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0 071 1689

2015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1)

2015-09-27 16:14:37     来源:京佳教育

关注京佳微信公众号: jingjiav   关注河南公务员考试微信公众号: henanjingjia

  • 咨询电话: 0371-60998699/60198699 400-071-1689

  • 地址: 河南省科技馆内京佳教育2号楼(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00米路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主张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的教育家是( )0

  A. 卢梭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工具 B. 教学环境 C. 教学设施 D. 教学媒体

  3.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研究课题的来源?( )

  A.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B. 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

  C. 教学课题的提出

  D. 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4. 课外活动不包括( )。

  A. 社会活动 B. 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选修课

  5. 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 技术小组 B. 学科小组 C. 艺术小组 D. 体育小组

  6. 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阶段性 B. 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 顺序性

  7. 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 中性刺激 B. 无条件刺激 C. 条件反应 D. 无条件反应

  8. 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 )。

  A. 内倾型与外倾型 B. 顺从与独立

  C. 理智、情感与意志 D. A型与B型

  9.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管理策略 D. 复述策略

  10.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 交往焦虑 B. 上学焦虑 C. 考试焦虑 D. 课堂焦虑

  11. 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

  A. 德鲁克 B. 马卡连柯 C. 杜威 D. 布鲁纳

  12. 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属于( )。

  A. 常规管理目标 B. 非常规管理目标

  C. El常管理目标 D. 生活管理目标

  1 3. 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

  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

  14. 小明在多次考试中发挥失常,逐渐丧失了信心。在某次考试中,他发现一向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小方 取得了全班前十名的,他对自己能成功的信心顿时增强了很多。这表明( )能够影响自我 效能感。

  A. 言语暗示 B. 替代经验

  C. 情绪唤醒 D.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15. 通常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称为( )。

  A. 配置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16. 杨柳被教室窗外小鸟吸引,不能专心听讲,属于( )。

  A. 注意分配 B. 注意广度

  C. 注意分散 D. 注意转移

  17. 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

  A. 自我实现的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 求知的需要 D. 审美的需要

  18. 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率

  B. 维持班级秩序

  C. 形成良好的班风

  D. 有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19. 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或模式产生不同风格的教学计划,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能出现( )的课堂。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放任型 D. 开放型

  20. 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不包括( )。

  A. 教师的热情 B. 教师渊博的知识

  C.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D.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21.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22.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23. 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各种奇特形状的水池。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

  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问题: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问题: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26、27任选一题作答。全部作答按前一题计分,共40分)

  26.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乌。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

  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暗下来,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过了一会儿,扭头看看,这小家伙竞趴在我的肩头上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皮盖住眼睛,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根据以上材料进行教学设计。

  27.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试分析课题中体现的数学思想。

  (2)如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B 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 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2. D 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3. C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来源十分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已有教育理 论的质疑;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4. D 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5. A 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6. C 关键期的存在表明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7. D 无条件反射引发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

  8. A 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与外倾型。

  9. B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元认知策略。

  10. C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为考试焦虑。

  11. A 德鲁克最早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方法。

  12. A 常规管理目标即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

  13. D 语文、数学、外语等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

  14. B 替代经验是个人通过观察学习间接习得的他人经验。如果个体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 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

  15. D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或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

  16. C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 识事物。杨柳被窗外小鸟吸引属于分心,即注意的分散。

  17. A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题干中所描述 的完全与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概念相符。

  18. A 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 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效率。

  19. A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 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基于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出现的是民主型课堂。

  20. B 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包括教师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包括教 师渊博的知识。

  二、简答题

  21. 【参考答案】

  (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22. 【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3. 【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

  (3)选择教学策略;

