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2安阳市汤阴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及解析

2015-03-16 08:36:24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历年河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华生 D. 布鲁纳

  2.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是在( )。

  A. 2岁 B. 4岁 C. 5岁以前 D. 1~3岁

  3.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在反复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 )。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反应联结

  4.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奥苏贝尔 D. 桑代克

  5.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

  A.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 对活动的影响

  C. 对记忆的促进 D. 对智力的影响

  6.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 )说的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A. 举一反三 B. 聪明过人 C. 思维敏捷 D. 物以类聚

  7.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 感受与体验 B. 前人经验 C. 记忆的内容 D. 信息及其组织

  8.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 操作技能 B. 技巧 C. 操作能力 D. 能力

  9.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 智力技能 B. 知识迁移 C. 智力 D. 思维程序

  10.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

  A. 复杂方案 B. 学习计划 C. 可行方案 D. 思维程序

  11.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

  A. 示范性 B. 复杂性 C. 主体性 D. 长期性

  12.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 )。

  A. 意识和能力构成 B. 规则和技能构成

  C. 认知策略构成 D. 经验和方法构成

  13.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 智力技能 B. 思维品质 C. 思维程序 D. 能力或特性

  14.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 思维程序 B. 调查研究 C. 检验假设 D. 论证假设

  15.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 新观点 B. 认知结构 C. 策略系统 D. 价值体系

  16.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的( )。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内化性和意志性

  17.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

  A. 社会适应 B. 社会化人格 C. 精神面貌 D. 精神状态

  18. 性偏差是指青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

  A. 不容易矫正 B. 容易矫正 C. 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 也属于心理障碍

  19.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

  A. 思维品质 B. 学习内容 C. 学习结果 D. 知识技能

  20. 依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

  A. 信息加工 B. 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 心理变化

  21.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

  A.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 师生互动策略

  C.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 合作学习策略

  22.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

  A. 有所不同 B. 相类似 C. 有联系 D. 没有必然联系

  23.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

  A. 教师的主导教学 B. 独立完成作业 C. 家庭作业 D. 个别课堂练习

  24.“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活动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对应( )。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25.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 可用因素 B. 微弱因素 C. 重要因素 D. 利弊兼有的因素

  26.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是( )。

  A. 集体观念 B. 从众 C. 服从大局 D. 集体凝聚

  27. 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 赞科夫 B. 苏霍姆林斯基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28. 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A. 连锁性感染 B. 互相监督 C. 互相 D. 遵守纪律

  29.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将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 ,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教师

  30.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

  A. 感情关系 B. 心理距离 C. 友谊关系 D. 互助关系

  31.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

  A. 学习和工作效率 B. 养成竞争意识

  C. 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 促进团结协作

  32.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

  A. 课堂情境 B. 课堂结构 C. 课堂形势 D. 课堂教学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

  A. 道德感 B. 美感 C. 理智感 D. 热爱感

  34. 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的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 学不躐等 B. 各因其材 C. 开而弗达 D. 温故而知新

  35.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

  A. 兴趣形成 B. 自发复习 C. 过度学习 D. 疲劳和厌烦

  36.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

  A. 心理异常 B. 不适应表现 C. 不良表现 D. 问题行为

  37.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

  A. 冲动型问题行为 B. 扰乱性问题行为

  C. 多动型问题行为 D. 自律障碍行为

  38. 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

  A. 唐代 B. 清末 C. 民国初期 D. 新中国成立

  39.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

  A. 严格规则 B. 系统规则 C. 标准规则 D. 系统程序

  40.“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

  A. 再现思维 B. 求同思维 C. 辐合思维 D. 发散思维

  41.《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语》 D. 《春秋》

  42. 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稳定性和可变性 D. 个别差异性

  43.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思维力 D. 判断力

  4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 复杂性、创造性 B. 连续性、广延性

  C. 长期性、间接性 D. 主体性、示范性

  45.“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4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47. 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

  A. 学科课程论 B. 活动课程论 C. 实质教育论 D. 现代课程论

  48.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 主体性 B. 创造性 C. 间接性 D. 示范性

  49.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下列选项中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 高难度原则 B. 高速度原则

  C.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50.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观 D. 虚拟直观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51. 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 )。

  A.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B.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C.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D. 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E. 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52. 德育对德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

  A. 智慧 B. 动机作用

  C. 获得体魄、体能的 D. 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E. 方向作用

  53. 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

  A. 课程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多元的

  B. 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C. 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D. 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E. 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4.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包括( )。

