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四、名词解释
1.教学过程最优化
2.个性差异
3.交往动机
4.教学过程
5.潜课程
五、简答题
1.简述去个体化的涵义与主要原因。
2.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学校如何实施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六、论述题
1.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 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 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 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吴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四、名词解释
1.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 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教学效果, 使学生获得发展。
2.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3.交往动机: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赞赏。是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4.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5.潜课程:指的是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渗透在课程、教材、教学活动、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礼仪、信仰、偏见和禁忌等。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去个体化:由费斯廷格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论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 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 中去,这种现象叫去个体化。
(2)去个体化的原因:
①匿名性,在群体中个体不易被识别时,个体被湮没了,被匿名了。
②个体处于群体中,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自己的注意高度集中于他人的反应以及周围所发生的戏剧性事件,或者由于药物、酒精、催眠等的作用,使个体进入极端的自我卷入,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无法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反应。
2.【答案要点】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3.【答案要点】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学校应指导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思想认识,积极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2)开展调查研究,分类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3)办好家长学校,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4)拓宽联系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5)开展科学研究,为家庭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和理论指导。
4.【答案要点】
(1)问题情境;
(2)定势和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5.【答案要点】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
(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3)组织管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备了的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
(7)创新能力。
(8)人际交往能力。
2.【答案要点】
(1)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吴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 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