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2.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商人 B.政治家
C.军人 D.官吏
3.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104.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这说明学生具有( )
A.可塑性 B.依赖性
C.向师性 D.定向性
5.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 )
A.思维 B.注意
C.识记 D.观察
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就像玉石一样,但需要教师“精雕细刻”才能成材。这句话出自( )
A.《学记》B.《论语》
C.《孟子》D.《荀子》
7.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
A.现象和问题 B.方针
C.政策 D.理论
8.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9.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1.与“心服口服”“口服心不服”两种心理现象相对应的是( )
A.真从众不从众 B.真从众权宜从众
C.权宜从众不从众 D.权宜从众从众
12.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等描述的是个体的( )特征。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规律。
A.智育过程 B.心理辅导
C.德育过程 D.美育过程
14.一般而言,学生把学习好坏归因于( )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5.( )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
A.马斯洛 B.罗杰斯
C.班杜拉 D.斯金纳
16.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想选择有挑战性的动作,但又担心失败,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7.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关键年龄大约在( )
A.5~6岁 B.7~8岁
C.10~11岁 D.2~3岁
18.下面哪一个选项不属于学校事故的免责条件?( )
A.第三人过错B.不可抗力
C.过失 D.紧急避险
19.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加减,再学习小数的加减会感觉很容易,这是( )的作用。
A.迁移B.复习
C.转移D.扩散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学生王某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 )承担责任。
A.司机 B.该寄宿学校
C.司机和该寄宿学校共同 D.司机和王某共同
21.公共行政伦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 )
A.行政规范 B.行为规范
C.道德规范 D.能力规范
22.( )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凯洛夫的《教育学》
23.人们平时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 )的特性。
A.分配B.转移
C.分散D.起伏
2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阶段性B.阶级性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D.生产性
25.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D【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C【解析】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之一,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3.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人格的定义。
4.C【解析】向师性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之一。
5.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的概念,即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6.A【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学记》里面的一句话。
7.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8.A【解析】校本课程开发更重视学生的需要,尤其重视个体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
9.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学习需要的定义。
10.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其他任务的实现都是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
11.B【解析】真从众指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而且内心的看法也认同群体。有些情况下,个体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选择是错误的,这是权宜从众。
12.A【解析】本题考查对性格概念的理解。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13.C【解析】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14.A【解析】把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属于内归因,会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5.B【解析】罗杰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16.C【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17.C【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从具体运算阶段到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两个阶段划分的时间为~11岁。
18.C【解析】略。
19.A【解析】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0.B【解析】对王某的伤害由寄宿学校承担责任,但寄宿学校对司机有追偿权。
21.C【解析】本题是对公共行政伦理的考查,要求考生拓宽知识面。
22.B【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806)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3.A【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一心二用”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现象。
24.C【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25.B【解析】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自我中心性,认为自己是独特的,有许多“假象的观众”在关注自己,因此空前关注自我形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