  A.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B. 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教育目标

  C. 怎样有效地去组织教育经验

  D.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E. 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55.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 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 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 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56.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 )决定的。

  A. 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B. 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C. 工作任务 D. 教育法规

  E. 工作性质

  57.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 )。

  A. 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B.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D. 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E.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58.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

  A. 奖学金

  B. 对成绩的认可

  C. 表扬

  D. 改善学习

  E. 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9. 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 吹笛子

  B. 打网球

  C. 体操

  D. 阅读

  E. 计算

  60. 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 兼爱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有教无类

  D. 教学相长

  E.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4. 简述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结合实际,试述成败归因理论及应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0世纪60年代初期,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2. C 略。

  3. D 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

  4. C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5. A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6. A 根据迁移的概念,“举一反三”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7. D 知识是主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8. A 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9. A 智力技能也称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A 学习策略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11. A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

  12. B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由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构成的。

  13. D 根据创造性的定义,创造性是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4. C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5. D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6. A 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认同行为具有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7. A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8.C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但对这些不适应行为,应给予有效的干预。

  19.C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0. D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学习的实质主要是引起内在的心理变化。

  21. A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策略,尤其适用于教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或技能。

  22. B 教师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与现实问题情境相类似,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23. A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24. C 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与现代气质学说的理论观点,“强、平衡、不灵活”与“黏液质”相对应。

  25. C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26. B 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27. D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28. A 课堂气氛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

  29. A 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他夸大了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完全忽视了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30. B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1. A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过程。良性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32. B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33. A 道德感是根据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

  34. C “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启发而不是全部讲解,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35. D 略。

  36. D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37. B 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属于扰乱性问题行为。

  38. B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39. D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40. D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41. D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D项中的《春秋》属于《五经》。

  42. B 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发展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

  43. C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44. D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基本含义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这些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45. D “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体现了巩固性原则。

  46. C 道德意志是个体通过自己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内心矛盾和支配行为的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能够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困难,坚决执行道德的动机所引起的行为决定。

  47. C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在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

  48. D 题干的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49. D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50. B 模像直观是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如图片、图表、幻灯、电影、录像、电视等),形成感知表象的直观教学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51. ABC 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应主要包括下述三项基本内容:(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涵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52. BDE 德育对智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三点:(1)动机作用;(2)方向作用;(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53. ACDE 我国新课程强调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4. ACDE 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地去组织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55. ABCE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56. BCE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其工作性质、任务及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57. ACE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B、D项属于教师的能力素养。

  58. ABCDE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59. ABC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

  60. BCE A项是墨子的教育思想,D项是《学记》的教育思想。

  三、简答题

  1. 健康心理的标准是:

  (1)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行为方式与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相一致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 马斯洛将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为缺失性需要,后三种为成长性需要。一般情况下,在低级需要满足或部分满足的基础上才能产生高级需要。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4.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的研究能力等。

  (1)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

  ①思维的准确性②思维的条理性③思维的概括性④思维的发散性⑤思维的变通性⑥思维的独创性

  (2)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

  ①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②较强的文字表达和板书能力③有丰富、大方的体态语言④善于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

  (3)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①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②善于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能力③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④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⑤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⑥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⑦善于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4)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掌握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有认识、发现、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有确立、设计课堂教学课题的能力,有总结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等。

  四、论述题

  成败归因理论:

  1. 对事情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 维纳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 维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是最大的问题,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将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易作为个体分析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或矫正。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要及时加以,给予正面强化。当学生做出消极归因时,要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

  具体应用方法包括:(1)避免能力归因倾向(2)客观地认识难度归因倾向(3)充分发挥努力归因的积极作用(4)防止运气归因倾向(5)给予学生适当的成就期望(6)善用归因回馈。失败时,应他们的能力。成功时,慎用表扬。(7)积极进行归因训练:①强化矫正法②情景感染法③榜样训练法④自我控制法

  欢迎加入QQ交流群:105449672

1.公告信息不能漏:河南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大全集

2.精品课程同步学:河南招教考试精品过关课程

4.网络课程随时学:河南教师招聘网络通关课

5.备考神器不能少:河南教师招聘备考专题

6.历年真题先体验:历年河南教师招聘真题汇总

7.临阵磨枪之干货:教师招聘试题资料题集

8. 指导成功路:教师招聘考试指导大全

文章关键词: 汤阴县 安阳市 教育理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