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重视评价体系,重视知识的“发现”等。现代教育既衡量教师也衡量学生。

  38. ABCD 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如下: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发扬教学民主。

  39. ACD 学习课本和日常生活知识属于语义记忆、陈述记忆,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属于长时记忆。

  40. ABCD 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包括: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三、判断题

  41. √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42. × 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职业劳动是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其次也是制造教育产品的物质生产。

  43. × 教育也存在负向功能,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它是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4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45. × 教师用这首诗鼓励学生,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46. ×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不好,学习效果差(负向不一致)。

  47. × 新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8. ×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49. √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0. × 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51. × 目的解释又称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据具体案件,从逻辑上进行的解释,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合理的目的所进行的解释。

  52. × 题干描述的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指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

  53. ×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嗅觉适应。

  54. √ 略。

  55. × 体育课上,教师为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10次,属于练习而不是惩罚。

  56. √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

  57. × 凡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教师行为,就被认为是善的,凡是偏离或违背了统治阶级利益的教师行为,就被认为是恶的。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体现出来。

  58. √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59. × “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60. × 教学原则是根据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是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61. (1)指引作用;

  (2)评价作用;

  (3)教育作用;

  (4)预测作用;

  (5)强制作用;

  (6)奖励作用。

  62. (1)对因材施教有正确恰当的理解;

  (2)公正的前提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

  (4)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化;

  (5)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6)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不偏袒优等生、歧视学困生。

  63. (1)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4.(1)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2)从宏观上看,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从微观上看,教师的劳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65.(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⑧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④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者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忽视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像实质教育论者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训练。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思想品德的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一种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66.(1)该教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去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中教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2)以上教学情境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不是遏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7.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欢迎加入QQ交流群:105449672

1.公告信息不能漏:河南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大全集

2.精品课程同步学:河南招教考试精品过关课程

4.网络课程随时学:河南教师招聘网络通关课

5.备考神器不能少:河南教师招聘备考专题

6.历年真题先体验:历年河南教师招聘真题汇总

7.临阵磨枪之干货:教师招聘试题资料题集

8. 指导成功路:教师招聘考试指导大全

文章关键词: 洛阳 真题 试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