  (4)实施教学评价。

  三、材料分析题

  24. 【参考答案】

  (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发展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思维”应与“语言”共生。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引导学生发生思维的迁移,把学生已经停留在五彩池“形美”的比喻,牵引到“神美"的想象中。学生的思维从禁锢变得豁然开朗,“奇妙的想象”自然“脱口而出”了。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对语言的自主构建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2)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发生了偏差或禁锢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更深层次的文本价值。案例中的教师就是运用了示范引导才使学生的想象丰富多样。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和教,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案例中的教师就很善于“指点迷津”,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例子,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

  25. 【参考答案】

  (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内部的可控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

  26. 【参考答案】

  珍珠鸟

  一、设计理念

  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的含义。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了解内容

  1. 复习词语,概括课文内容出示三组词语:

  (1)真好舒适温暖躲进

  (2)繁茂的绿蔓 娇嫩的呜叫 蓬松的球儿 神气十足地站 一点点挨近 友好地啄淘气地陪伴(3)信赖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根据所列词句,分层次概括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 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小家伙的可爱与作者的喜爱

  (1)课件依次出示:鸟声——珍珠鸟——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悟。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外,注重体会情感。(珍珠鸟的活泼、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4)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作者不但写了小珍珠鸟的特点,而且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 品读课文第4--6自然段,体会小家伙与作者的亲密进程,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1)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①过渡:这小家伙挺讨人喜爱的,其实啊,它还很机灵,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师巡视,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去读课文。(读书应在书上圈圈、画画,不动笔墨不读书。)

  ③让表现较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画的一些词语,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老师同时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有一个过程的。)

  ④品读感受课文第4自然段(按“起先——渐渐地——后来”三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字词体会小珍珠鸟与“我”每靠近一步都是以“我"的呵护为前提的。)。

  学习第一层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A. 学生自由读。

  B. 交流读懂的内容(小珍珠鸟胆子慢慢大了,与“我”近了)。

  C. 再读体会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习第二层次“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A. 师引读。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竟然”“一点点挨近”让学生明白小珍珠鸟胆子又变大了一些,出乎作者的意料)。

  C. 指导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层次“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A. 学生自由读。

  B. 交流体会“友好地啄”所表达的情境,让学生明白这时的小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朋友。

  ⑤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

  (2)以读代讲学习第5自然段。

  ①出示:“白天;傍晚。”引读。

  ②着重理解“再三呼唤”这个词。

  ③齐读第5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

  ①过渡: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课件出示课文中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觉的画面)。

  ②引导学生说出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小珍珠鸟睡得这样甜,可能在做什么梦?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这幅温馨的画面加个题目。

  ④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读时应注意什么?然后再读这一自然段。

  3. 诵读第7自然段,回味美好境界,理解相互信赖是和谐共处的基础。

  (1)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看到这美好的画面(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熟睡),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呼唤——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课件出示:一组动物与我和谐相处的画面,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信赖是一种关爱,是一份宽容,是一片呵护,是彼此间的尊重,只要心中充满爱,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美丽的奔跑和飞翔,看见它们出自天性的自由和快乐……

  (3)课件出示:仿照“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写出自己的格言。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的境界!同学们,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的情感,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 一起努力地去追寻世间的种种神奇境界吧!让世界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信赖!

  27. 【参考答案】

  (1)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应用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分析数量关系。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3)新授环节设计:

  ①设置任务,引入公倍数

  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

  请学生出示结果,并给以鼓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

  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作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大家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

  ②分组讨论,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

  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教师给予鼓励并补充。

  ③引入最小公倍数

  继续集合的表示,提问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有没有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思考并作答,教师给予补充:两个数的公倍数很多,没有最大公倍数,只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设计理由】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欢迎加入QQ交流群:105449672

1.公告信息不能漏:河南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大全集

2.精品课程同步学:河南招教考试精品过关课程

4.网络课程随时学:河南教师招聘网络通关课

5.备考神器不能少:河南教师招聘备考专题

6.历年真题先体验:历年河南教师招聘真题汇总

7.临阵磨枪之干货:教师招聘试题资料题集

8. 指导成功路:教师招聘考试指导大全

文章关键词: 模拟试卷 资格证 教育教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