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5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备考:学习迁移

2015-04-09 14:11:29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2015河南特岗教师教育心理学备考汇总

  第四章 学习心理

  第三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两种学习也可能不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状态称为零迁移,它是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就是顺向迁移的例子。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即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如获得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后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学科学习中。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掌握了加减法对做四则运算题的影响等。

  5.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

  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境中的任务的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自迁移经常表现为原有经验在相同情境中的重复。近迁移主要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如校内某些学科之间的迁移,或同一学科内的学习之间的迁移。远迁移是指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运用,如将校内学习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校外的实际生活中去。

  6.根据迁移的路径,可分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低路迁移是指以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是通过在各种情境中的练习获得的,其发生几乎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意识、思维的参与。高路迁移则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7.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迁移理论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它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它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智”的各种官能分别进行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无条件的、自发的。一种官能的改进也能增强其他的官能。它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一个学科的直接效用并不重要,心理官能的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即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材料对官能训练的价值,因为内容经常容易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

  形式训练说重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的迁移,强调对于有效的记忆方法、工作和学习的习惯以及一般的有效工作技术加以特殊训练,这些对学习迁移和实际教学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所以引起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2.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即产生学习迁移。两种情境中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共同要素,迁移是需要有共同的要素。根据共同要素说,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这种成分的共同性,都会有迁移现象的产生。

  这些理论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实际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只看到学习情境的作用,完全忽略了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只从一种维度讨论学习间的影响问题,忽略了一种学习也可能会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作用。

  3.概括化理论

  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他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后面的学习中。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4.关系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理论,也称为关系转换说或转换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掌握原理,而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这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他们认为学生“顿悟”情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一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换说的经典实验。

  (二)当代的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改进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以达到迁移的目的。

  2.产生式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条件一动作的配对构成。

  3.情境性理论

  格林诺等人提出了迁移的情境性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中事件的相互作用,是对情境中所具有的特征的一种适应。迁移就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这种活动结构的建立既取决于最初的学习情境,又取决于后来的迁移情境。

  ★★三、学习迁移与教学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学习材料的迁移过程甚至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进行辨别,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条件。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加强对自己的知识经验的概括,或者通过学习、教学不断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概括化原理获得的两条重要渠道。要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就要加强学习中理解的作用,只有理解才能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理解得越深入,概括的程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任何知识经验的获得和应用都和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讲,知识经验获得的情境与知识应用的情境在许多方面都密切相关。在两次学习活动之间,如果出现相似的环境、相同的场所、相同的学习者等,学习迁移就很容易产生。

  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态度是一种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5.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结构是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构成的观念结构。其质量如知识经验的准确性、丰富性及知识经验间联系的组织特点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并影响解决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影响学习的迁移。

  6.学习策略的水平。小学时期的儿童能自发地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策略,但不能有效地运用。如果教师能在策略运用上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则有助于学习效率。初、高中时期的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可以自发地形成策略,自觉地运用适当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并能根据任务需要来调整策略。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和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此外,还应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3.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

  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尤其是在新的学习遇到阻碍时,容易进行广泛的联想,变一般迁移为特殊迁移,从而促进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者往往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比较好的人。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以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应转变学生的被动性,通过各种训练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实现最普遍的迁移。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学习迁移具有积极的作用。

文章关键词: 河南 教师教育 备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